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专栏

成本费用完美,营收却没/何飞鹏

我辅导的一家新创企业,每3个月都会和他们开一次检讨会,连续3季我都发觉这家公司财务有一个特色,就是成本费用总是跟着预算走,预算编列多少成本费用,实际执行总是亦步亦趋,超完美达成。可是营收呢?却总是离预算很远,永远都只达成三、四成。整个财报当然很难看,永远存在钜额亏损。

我和这位创业者一起检讨,为什么老是这样呢?原因很简单,他编预算时,成本费用想得很清楚,房租、水电是可估算的;用多少人要花多少薪水,也是事先就可以计算的;要做多少事,需要花多少费用,也是八九不离十,可以估算的;要生产多少产品,要多少原料,多少工钱,也是事先就可决定的,因此每季财报,成本费用总是照着预算执行,超完美达成。

可是营收为什么老是大幅落后呢?因为事前的估计总是比较乐观,希望能达成一个能消化成本费用的营收,因此总是高估。可是执行下来,生意总是有落差,老是达不成,因为生意并不是事先可以决定的。

前三季我们检讨的结论是,创业刚启动,市场客户还不认识我们,我们需要花更多时间推广,期待生意能慢慢做起来,赶上预算进度,就这样努力改善了一年。

彻底检讨营运结构

到第四季年底结算时,业绩虽有所改善,但仍然只达成预算的五、六成,还是有大幅度落差,而公司的亏损仍然存在。

我们不得不更加彻底的检讨公司营运结构。我们问了几个问题:一,生意会持续成长吗?可以期待透过营收的成长达成损益两平吗?

这位创业家的回答是不太可能。这一年他们已努力推广,但始终成长有限,而且看起来有停滞成长的趋势,要持续稳定成长,似乎不太有可能。

第二个问题:如果不能靠营收成长达成损益两平,那有什么方法能改善巨幅亏损的状况呢?

对我而言,答案很简单,缩小公司营运规模,减少成本费用就可以了。可是这对这位创业家而言,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要他减人经营,他下不了决心。

先有生意再加人手

我告诉这位创业家,做生意是看生意大小决定要用多少人,生意大可以用比较多人,生意小就只能用比较少人,任何再小的生意,只要能找到对应的经营规模,找到能获利赚钱的规模,就是可以做的生意。

他创业的第一年,成本费用完美达成,可是生意最多却只达成预算的五、六成,这表示生意的估计太乐观了,也可能经营规模的设定太大了,导致成本高居不下。只要减少用人,降低营运规模,以配合生意的大小,就可以达到损益两平了!

这是做生意的基本原理,先设定最小经营规模,用最少的人,然后再看生意的进展,确定有生意了,也一定要所有人都为生意忙得不可开交,再逐步加人。

先有生意再加人,创业者永远要记住这一句话。

反应

 

名人专栏

业绩没达标怎么补?多做额外的事/何飞鹏

每一个单位都有每周、每月、每年的例行工作,如果做完例行工作,业绩仍然达不成,怎么办?“全力以赴”不是答案,我自己找到的方法是“额外多做事”,想出不同的工作、不同的方法,做各种特殊的专案,确保专案能够成功,多抢进更多业绩,确保整体业绩的达成。

在检讨过去半年绩效的会议中,一个主管的业绩数字与预设目标有相当大的落差,他很仔细地说明业绩未能达成的原因,但是对于接下来要如何达成业绩目标则只字未提。 

我忍不住问:“那你要如何达成业绩目标呢?” 

他回答:“我们会全力以赴达成!” 

这位主管显然对于如何达成业绩,完全没有具体的方法,只知道要努力。而这也是许多新手主管常犯的错误:欠缺有效达成目标的方法。

数人头与数日子

我记得我刚升为主管时,我的老板就教了我两个完成目标的方法,一个是“数人头”,一个是“数日子”。 

数人头,就是把业绩目标全数分配给扛有业绩责任的人。如果团队中有10个人要负责做业绩,就是把业绩目标平均分配给这10个人,然后每月追踪达成率。当然也可以按照这些人的能力,分别设定不同的责任额,可是加总的数字一定要大于或等于业绩目标总数。 

数日子,则是把全年的业绩目标,拆分成每个月的进度,设定月目标,再逐月检讨。 

不管是数人头或数日子,都是把目标拆解为小目标,然后追踪检讨。

产品别设定目标

后来我主管的范围变大,手中有几个不同的产品,我又多了一个拆解的方法,就是以“产品别”设定各别的业绩目标。可是不论是以人、时间或产品拆解业绩目标,都不足以确保业绩的完成,那又能如何呢? 

为了确保业绩的完成,我又想出另一种方法:问自己要多做什么事,才能完成业绩。 

一般而言,每一个单位都有每周、每月、每年的例行工作,只要做完例行工作,业绩就能自动达成,可是如果仍然达不成呢?

做各种特殊专案

我自己找到的方法是“额外多做事”,要想出不同的工作、不同的方法,做各种特殊的专案,而这些事一定都要搭配不同的业绩目标。这样一来,如果例行的工作做完,只能达成业绩目标的70%,那就要让额外多做的事,能完成所缺的30%的业绩,以确保整体业绩的达成。 

通常这些额外多做的事,极可能都是以特殊的专案形式进行,因此在推行每一个专案时,都要精算其成本费用,以及会额外产生多少业绩,确保所投入的成本,能回收更大的效益,这样的专案才值得做。

新增专案时,还要考虑成功执行的机率有多高,必须要有成功的把握才能推动,因为这类专案的本质是为了抢钱、为了增加业绩,往往不容许失败。 

学会这几项达成业绩的方法,才是称职的主管。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