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不想再做个人担保?/程志彬

在我们进行为期3天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课程时,每当提到以下课题,学员们都会特别关注以及感兴趣。那就是如何免除为银行提供个人担保(Personal Guarantee)。

做生意的朋友相信都会不难发现,向银行借的贷款,往往需要大股东/董事成为个人担保。

这代表如果公司还不起银行贷款,大股东/董事个人必须自掏腰包偿还贷款。

为自己的生意和公司承担个人担保,对一般企业家来说应该绝非新鲜事,已经见怪不怪。

我们先来谈谈成立有限公司的目的何在。

想创业的朋友和企业家,都必须先成立公司以进行生意运营。

基本上本地公司可分为四种,分为Enterprise(个人企业)、Partnership(合资企业)、Sendirian Berhad (私人有限公司)或者Limited Liability Partnership (有限责任合伙企业)(LLP)。

企业家通常都会选择成立私人有限公司,因为一般上有限公司的规模会比LLP、个人企业和合资企业来得较大。而且企业通常也比较喜欢跟有限公司进行交易。

亏损有限

另一方面,企业家成立私人有限公司其中一个最主要目的,就是“有限“这两个字。

有限,就是当我投放资金在有限公司,若公司营运不好面临亏损倒闭了,我的亏损资金是有限的。

比如说,我投放了100万令吉成立私人有限公司,生意经营不当,企业面临倒闭了,我蒙受的最终亏损就是100万令吉,并不会牵扯个人钱财,这个是有限公司一般上的定义。

做生意的朋友,只要企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总免不了向银行贷款。

而此时你若是公司的大股东/董事,银行就会要求你成为个人担保。

文章的一开始就有提到,那就是一旦公司还不起贷款,老板个人就需要担保此贷款。

为什么企业在成长时需要跟银行借钱呢?这是因为当公司成长到一定的地步,需要更多资金来做营运扩充,一般上都会选择跟银行借钱。

这个是生意成长的必经之路,需要有融资。当企业跟银行进行贷款,被要求个人担保就会出现。

这时,大家可能就会矛盾了。因为当初成立有限公司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亏损有限,万一有什么事情发生,遭受亏损的也会只限于之前投放的资金。可是一旦扩充生意,向银行借贷就要我们进行个人担保,个人钱财也牵涉在有限公司内。

仔细想想,这跟最初成立有限公司的理念就背道而驰了 。

上市是唯一出路

在这样的状况下,企业只有一条出路能解决以上的问题:就是当公司成长到一个地步时,将它上市。

当企业成功上市后,大多时候就可以免除老板经常被要求提供个人担保,也不再需要有个人担保的层面,企业贷款会由公司担保(Corporate guarantee)承担。

换句话说,要解除被银行要求个人担保的情况发生,你的企业必须更上一层楼发展,就是把它打造成上市公司。

只要你是上市公司的股东,就再也不需要为企业向银行贷款而提供个人担保。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到个人财富。

当我们在课程内谈到这是上市其中之一的好处,也启发了很多企业家因此而努力地让企业朝上市这目标去冲。

提心吊胆过日子

想象一下当你经营的是私人有限公司,同时又为了银行贷款提供个人担保。万一有天生意面临亏损,就会有需要套现个人钱财,为企业偿还不起的贷款买单的风险。

有位曾经上过我们3天IPO课程,目前公司已经成功挂牌的企业家,当初也是被这个“退出个人担保机制”的上市好处所吸引,继而努力打拼往上市目标前进。

犹记得当初他曾经提及,当企业还是有限公司时,银行贷款的个人担保一度高达几千万令吉。当时的他总在担心,万一企业有什么经营不当,就会把个人财产也赔了进去来偿还债务,日子过得并不踏实。

所幸,最后企业成功上市后,他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因为个人财富不再与公司债务有任何牵连,连觉也睡得安稳了。

最后,我们再用这句话勉励大家,希望大家“用IPO的方式来经营你的企业“,以让企业达到上市里程碑,也祝福大家都能达到真正财富自由。

 

反应

 

名家专栏

最坏时期已过 金融业趋稳健/奕帆丰顺

随着迈入2024年,2023年宏观经济环境预计将持续影响金融业,主要特征为持续高企的通胀以及严格的监管审查。

银行保持稳固地位

尽管通胀可能已达到顶峰,但美国2月消费者和生产者价格继续表现韧性。我们预计今年不会降息,即使有降息,亦可能是温和的。银行将继续受益于利率上升带来的利息收入增加。

随着利率趋于稳定,净息差略有收缩,但仍略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的3.30%。此外,净利息收入仍处于后全球金融危机时代以来的历史高位。

美国银行存款已从之前的下降趋势中反弹,由去年3月29日的17.28兆美元,略增至今年2月21日的17.42兆美元。这一涨势预计将持续到2024年,评级较高的大型银行将避免大规模存款外流。

然而,区域性和中型银行可能面临更高的成本来保留存款。

在地区银行危机之后,资本流向货币市场基金和大型美国银行,这些银行拥有更大的流动性,可以弥补持有至到期投资(Held-to-Maturity)的潜在损失。去年第四季,摩根大通(JPMorgan)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等主要银行的存款成本分别维持在2.01%和1.82%。

相比之下,纽约社区银行(New York Community Bancorp)和齐昂银行(Zions Bancorporation)等地区性银行为留住客户,不得不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两者分别提高利率至3.12% 和2.57%。

贷款续温和增长

与此同时,我们预计贷款需求增长将保持温和,2024年将出现个位数增长,主因是受持续高企的利率所抑制。2023年第三季,贷款和租赁余额总额按年增长2.9%,达至3430亿美元。

这一增长主要由信用卡贷款和住宅抵押贷款推动。在强劲的美国劳动力市场支撑下,我们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

尽管收入有所增加,但市场仍对银行的资产质量表示担忧。截至2023年第三季,净冲销按年增长0.25%,虽仍处于可控水平,但趋近于历史平均水平。

此外,贷款损失准备金已证明具有足够的缓冲能力来吸收净核销。因此,与疫情前相比,净核销和贷款损失准备金之间的利差仍然要高得多。美国银行,尤其是规模较大的银行,较有能力吸收相关的信贷损失,在面对资产质量担忧的情况下仍能够提供更多保障。

较高的利率环境也意味着未实现损失将持续处于较高水平。第三季的未实现损失总额达到了6839亿美元。尽管如此,各大银行继续通过留存收益来加强其现金头寸,拥有充足的流动性来持有这些资产直至到期。

与此同时,区域性和中型银行继续面临商业房地产贷款的过度投资风险,尤其是与办公楼领域相关的风险,以及多户型投资组合的重新定价风险。

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型银行的商业地产集中度(通过将商业房地产贷款的总额除以银行的一级资本和贷款及租赁准备金的总和来计算)仍显着较高。此外,从个体层面来看,近1900家资产规模低于1000亿美元的银行持有的商业地产贷款未偿还的余额超过了300%的监管门槛。

保险高利率高回报

利率环境持续高企亦将成为2024年保险公司的利好因素。保险公司可以将到期投资组合中的保费重新投资,并将新签发保单产生的自由现金流分配到收益更高的金融工具中。

此类战略投资预计将提高盈利能力并产生更大的回报。这一环境将特别有利于年金和人寿保险产品等长尾保险产品。

除了提高投资回报外,人寿保险公司亦提高保费作为降低通胀风险的措施,从而有助于承保利润的增长。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预计寿险公司保费将强劲增长,预计今明两年平均增幅为2.3%。这一预测超过2023年1.5%的预期增长。

尽管该行业正在努力应对高通胀背景下实际可支配收入萎缩的挑战,但仍受积极因素支撑。全球中产阶级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转向保险公司进行退休规划,以及促进储蓄的立法举措,例如美国提高401(k)的缴款限额,成为人寿保险行业的重要推动力。

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灾难性事件增多以及经济不可预测性周期的推动下,非人寿保险行业的收入亦出现了大幅增长。这些因素提醒企业,保险行业在促进商业线的风险转移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对于个人保险来说,劳动力市场强劲仍将是推动需求的关键因素。然而,通胀加剧和索赔频率及严重性的增加,导致索赔成本不断上升。这一情况预计将有所改善,原因是保险公司已重新定价保费,以更准确地反映风险的真实成本,从而支持承保的盈利能力。

保险公司约80%投资组合分配给风险较低的投资级别债券(占69%)和保守型的非办公室类抵押贷款承保(占11%)。平均而言,办公室类贷款仅占寿险公司总投资资产约3%。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将拥有大量缓冲应对2024年及其后利率上升和潜在信贷损失带来挑战。

首发股市场复苏中

尽管股市出现强劲反弹,但公开发行的活动仍基本保持低迷。2023年全球总收益按年下降33.2%。即使是Instacart等备受瞩目的科技上市公司,发行人和投资者之间的预期估值亦持续呈现错配差距。

由于我们预计2024年融资环境将更加稳定,公司可能会发现定价、执行和规划交易变得更加容易,从而有可能缩小估值错配差距。

此外,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下降,通胀数据逐渐降温,亦增强了投资者和投资经理的乐观情绪。

IPO市场复苏迹象明显,2024年2月29日的交易量按年增长18.7%。我们认为全球IPO活动将持续回升,从而增强咨询公司和投资银行的费用收益。

虽然复苏中的IPO市场预计将为私募市场提供利好因素,但私人市场通常会比公开市场的趋势滞后两到三个季度。因此,我们预计资本筹集的结果只有到今年底才会有所改善。

此外,我们认为战略性股票选择将产生超额收益,提供超出行业水平的增长潜力。鉴于市场持续波动和降息存在不确定性,选择配置优质公司是一种谨慎和防御性的投资策略。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