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财务生涯之六十而耳顺/规划财富
我第一次听到“耳顺”,就自以为是地理解为什么事也听别人的,尤其是在那时候我处于有所依的无奈时刻。
年纪渐长,才能从当中的迷思(更多是自己没有多花时间去明理而已)理解深切的含义,仿佛如获至宝能为现时的我找到未来的方向,才真正让我有更深的体会:人有空的时候真的要多看和多读圣贤书。
小故事:
太太问老公为什么最近表现的沉默寡言,尤其是当大家讨论着你最感兴趣的课题时还不发一言。是不是有什么烦心的事情发生了?
陈先生语重心长的说:别人说话的意思,我都听到了,就用心体会了。
心灵对话:
A:话不投机半句多。
B:谁又得罪你?
A:六十耳顺。
B:好话不嫌多。
大道理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是我常听到用来形容和划分朋友之间的交往。
年轻时,我是个话多的人,懂与不懂也想要说上几句。年长一些,开始了解话多不如话少,如果能用最少的语言来让别人听懂就最好不过。现在想想,要做到六十耳顺,有效的沟通和自我认知缺一不可。
人生美丽相遇
每一场有效沟通,就有可能是一次人生美丽的相遇, 相反,也有可能是零和游戏。所以,如果我们可以从沟通的一开始,就应该合理地问自己,对于谈话的课题适合与否。
以后在每一次交往,我就会先问自己现时的状况,我是 :
●似懂非懂?
●了如指掌?
●洞悉将来?
财务有效沟通六步曲
人生来到这个阶段,相信已经成为人精了!但是从工作上得到的数据,还是有许多年龄段的朋友,面对财务生活上的一些挑战。希望理财六部曲,可以为大家做出一些建议,以适时调整应对挑战。
1.财务目标评估
年轻时的目标,可能会有我们非要达到不可,而且还是多不胜数。人生历练多了,更能理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但是,目标是一定要设定,毕竟它是财务人生的指南针,引导将来的作息和财务决定。
2.财务数据收集
财务搜集可以针对性和省却资讯。毕竟从过往的累积经验,已经可以完成自己的人生百科全书了。选择自己熟悉的东西,因为“做生不如做熟” 和“情人还是老的好”。
3.财务资料评估
如果从之前省略的讯息开始,我们就可以多花一些时间来认真和详细看待每一个财务报告。这时候可以抱着多了解一些,就有可能少一分风险,还是多了一项选择为标准。我是相信一句话:人活得越老,越有许多可能性面对时间的“新鲜事”。
4.建立可行计划
有了上两步曲的铺陈,我们可以安心地建立计划。来到了这一步和凭着过往的经历,大概可以洞悉将来会发生的一些事。更多的计划,就是为了应付可能还有些预料之外的事。当事情发生时,我们就有两手准备了。
5.财务计划执行
如果以前的成功几率有7成以上,那么让有执照和能力的人来执行就最适合不过。如果还是有一些犹豫或者要尝试“新人”,也要谨记要选合格合规的人。
6.财务计划回顾
世上没有永远的秘密和钻不破的墙。意外和风险是客观存在每一项计划和投资。
重点在于,当意料之外的事情如意料之中发生的时候,不要固执认为”不可能“发生,像鸵鸟把头埋在土里。我们要检讨和适度地变通。
理财案例大道理:
人生来到了六十耳顺的阶段,更能理解知人口面不知心的道理。虽然能猜到或者理解对方的愿意,但也要权当是他在当时的想法。
此一时彼一时,我们还是要把财务六部曲从新理解,不能忽略常变是人事普遍发生的。
总结
世间的人与事,只要多经历,就能“猜“到许多事情的发生。我们不一定要在每一场战役(口水战)都要战胜,有时候可以少说话,就能得到对方的理解和尊重,那我想就是双赢。
退一步想,可以做到如孙子兵法说的: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可以不费口舌,就能双方到达理解,那就最好不过了。
当理财成了孤独的坚持/莊国辉
得四分刚收到那封电邮时,心里竟没有丝毫波澜。
“恭喜您正式被提名为本年度理财工会院士。”邮件末尾,还附上一个金灿灿的徽章设计图,和一些作为院士的福利和荣誉。
中午的阳光照进教员办公室,得四分手中的咖啡已经凉了,但是他还是没有嫌弃把咖啡喝完。最后,他盯着电脑屏幕,久久没动。
也许20年前的得四分,可能会把这消息贴在社交媒体上,再配上一句“坚持终有回报”。但现在的他,只想关掉页面,静静地坐一会儿。
他突然想起那对在前债管机构里为了债务问题而起争执的夫妻。
那天他应邀担任监督而与债务咨询工作人员一起为低收入家庭做理财咨询服务。轮到下一组因为债务问题的个案,一对四十出头的夫妻坐了下来,妻子一开口就落泪:
“我们已经试过很多方法了,就是还不完债……他还在用信用卡借钱说要‘翻本’,每次我提要节流,他就说‘你不懂生意’。”丈夫低着头,不说话。
得四分看着眼前的两人,突然觉得自己讲再多储蓄比率、负债比率,也只是一串串没有温度的数字。
“我教了20年理财课程,讲了千百遍的预算表、复利公式,最后连身边的人也未必愿意听完。”
他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不是针对个案,而是对整个时代的疲惫。
这些年,他离开了体制内的高薪岗位,转而投入大学课堂,希望能让年轻人在负债前就掌握财务知识。
他设计案例、邀请真实债务者来演讲、甚至用《论语》、《庄子》来引发学生思考消费的意义。但他知道,有些学生的信用卡申请已经在开学第一个月就送出了。
“你那么努力做这些,是因为你想拯救谁?”太太曾半开玩笑问他。
得四分沉默许久,只回答:“也许是想拯救那个当年被债压得喘不过气的我自己。”
他不是富家子弟。年轻时的他也曾陷入债务,靠每月滚动信用卡最低还款度日。直到有一天,他看见太太偷拿定期存款出来“帮还”,他才彻底醒悟。
那天太太没说话,只是放下存摺,说:“你不要再让我担心。”
得四分至今记得那一刻的羞愧。他也明白,金钱的问题,从来不只是数字,而是关系。
“为什么会债务失控?”
他在课堂上曾这样问学生。
一位女生举手:“因为看不不懂,也不会计算?”
“因为不够节制?”
“因为压力太大,用购物来转移?”
别人的“体面”定义
得四分听完点头,却又摇头:“这些都对,但还有一个更常见的原因:我们活在别人定义的‘体面’里,太久了。”
“人往往不是败在贪,而是败在装得起,让别人看的起。”
当一个人不断向银行借贷,只为维持朋友圈的“水准”,为孩子办一场超出能力的满月酒,为妻子换一辆超出预算的新车——最终都是为了别人的眼光,把未来典当给现在。
柏拉图说:“理想的国家必须由哲人统治。”
得四分则说:“理想的人生,必须由理性掌舵。”
但在现实中,他越来越怀疑理财教育是否真能成为一张拯救之网。
“我努力了20年,却看着家庭一个个因债务裂开。”
“我登上讲台,却拯救不了讲台下那对夫妻的争吵。”
“我拿到荣誉,却无法换来社会对理财教育更深一分的尊重。”
他有点想放弃。甚至一度想把所有讲义封存,回家种花、养鸟,再不碰这些“看似正确但没人要听”的话题。
理财是孤独的教育
但他又想起那天课后,一个安静的男生走上前对他说:
“老师,谢谢你分享你的故事。我爸欠债跑路后,我以为我们这一家人只能这样下去了。你让我看见,我们可以重新规划。”
那一刻,得四分差点落泪。
理财,是孤独的教育。
但教育,从来就不是为了多数人的掌声,而是为少数人点亮灯。
有人说:“荣誉,是社会给的名片;宁静,是自己给的答案。”
得四分坐在傍晚的校园角落,望着天边一抹残阳。他不再纠结自己是不是“改变了世界”,只愿自己还愿意相信这件事值得做。
他轻声念出一句常挂在心头的经文:
“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心经》
这世界也许不会为他改变,但他可以选择,不被世界改变。
总结:不轻易违背理性
明明就知道不可为而为之。不懂是不是别人眼中所谓的愚蠢。但是,许多“愚蠢”的人就是为了那“初心”和当初对自己选择这份工作的承诺而坚持到如今。当中的冷暖,就像冬天喝冷水,冷暖自知!
凯恩斯曾说:“金钱是连接现在与未来的桥梁。”
得四分明白:真正的理财教育,不是教你如何有钱,而是教你即使没有人看见,也不轻易违背理性;即使没有掌声,也愿意继续发声。
这,也许就是他坚持下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