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一定要留财产给孩子吗?/萧伊妗

近期在台湾的一位女网友抱怨,父母打算以房养老,不会把房子留给她。她感到很失落,所以把自己将来不能拥有免费房子的感受分享给网友。

她的帖子受到广大的反应,其中一位男网友表示一见有人留言说:“现代父母难当”就很生气,认为现在房价高昂无法与以前相比,把人家生出来再叫他自己买房不觉得过分吗?更直言“没办法留房子给儿女的父母,真的拜托别生了!。

另一派却认为,想买房就该自己赚钱,我们这一代就是这样靠自己的方式赚来的。他们认为小孩若懂事,家族资产一定会增值,自己必定会传承,但反之若是垃圾,给房最后也是被败光。

不管你是属于“留房”派,还是“不留房”派,我们必须承认现在的时代已经转变。小孩的观点与我们已不再相同,竞争越来越激烈,父母给予他们物质或非物质的帮助,对他们的未来起到一定的效应。

因此尤其在网络上,当成年人遇到诸多不顺时,他们就开始抱怨父母没有教育好、没有钱、没有资产,还负债,像是从来未审视自己的缺点。

东西差异

西方父母并没有这样的压力,像美国股神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早已宣布把大多数的资产拿来做慈善,孩子得靠自己的努力来创造自己的财富。

反观多数的东方的父母如果有能力的话,多多少少在遗产规划时都会开始思考要把什么资产留给他们。

但是,该留多少?我们已经尽了养育孩子基本成长需求与求学的义务,难道真的一定要留给他们吗?如果孩子在生活里挣扎,我们难道忍心拒绝吗?帮助了他们是否又会影响我们的退休规划呢?

对于,是否要不要留遗产又不想孩子失去奋斗的动力,以下是我的个人建议也是我个人的做法:

1)向子女清楚表明父母与孩子的责任

他们从小的生活物质,兴趣班,甚至大学的学费或者生活费都由我们全额提供。如果是家境欠佳的父母,也要尽早与孩子坦白可能大学学费必须由孩子自己争取。

他们的责任是好好学习,让自己在未来职场上有竞争力,在到一定的年龄后就要自力更生。工作后如果要在家里住必须要补贴家用,未来如果有遗产也会公平分配给他们。

2)先为自己的退休本打算才来担心子女

我曾经遇到一位家长,为了给孩子付房子头期和准备结婚费用,而必须动用退休基金。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家长胡乱投资,听信非法外汇投资的代理的话,最后两头不到岸。

我认为父母先以“不让自己成为孩子的负担”为优先考量,先照顾好自己的财务和健康状况,和拥有足够的保险。

除此之外,也必须算算我们退休后直到至少85岁需要多少钱,这样我们就知道需要留下多少资产让自己有安逸又有尊严的退休。

3)设定限额能帮助子女多少

是要留房,还是帮孩子还房子/车子头期、付结婚费用,还是准备一笔创业基金?我认为父母应该设定顶限以防陷入退休金大缩水而必须延迟退休的窘境。

毕竟自己幸苦了大半辈子,本该享清福的时候,还要帮孩子养房,养孙子,大可不必让自己的后半生那么有负担。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量力而为的消费和靠自己的手努力达成人生目标是必要的。

4)针对未成年或弱势孩子,要在遗嘱/信托交代好

对于拥有未成年或弱势孩子,父母必须留一笔流动资产照顾孩子到自力更生。相较于普通成年孩子,这类孩子的生活费是父母的责任,在规划遗产时,父母必须算清楚所需费用避免成为其他孩子或家人的负担。

没能力帮助小孩的父母也无需自责,不管有没有经济能力,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任何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我们在尽最大能力养育他们。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说过:“一个年轻人能够继承到丰厚的资产,莫过于出生贫穷之家”。家贫出孝子比比皆是,因为家境贫穷而更能体会人间疾苦也懂得感恩父母得辛劳。提供教育,教会孩子提早独立,自主坚强已经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反之,任何留下资产给老是埋怨的小孩都没有意义。

反应

 

名家专栏

YOLO不代表只活在当下/萧伊妗

不久前,信贷咨询与债务管理机构(AKPK)揭露,在所有的求助者中,有高达65%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他们大都是因为欠下卡债。

由于社交媒体的普及,我们会看到很多的年轻人在消费上大手大脚,展现他们奢华的生活。不排除这些人尤其是网红也许收入很高,但多数年轻人并没有这样的经济能力,但他们为什么依然喜欢高消费?

其实,当我们花了一次很大笔数目的钱时,我们都会安慰自己,人生只活一次,偶尔宠宠自己其实也是无妨的。尤其当我们消费时,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而多巴胺能让人感到快乐。大脑会记住这个让人愉悦的消费行为,于是会不断地在潜意识中鼓励我们重复这个行为。直到看到账单,我们才感到一丝后悔,这时只有安慰自己“You only Live Once (YOLO)”,钱可以重赚,要珍惜当下的快乐。

于是,当我们在生活遇到压力时,大脑的前额叶负责理智的部分会离线,愉悦地消费和享受当下会自动被唤起。这也是为什么当现代人面对经济压力时,更多人向往YOLO的生活态度。

的确,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为什么活着还要那么约束?何不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何不想买就买,当下开心即可疗愈自己?对我而言,YOLO的定义为享受当下是不准确的。如果只是享受当下应该是You Only Live Now 才对。

真正的YOLO应该是在人生中享有真正的自由,享受人生不应该只是当下而是应该长远的。更何况 “现在“很快成为过去,而未来还有很久!

FIRE概念崛起

在YOLO后,有另一个FIRE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概念崛起。这是牺牲当下,为未来能提早退休的意思。我认为这两个概念可以结合,我们未必要对自己太过苛刻,但是也不能因为现在而忽略未来退休的打算。我们应该要让人生过得更加有意义,为未来负责,这样才是真正的享受人生。

不乱花钱也能收获快乐

说到YOLO 和FIRE 的最佳例子,我喜欢引用这位在美国的数学老师Steve Chan的经历。

1.专注赚钱

在2014年时,这位老师在25岁时就有了早日退休的决定,但他知道不能单单指望公立学校的老师可以快速升职加薪,所以他决定找寻第二份收入。

一,他利用自己的专业赚外快,下课后教补习,并把兼职企业化,收录更多补习老师,每个月又多赚取8000美金收入。

二,他利用自己的财务和数学知识分享至自媒体,这也为他贡献了总收入的35%。

2.分配收入,节省消费

由于他所住的地方消费非常昂贵,所以他尽量减少高消费的活动。他会在家里煮饭,与一群朋友一起参与户外活动。这也证明了节制的消费并不会把自己变成一位无法社交的人。反而能因此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户外活动健身的当儿,也不为荷包增加压力。

此外,他会存下总额6个月的收入当作紧急储备金。他也会做好消费预算,并固定地把一部分的钱拿来投资。他也会利用能给很多现金回扣的信用卡来达到到省钱的目的。

3.让钱生钱

由于他已设定好财务自由为最大的财务目标。他付出行动,大量地阅读投资理财书籍,并找寻可靠的理财师给予意见。他把学到的知识投资在股市上,投资表现也渐渐符合他10%年回酬的目标。再加上他副业的赚钱能力,让他能把投资多元化。他把自媒体所赚取的收入都投资在可以有租金回酬的房地产上,这让他进一步达到钱生钱的目标。

谁说小资打工族不能致富?我们一定要靠高消费才有社交资格?这位数学老师完美演绎如何在不牺牲享受当下从小资一族在6年内翻5倍的工资而实现永远的自由。

“钱“是让我们实现”自由的工具,因此我们要学会如何利用“钱”,而不是成为“钱”的奴隶。

要成为真正的YOLO族,先学会克制,享受日常,欣赏自己,不乱花钱也能收获快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