名家专栏

全球温和衰退要来了/Project Syndicate

目前全球经济前景可能出现四种情境,而其中三种情境都可能引发对各个市场影响深远的严重风险。

其中最为正面的情境是“软着陆”,也就是各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设法在不引发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使通胀率回落到2%的设定目标。

第二种可能是一场较为韧性的着陆。在该情境下通胀目标得以实现,但要借助相对温和的(短期而浅度)衰退。

第三种情境是硬着陆,意味着回归2%的通胀率需要长期的衰退,并可能出现严重的金融不稳定状况(比如银行遭遇更多压力和各类高杠杆机构出现严重偿债困难)。

如果抑制通胀的努力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金融不稳,那第四种情境就可能出现:中央银做出让步并决定允许出现高于目标的通胀,还得承担通胀预期脱锚和工资-物价持续螺旋式上升的风险。

欧元区技术衰退

但目前的情况是欧元区在技术上已经处于衰退之中,2022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的GDP都有所下降,而通胀率仍远高于目标值(尽管近期有所下降)。

英国尚未陷入衰退,但增长已经急剧放缓,通胀仍然顽固地居高不下(高于经合组织平均水平)。而即使美国的核心通胀率(不含食品和能源价格)依然很高(尽管正在下降但仍高于5%),却在第一季度遭遇了急剧放缓。

同时,中国的新冠疫情后复苏似乎已经陷入停滞,让人怀疑政府相对温和的2023年5%增长目标能否实现。而除印度以外的其他新兴市场和前沿经济体,则呈现出与其潜力不符的相对匮乏增长,同时许多国家仍然承受着极高的通胀。

这四种情境中哪种最有可能出现?尽管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已然下降,但其下降速度并没有中央银行期望的那么快,部分原因是劳动力市场紧张和工资快速增长,增加了劳动密集型服务部门的通胀压力。此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仍在刺激需求并促成了通胀的持续存在。

这使得中央银行更难达成其物价稳定任务。市场对央行完成加息并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降息的预期已经破灭。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和其他大多数主要央行,将不得不在暂停加息之前再进一步加息。而经济放缓状况将在它们的加息下变得更加持久,提升了经济收缩和新债务以及银行承压的风险。

同时,地缘政治的事态发展——其中一些是突然出现的,比如瓦格纳集团半途而废的进军莫斯科行动——会继续将世界推向不稳定、去全球化和更大的分化。

中国失去复苏动力

如今中国的经济复苏正在失去动力,它必须采取各项积极刺激政策(并因此对全球通胀产生影响),或者承担增长大大低于其设定目标的风险。

而积极的一面则是自今年3月多家银行业破产以来,严重信贷紧缩的风险已然下降,一些大宗商品价格已经走软(部分源自于对经济衰退的预期),有助于抑制商品通胀。

因此,出现硬着陆(情境三)的风险似乎比几个月前要低。但由于居高不下的工资增长和核心通胀率迫使央行额外加息,明年出现短期和浅度衰退(情境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更糟糕的是如果温和的衰退成为现实,它可能会进一步削弱消费者和企业信心,从而为更严重和持久的衰退埋下伏笔,增加金融和信贷紧张的风险。

三难问题依然存在

面对第二种情境演变成第三种情境的可能性,中央银行可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允许通胀率保持在2%以上而不是去冒触发严重经济和金融危机的风险。

因此,2020年代初的货币政策三难问题依然存在。中央银行面临着同时实现价格稳定、增长稳定(不衰退)和金融稳定的艰巨任务。

那么这些情境会对资产价格产生什么影响?

到目前为止,美国和全球股市已经扭转了2022年的熊市,债券收益率也略有下降——这种模式与世界经济的软着陆相一致,通胀率朝向目标利率下降,增长萎缩得以避免。

此外,美国股票——主要是科技股——已经被围绕生成性人工智能的炒作一路推高。

但即使是短暂而浅度的衰退——更不用说硬着陆——也会导致美国和全股市的大幅下跌。而如果央行届时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此产生的通胀预期将推动长期债券收益率上升并最终损害股价,因为股息分红的贴现系数变得更高了。

虽然全球经济遭遇严重飓风的可能性较几个月前要小,但我们仍有可能遇到一场可能造成重大经济和金融损失的热带风暴。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国际财经

经济衰退和通胀 全球CEO心腹大患

(纽约11日讯)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的总执行长们,将经济衰退和通胀威胁视作企业今年的心腹大患。

周三公布的调查显示,这两个问题“连续第二年成为CEO们认为未来一年对其组织影响最大的外部问题”。

“全球只有不到30%的CEO,相信其组织已经准备好应对经济衰退或通胀,该占比低于美国,”该调查称。

“在欧洲,与创纪录新高的能源成本相关的两位数通胀,打击了企业总执行长的信心;在2023年下半年,信心水平是自2020年上半年设立该指标以来的最低水平,低于2019新冠疫情开始时的水平。”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