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亚洲金融风暴不会重演/Project Syndicate

美国联邦储备局货币政策的鹰派转向,往往会加大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和经济压力。

1990年代初美联储猝然调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的做法,引发了1994年墨西哥“龙舌兰”危机。

2013年美联储发出了希望收紧货币政策的信号,又触发了被称为“缩减恐慌”的主要新兴市场抛售。

考虑到该地区的过往经历,人们可能会预期东盟+3国家——东南亚国家联盟的10个成员加上中国(包括香港)、日本和韩国——的政策制定者们,会对美联储的日益鹰派感到尤为焦虑。

事实上,美联储最近为遏制持续高位通胀所做的努力,已经引发了对区域金融危机的担忧——类似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但美联储当前行动对该地区的影响,并不会像1990年代末那样大。

当今的东盟+3经济体已经变得更强大也更耐扛,大大降低了发生1997年式金融崩溃的可能性。

1997年那场危机,主要是由宏观经济失衡和资本流动的急剧逆转共同造成的,而触发点则是对泰铢和其他区域货币的投机性攻击。

经济实力壮大

东亚经济体在危机发生前曾经历过一段(由激增的资本流入和过度外国贷款提供资金的)快速增长期,但却缺乏健全的监管和政策。

大多数亚洲货币仍然与美元挂钩,银行监管框架较为简单,资本缓冲比率也很低。

痛苦的结构性改革帮助东盟+3经济体重建了资产负债表,巩固经济基本面并建立了健全监管框架。

在驾驭不确定性和管理冲击方面更加娴熟老练的政策制定者们,已经构建了一个极其庞大的多层次8.8兆美元(约38.7兆令吉)金融安全网。

除了合共7兆美元(约30.8兆令吉)的外汇储备之外,东盟+3经济体如今还可以依靠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等多边货币互换安排,以及国际货币基金(IMF)来应对挑战。

近年来大多数新兴东盟+3经济体的经常账户都有盈余。

相比之下,当年那些受1997年金融危机影响的经济体在之前几年间,一直出现经常账户赤字并依赖外部资金。

东盟四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和泰国)除了印尼在过去2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有少量经常账户赤字之外,其他三国在同一时期都实现了经常账户盈余。

银行抗御能力更强

此外,该地区的银行也已经变得更为健全且更具抗冲击能力。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采用巴塞尔条例以来,它们普遍资本充足并备足流动资金缓冲。

因此,银行在步入冠病疫情时期时一般都具备良好财务基础,允许它们在必要时动用其监管性和反周期缓冲资本。

此外,东盟+3地区的本地货币债券市场规模,已经从2000年时相当于GDP的74%,增加到今年的123%。

资本净流出温和

有了以当地货币借款的能力,各国的债务就不会再像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那样,面临货币错配的风险。

同样,近年来资本流动也没有像前两次金融危机前那样涌入该地区。迄今为止东盟四国市场的资本净流出相对温和,资本流入主要是相对稳定的直接投资。

以韩国为例,由于投资者认为该国债券是相对安全的资产,所以在冠病期间投资组合的流入量还有所增加。

最后,东亚经济体——特别是受危机影响的东盟四国经济体和韩国——不再实行严格的汇率挂钩制度,允许其货币波动并根据市场力量进行调整以缓冲冲击。

而少数仍将本币与美元或一篮子货币挂钩的经济体,则通过强大外汇缓冲和审慎财政政策,设法抵御投机性攻击。

区域仍有一些弱点

无可否认,整个地区依然会存在一些弱点。

冠病疫情尚未结束,各个经济体的复苏轨迹,将取决于其适应和抓住新机遇的能力。

美国的货币紧缩,可能会对东盟+3国家的金融市场产生各不相同的负面影响,这些事态发展可能会引发类似于2013年缩减恐慌式的投资组合资金外流。

近几个月投资者抛售了韩国和菲律宾的股票,并减少了在印尼和马来西亚的债券头寸。

但到目前为止,这些资金外流相对较少,并没有威胁到金融稳定。

中国的预期经济回升,也将有助于该地区的复苏,正如1997年和2008年危机之后那样。

中国料将反弹

据预测中国经济将在2022年下半年触底反弹并重获动力,尽管存在重大下行风险,但预计全年增长率仍将将达到4.8%左右。

美国利率上升可能会导致一些资本外流和东盟+3经济体的借贷成本上升,但是全面爆发1997年式的金融危机仍然不太可能,因为该地区已经学乖了。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名家专栏

中国损失,大马受惠?/白文春

本月14日,美国宣布对总值180亿美元(约842亿令吉)的中国进口产品征收新关税,此举旨在保护该国企业免受不公平竞争。这些新关税将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部分钢铁和铝以及锂离子电池。

这项举措并不令人意外,因为美国将在今年11月初举行总统选举,现任总统拜登和共和党内领跑的总统候选人,即前总统特朗普,都在竞选中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

两人还表示,将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更多关税,以保护美国企业。在我看来,中国似乎是赢得美国民心的最佳目标(这种战略看起来耳熟能详,因为马来西亚也曾发生这种情况)。

的确,2018年,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中国发动了全球瞩目的中美贸易战(美国可能并没有真正从贸易战中获益,而且这种战略看起来很熟悉,因为它也发生在大马)。我知道当时许多中国企业仍持观望态度,认为贸易战可能只是暂时的。

中企转移阵地

然而,许多人开始意识到,情况不太可能如此,因为2021年接替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的拜登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加强了与中国的贸易战,包括禁止向中国出售高科技设备。

因此,许多中国企业决定将部分制造业转移到其他地方,以避免受到贸易战的直接打击。

我认为,马来西亚和其他东盟国家的出口肯定已从中受益。

出口恢复增长

与此同时,在2023年遭到出口下滑和消费支出回落的双重打击后,大马的出口今年来恢复稳定的增长。事实上,继自去年第二季开始,连续3个季度下滑之后,我国出口今年首季按年小幅增长约2%。

出口复苏反映在占我国总出口额85%的制造业产品出口上。目前,制造业出口经历连续3个季度下滑、去年下半年下降约10%后,于今年首季反弹,同比增长超过2%。

这主要是由于非电气与电子制成品出口反弹,去年下半年下跌逾10%之后,今年首季同比增长近 10%。

此外,有相当多的非电气和电子制成品出口出现复苏。其中包括制成金属和钢铁产品、机械和科学及运输设备、橡胶和木制品、食品和饮料产品等。

手套出口现复苏

值得一提的是,橡胶产品(可能是手套)出口在经历两年的萎缩后,又出现一个季度的复苏。

近几个月来,马交所上市手套股股价的回升,也证明了橡胶产品出口的复苏。

由于美国最新的进口关税也针对中国的手套产品,假设美国不会将新的进口关税扩大到大马制造的手套产品,大马的手套业者可能会从中受益。

大宗商品出口复苏,尤其是石油与天然气出口,推动了其增长。棕油产品出口仍在萎缩,但跌幅已收窄,为今年首季原产品出口的整体反弹提供了一定帮助。

另一方面,电子电气产品首季出口按年下跌约 5.7%,而去年下半年则是下跌约 7%,这显示电子电气产品出口复苏仍然缓慢。

须跟上新供应链

目前,很难看出大马的出口,在多大程度上受益于中美贸易战,但我认为,出口复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更稳定,尽管全球高利率和欧洲及中东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带来了挑战。在我看来,令吉疲软也有所帮助。

中国经济首季增长保持5%以上,而新加坡、台湾、韩国、菲律宾和印尼首季经济增长均有所改善。同样的,大马经济首季录得4.2%的按年增长。此外,欧元区从去年下半年的短暂衰退中复苏。

然而,这些利好因素被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局部抵消。

整体而言,虽然中国制造业生产线的转移,可能在中长期内使大马的出口受益,但我认为,我国企业需自我调适和提升,以便跟上这个新的供应链,并从中享受真正的利益。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