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预算案回响】经济增长与财政稳定的艰难平衡/李兴裕

即时评论

政府在实施预算案时采取了艰难的平衡措施,既要保持经济的上行增长轨迹,又要不偏离中期财政稳定协议。

2025 年财政预算案涉及:

(1)继续进行财政修复和政策改革,为增长、商业和投资机会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2)生活成本压力;

(3)改善投资环境,以维持国内直接投资(DDI)和外来直接投资;

(4)加强国内企业的能力和人力技能发展;

(5)制定长期永续发展目标。

发展开销拨款和预算赤字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测。目前仍缺少一个明确的计划来确保永续的收入来源。

相反的,财政部新增开源措施,例如扩大销售及服务税 (SST) 的范围,以包括昂贵进口非必需品的更高销售额、企业之间的商业服务交易,并对股票的股息收入征收股息税。

忧更多资本收入被征税

预算案的这些新措施,预计将在 2025 年带来44 亿令吉的净收入盈余。

我们始终认为,消费税 (GST) 是一种更有效、更高效、更透明的制度,因为消费税的征税基础广泛。

我们担心,对股票股息征收股息税,将会打击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

人们一直担心,更多的资本收入将被征税,因为投资者可能会将其视为对非上市股票征收的资本利得税的延伸。

预算案通过持续合理化补贴、重叠削减开销,以及在发展开销减少的情况下,打击浪费性的支出,完成了缩减结构性赤字的任务。

财政赤字将从 2024 年预计的 占国内生产总值(GDP)4.3%(财政赤字总额843 亿令吉),进一步降至 2025 年占 GDP 的 3.8%(800 亿令吉)。

我们预计,政府将继续按照2023 年公共财政与财政责任法令(850 法令)的规定,在未来3至5年内实现低于 GDP 3% 的中期财政赤字目标。

随着经济前景好转,预计到了2025 年,联邦收入将增加 5.5% 至 3397 亿令吉。由于税收基础缩小(2024 年占 GDP 的 12.4%),政府需要通过消费性质的税务、检视税收奖掖措施的漏洞、通过电子发票解决偷税漏税问题,以及简化申报流程来扩大税基。

2025 年预算案总开销创下 4210 亿令吉的新高,比 2024 年的 4075 亿令吉增长 3.3%。这完全是由于行政开销增加4.2% 至 3350 亿令吉,而发展开销保持不变,为 860 亿令吉。这种扩张性支出策略是通过公务员加薪来支撑国内需求。

逐渐合理化补贴

预计 2025 年行政开销将增加 4.2% 或 135 亿令吉,达到3350 亿令吉(行政开销对收入比率将降至 98.6%,而 2010至2023 年的平均值为 99.1%)。

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实施公共服务薪酬制度 (SSPA) 的薪酬增加(增加62 亿令吉,达到 1059 亿令吉),薪酬调整幅度在 7至15% 之间,95 万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增加(增61 亿令吉,达到405 亿令吉)和偿债费用增加(增加39 亿令吉,至 547 亿令吉)。

一如所料,补贴和社会援助将连续两年削减,2025年削减 14.4% 或 88 亿令吉,至 526 亿令吉(2024 年削减 14.6% 至 614 亿令吉),以实施电力补贴合理化和针对性燃料补贴。

2024 年,政府已着手进行价格控制改革和补贴合理化,包括重新确定电价、肉鸡价格浮动和采取针对性柴油补贴。

鉴于全球原油价格走软(2025 年财政预算案按国际原油价格每桶75至80 美元推算,2024年财政预算案则是每桶 80至85 美元)和令吉汇率大幅度回升,现在是合理化 RON95 燃油补贴的好时机。

我们估计RON95的燃油补贴约为每公升65 仙。

取消补贴对经济、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是短暂的,因为生产成本增加、产出和消费受到影响、通货膨胀上升。

小幅涨价更容易让人接受,也让人们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新的价格形势。

然而,通过削减补贴所省下的开销,将重新分配至各个生产性的领域,以及向目标家庭提供现金转移等缓解措施,可以局部抵消宏观经济指标的抑制效应。

减少浪费改善服务

这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可以合理化联邦法定机构的角色和职能,从而减少浪费,改善政府服务,并提供一些财政空间来整合其资源。

2025 年的发展开销拨款为 860 亿令吉(占总开销的 20.4%;占 GDP 的 4.1%),与 2024 年预计的 860 亿令吉水平相同。这使发展开销总拨款达到 4039 亿令吉,占第12大马计划(2021至2025 年)4150 亿令吉发展开销总额目标的 97.3%。

2000新项目获批

我们并不太担心 2025 年预算案发展开销的拨款基本持平,因为最重要的是 ,发展开销的支出重点和构成,以及良好的支出管理,以实现更好的结果。大约 2000个新项目和计划已获批准,预计成本总额为 586 亿令吉。

经济和社会领域占总发展开销拨款的大部分(2025 年为 699 亿令吉或 81.3%,2024 年则是696 亿令吉)。它们主要用于交通、环境,重点是桥梁和道路建设、大道的车道拓宽及正在进行的项目,例如泛婆罗洲公路沙巴路段和沙巴-砂拉越环状公路,以及气候变化与防洪项目。

贸易与工业的拨款,包括为 2030 年新工大蓝图 (NIMP 2030) 拨款 2 亿令吉,为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 (NETR) 拨款 3.06 亿令吉,用于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 (JS-SEZ) 基础设施促进基金,以及霹雳州近打银谷科技园的发展。

截至 2024 年 6 月,联邦政府债务为 1.23 兆令吉(占 GDP 的 63.1%),较 2023 年 12 月底的 1.17 兆令吉增加 4.7%。预计到了今年12月底,联邦政府债务将增至 1.26 兆令吉,联邦政府债务占 GDP 的比率为 64.7%。

加上承诺的政府担保和其他负债,截至 2024 年 6 月底,总债务和负债总额为 1.6兆令吉,占 GDP 的 82%。偿债开销占总行政开销的百分比,预计将在 2024 年攀升至 15.8%,并在 2025 年进一步攀升至 16.1%(2022 年为 14.1%)。

须重建行政盈余

根据2023 年公共财政和财政责任法令(第 850 法令),中期内总债务水平不应超过 GDP 的 60%。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努力,重建强劲的行政盈余,减少财政赤字,以帮助减少净贷款,同时促进经济增长。

这些措施包括继续增加收入、合理化开销和重新确定支出目标,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共资源的浪费和纰漏。

看好内需出口增长

明年经济前景如何?财政部对国内需求和出口持续增长持乐观态度。财政部将 2024 年的实质GDP 增长目标从 4.至5% 上调到4.8至5.3%(中值为 4.9%),同时预计 2025 年增长率为 4.5至5.5%(中值为 4.8%)。

中总社会经济研究 中心(SERC)对 2024 年的GDP增长预估为 5.4%,对 2025 年预估为 5%。

由于国内需求仍占据主导地位,预计私人消费(2024 年占 GDP 总额的 61.1%) 2025年将增长 5.9%(2024 年预计为 5.5%),而私人投资(占 GDP 的 16.4%)将在 2025 年强劲增长 8.9%,而 2024 年预计为 11.1%。

消费者开销将受到以下因素的支撑:

(a)稳定的就业条件(预计 2025 年失业率为 3.1%,2024 年为 3.2%)和实际工资增长;

(b)通过 130 亿令吉的“家庭援助金”增加现金发放;

(c)170 万名公务员(占总就业人数的 10.2%)平均加薪 7至 15%,分两个阶段实施(2024 年 12 月和 2026 年 1 月),耗资 100 亿令吉;

(d)继续允许公积金会员从公积金第三户头提款 ;

(e)最低薪金从每月 1500 令吉增加 13.3% 至 1700 令吉;以及渐进式薪金模式将在2025年全面落实。

预计 2025 年下半年将实施 RON95 补贴合理化,尽管这将带来通胀风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者支出。

私人投资稳步上升

我们坚信,私人投资仍处于稳步上升的周期中,预计 2024至2026 年将在 10至 13.5% 之间,其基础是:

(a)多年期基础设施项目的持续实施;

(b)2021至2023 年和 2024 年获批准投资有部分已经落实。2021至2023 年期间,平均有 85% 以上的获批制造业项目已经落实到位。2021至2023 年获批总投资额为 9066 亿令吉,2024 年上半年为 1600 亿令吉;

(c)6家主要官联投资公司 (GLIC) 推出 1200 亿令吉的 GEAR-uP 计划,以刺激国内直接投资,尤其是高增长高价值 (HGHV) 行业,例如能源转型领域、半导体、初创公司和对中型企业的风险投资;

(d)预计今年12月签署了解备忘录和正式落实的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 (J-S SEZ) 将改变大马经济格局,支撑未来的投资增长。

2025 年 GDP 增长预测范围广泛,几乎所有经济领域都将实现正增长。

建筑业预计增长率最高(2025 年 预估增长9.4% ,相较于 2024 年为 14.1%),其次是服务业(2025 年 5.5% 及2024 年 5.3%)、制造业(2025 年 4.5% 及. 2025 年 4.1%)、农业(2024 年 1.9% 及2025 年 2.0%)。

不过,2024年预计增长2.2%的矿业,预估 2025 年将萎缩 1%。

2024 年首 9 个月出口增长 5.2%,财政部预计 2024 年全年的出口将增长 5.6%,2025 年将增长 3.9%(SERC预估2024 年出口增长6%及2025 年为 4.5%)。

出口的支撑因素是外部需求增加、全球科技上升周期,以及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走强。

2024 年 首 9个 月,通胀率平均增长 1.8%,预计 2024 年将增长 1.5至2.5%,2025 年将增长 2.至3.5%(SERC 预测 2024 年通胀率为 2.0%,2025 年为 2.5至3.0%)。

关注全球外围风险

2025 年通胀前景面临的风险,包括补贴合理化和价格控制的溢出效应、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以及持续的地缘政治风险、天气干扰和美国总统选举后的政策变化导致的投入成本上升。

我们预计国家银行将在 2024 年和 2025 年上半年将隔夜政策利率(OPR)维持在 3%,并密切关注任何通胀风险迹象,这可能源自于公务员的薪资调整和最低薪金的调高。

虽然我们基本仍保持乐观,但我们须注意全球经济的下行风险及其对国内经济的溢出效应。

我们看到以下相互关联的风险和问题:

1)俄乌战争和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可能升级为更广泛的区域性冲突;

2)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税;

3)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和中国经济复苏的障碍;

4)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天气干扰导致的持续通胀。

反应

 

财经新闻

SERC:三箭齐发商企吃不消 强制外劳缴EPF政策宜三思

(吉隆坡15日讯)尽管有专家估计,强制外劳缴纳公积金,预计每年将为雇员公积金局带来70亿令吉的额外存款,但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SERC)仍敦促政府谨慎行事,以免加重商界的负担,并推高国内通胀压力。  

该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指出,强制外劳缴纳公积金,加上调高最低薪金及外劳多层次人头税等措施,将大大加重企业和商家们的营运成本。

他今日推介《2024年第四季经济追踪与2025年展望》报告时说,根据该中心估算,如果上述所有3大措施“三箭齐发”同步落实,每名新外劳将令雇主每月承担额外454令吉的成本,每名现有外劳则带来每月267令吉的额外成本。

此外,政府今年推行的政策还包括电子发票及针对性RON95汽油补贴,这些政策叠加起来将显著提高企业的营运成本,若企业无法吸纳这些成本,势必转嫁消费者,最终推高通胀率,加重国人的生活成本和财务负担。”  

预计通胀率将继续攀升,介于2.5至3%,高于2024年估计的1.9%。  

首相兼财长拿督斯里安华去年10月提呈2025年财政预算时宣布,强制外劳缴公积金的措施将分阶段实行,但具体时间表尚未公布。

李兴裕质疑强制外劳缴纳公积金措施的必要性,因为外籍员工目前已获得社会保险等保障。

“政府说这是为了减少对外劳的依赖,但许多行业面临劳动力短缺,因为本地人不愿意从事这些工作。政府需要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政府计划合理化燃油补贴的措施,也可能导致部分商家将成本转嫁消费者。

李兴裕建议,政府在实施过程中应提供类似柴油补贴的方案,以减轻企业负担。  

“尽管政府表示,针对性RON95汽油补贴计划仅影响15%人口,其余85%人口不受冲击,但具体实施细节仍需关注。”

今日新闻发布会出席者包括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顺泰,以及研究员王庆生与昔兰妮。

外劳公积金缴纳差异
影响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市场效率

马来亚大学社会福祉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祖基佩里奥马指出,若政府将外劳的公积金缴纳率定为与本地员工一致,该局预计每年将有70亿令吉的额外存款。

本地员工的公积金缴纳率为11%,雇主的缴纳率则为12至13%。

祖基佩里昨日在马大社会福祉研究中心和大马人权委员会举办的《扩大公积金覆盖范围至在马来西亚的外籍员工》圆桌会议上说,本地与外籍员工的公积金缴款差异,除了涉及外劳社会保障基本权利,也将对国家的潜在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缴纳率差异会导致歧视,扭曲劳动力市场,令就业市场效率低下,间接使生产力增长疲软。

“薪金差异将导致劳动力市场效率低下,因为雇主将注重短期成本效益,显而易见,因为雇用外劳更便宜。”

他解释,雇主倾向于雇用外劳,或将导致公司没有动力引入节省劳力的技术,不利于薪金增长和生产力。

大马需通过开放模式与多元化策略应对挑战

大国博弈催生去全球化保护政策,大马须以开放模式和市场多元化策略积极应对。  

李兴裕指出,去全球化的推行需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作为支撑,才能在博弈中占据优势地位,例如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美国、中国,以及人口众多的印尼等国家。  

“近期,印尼再次为保护本地企业发展而实施收紧跨境电商政策。然而,相较之下,大马并不具备这种优势,因此其更需要维持现有对外政策,即采取开放模式并多元化市场布局,以应对未来市场的波动发展。”  

他表示,尽管国内部分声音呼吁政府设立屏障保护本地商家,但大马的实际情况并无法支持这一做法。  

“大马市场规模有限,如果我们在大国采取保护政策时也效仿设限,只会进一步压缩国内商家的市场空间,除非这些商家能完全掌控本地市场份额。”  

他强调,与其封闭自守,大马更应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协议,同时积极开拓非传统市场。例如,我国刚与阿联酋签署的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EPA),正为深化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

“这些举措有助于国内企业分散投资,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从而避免因大国保护政策而受到发展限制。”

李兴裕:特朗普政策或带来挑战

李兴裕强调,美国众多跨国企业在大马拥有重要投资,尤其是大马半导体行业,占据全球逾13%的市场份额。因此,特朗普在制定政策时,或许不会对某些领域采取过于激烈的措施,以避免损害美国自身利益。  

针对特朗普推动美国企业回流本土的政策,李兴裕认为,投资迁移需要巨额资金及复杂的规划,大型企业未必会积极响应。  

“在这背景下,大马可能借机吸引更多投资,包括来自中国的企业,从而进一步推动本地经济发展。”  

他补充,报告中对特朗普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情景预测。

在基本和最佳情况下,大马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望分别实现5%和5.3%的增长;但若发生最坏情况,GDP可能下降至4.0%。  

“贸易战一旦爆发,将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冲击,进而减缓生产、出口及制造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特别是出口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他指出,可能受影响的领域包括纺织、半导体、电讯设备、电气设备、机械、电脑及汽车制造等行业。  

“此外,贸易战还可能推高通胀,迫使隔夜政策利率保持在高位,并对令吉汇率造成压力。”  

李兴裕呼吁政府与相关领域加强合作,以应对潜在的经济挑战,并为本地企业提供必要支持,以增强韧性。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