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中国特色量化宽松/Project Syndicate

2020年,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塞巴斯蒂安·马拉比宣布,发达经济体将“重新定义其货币和财政能力的外部界限”,进入“神奇货币时代”。

到2022年7月,马拉比预言这个时代即将结束。但是,尽管大多数主要央行现在都在逆转量化宽松(QE)并提高利率,但中国可能需要朝着相反的方向前进。

观察人士经常忽略,量化宽松是日本央行在2001年发明的,当时它是用来应对资产负债表通缩的工具。其他工具包括零利率和前瞻性政策指引。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从2001年占GDP的20%扩大到2006年的30%,主要得益于购买日本政府债券。

然而,正如野村证券经济学家辜朝明在2010年观察到的那样,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并没有刺激企业和家庭投资或支出,因为他们仍然专注于修复自己受损的资产负债表。因此,在2015年,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推出了所谓的量化和质化宽松(QQE)。

与QE一样,QQE旨在通过大规模购买政府债券来降低长期利率。但政策制定者心中还有第二个目标:改变日本根深蒂固的通缩心态。2016年,为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引入了负利率。

近30年来,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一直低于1%,而年通货膨胀率从未完全达到日本央行2%的目标。但日本央行确实实现了全面的国家资产负债表结构转型,对日本的财政和金融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改变一切的QQE

随着人口迅速老龄化,人们都在为退休做准备,日本的储蓄率变得非常高。当日本的大部分养老金资产都持有接近零利率的政府债券时,通货紧缩就会给日本的金融体系带来风险。与此同时,如果通胀上升,债券名义收益率将上升,养老基金市值可能面临巨额损失。

QQE改变了一切。日本央行通过从养老基金购买政府债券,方便了这些基金转而购买更多的长期美国国债,以及收益率更高的高质量发达国家证券。

QQE降低了日本金融机构金融风险的同时实现了极低的利率,从而确保了充足的国内流动性,以支持金融本国体系,并使日元保持在较低水平,进而帮助日本的出口。无论是在存续期还是资产配置方面,日本的资产负债表都发生了变化。

同样是QQE的结果,日本的净对外投资头寸从1999年的8000亿美元(占GDP的16.3%)增加到2021年的3.6兆美元(占GDP的75.8%),使日本成为外国市场最大的净投资者。当然,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也在膨胀,2022年6月超过GDP的134%,相比之下,欧洲央行为66%,美联储为35%,中国央行为33%。

量化宽松的成本和收益在学界和政界都有激烈的争论。令主流经济学家感到惊讶的是,大规模量化宽松计划并未导致通胀飙升。

尽管世界上最大的四家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美联储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加总资产负债表从2006年的5兆美元(占全球GDP的8%)膨胀到2021年的31兆美元(占全球GDP的32%),发达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在去年之前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目前的高通胀率或许证明了这些主流声音的正确性,但即便如此,其它因素,如乌克兰战争也为通胀率的上升推波助澜。

好事变坏事

量化宽松无疑可以被用来做好事——包括维护金融稳定(对汇率和财政状况产生影响)。英国央行在10月份也证明了这一点,当时它启动了一项临时量化宽松操作,以遏制英国国债市场的抛售,避免一场更大范围的危机。

但量化宽松也会带来巨大的财政后果。较低的利率意味着较低的偿债成本。然而,当利率上升时,财政部面临的偿债成本随之升高,由于以较低利率购买的债券将以较高收益率减记,因此必须填补央行资产负债表亏损造成的准财政漏洞。

例如,英国财政部被迫向英国央行偿还其在英国政府债券交易业务中遭受的110亿英镑的损失。

理论上讲,如果相应增加的资产产生的社会回报率高于资金成本,增加负债并没有错。但使用量化宽松来为短期支出买单, 而不是引导资金到长期投资项目的财政赤字融资,最终可能会降低未来生产率。

另一方面,而过剩的流动性也会推高资产价格,从而加剧社会不平等性。

仍有足够政策空间

无论如何,在高通胀的情况下,大多数主要央行别无选择,只能采取激进的紧缩政策。但中国的情况不同。中国国债只占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3.8%,而美国国债占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55%,日本国债占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的80%。

由于中国仍有经常项盈余及超过2兆美元 (占GDP的10%)的净对外投资账户头寸盈余,它有足够的空间利用货币扩张来支持金融稳定和推动结构性改革。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已经宣布将银行法定准备金率下调25个基点,此举将释放流动性并支持经济增长。

一些传统主义者会认为,除了通过利率渠道以外,央行不应该参与资产配置。但各国在量化宽松方面的经验已经被证明其是一种强大的资源配置工具,能够改变国家资产负债表。

一个创新的、计划周密的量化宽松政策,能够支持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以应对其面临的一些最大挑战,这也许可以称之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量化宽松政策。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国际

马英九批赖清德“新两国论” “两岸绝对不是两个国家”

(台北21日讯)台湾新任总统赖清德20日发表就职演说,前总统马英九隔天对此回应说,赖清德的“新两国论”,让两岸关系立刻面临不可预测的风险与挑战。

马英九21日上午出席一场两岸关系研讨会时说,赖清德20日的就职演说,直接表明“台湾也是国家名称”与“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的“新两国论”,让两岸关系立刻面临不可预测的风险与挑战。台湾现在已经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政治军事议题,聚焦在台海是否会发生战争。但现在两岸政府之间,并没有沟通桥梁,民进党执政已8年,两岸迄今也没有建立对话管道。

马英九说,2008年至2016年他执政期间,两岸共同创造了和平稳定的台海局势,不仅两岸人民受惠,更受到国际社会普遍的赞扬与支持,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里程碑。他的两岸政策,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争议”是其中的核心理念,而“制度化协商”则是具体方法;两岸的互信,则建立在两岸于1992年11月达成的“九二共识”,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其涵义可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达”,这就是“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

马英九还说,根据“中华民国宪法”的两岸定位,两岸双方不是两个国家,绝非互不隶属,也不会走向台湾独立,这是台海和平的重要保证,也是两岸可以用对等、尊严方式彼此协商的关键。

马英九说,2016年他卸任总统后,两岸关系开始显著倒退,快速走向紧张与对抗,其中关键在于民进党政府上台后,不承认“中华民国宪法”中的两岸定位,也拒绝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又找不到对岸能够接受的新基础,导致两岸情势日益变得比“最危险”还更危险。

马英九说,两岸如果走向战争,并不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也不符合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需要。今年4月他访问中国,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会晤,表示希望双方都重视人民所珍惜的生命价值与生活方式,积极避战谋和,以中华文化蕴涵的智慧,确保两岸互利双赢。

马英九说,习近平对其观点给予善意回应,并说只要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两岸的中国人没什么不能坐下来谈的。这是习近平对台湾释出善意,给予赖清德总统上任后的运作空间。

然而台湾行政院、陆委会却立即以“炎黄子孙之说只是远古神话”的拙劣答案打脸回绝;赖清德总统昨天的就职演说,不仅没有正面回应中华民族的概念,还把两岸关系定位成两国论,无视两岸之间最近好不容易累积的一些善意。

马英九说,两岸一切纷争的解方,都必须要回到“中华民国宪法”寻找答案。他因此建议国民党立委,能够在面对行政院长卓荣泰的第一场质询时,就公开请教卓院长:根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是两个国家,还是同属一个国家的两个地区?这是一个严肃而重要的议题,希望赖清德政府认真面对,不要轻易忽略。  

最后,马英九以曾担任8年台湾总统的身份,为台湾人民请命,呼吁赖清德总统,要以台湾人福祉为念,放下意识形态,修正昨天就职时公开宣示的“新两国论”,“不要自误误国”。同时也呼吁赖清德应该回到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文化与认同,和对岸展开对话,才能让台海有真正和平的契机。

中国官媒发文社评

另一方面,中国官媒《人民日报》21日发文批赖清德再次暴露其“台独”的顽固立场,并称一纸空文欺骗不了世人,只会在卖国祸台的耻辱柱上再次记上一笔,赖清德挑衅对抗注定失败。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21日也在官网发布社评,批评这是台独自白书,并警告“赖式台独”只会加剧两岸对立和台海动荡,结果必然是自不量力、自取灭亡。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