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阿姜苏查的人生道路

阿姜苏查是泰国知名的森林禅修大师,其中文译作《我的人生道路》日前在坊间流传,书内仔细描叙了他动人的修行之路,也提及禅修对他的意义与重要。现特节录以飨读者。



拥有一颗平静的心超越拥有百万的身家。平静的心比金钱更值钱,因为无论一个人有多富有,都不能用钱换来一颗平静的心。 

本来我对宗教是没有任何兴趣的。作为自由派,我觉得宗教老土,也因为发现相信宗教的人迷信,愚昧地相信不能被证实的,所以自己也迟疑于相信宗教。有些宗教要人们在不经证明的情况下相信它,但佛教不一样。 

佛教所教的是可以被证实的。佛教的教义是苦的根本原因是欲望,所以想要停止苦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欲望抛弃。我便跟随着佛陀所教的,而当我一停止欲望时,苦也就停止了。因此,我对佛法坚信不疑,因为它能在我被苦攻击的时候帮助到我。

彻底把苦消除 

在研究任何宗教的时候,你一定要时刻注意到那个宗教对心的影响。如果它能让(心所受的)苦减少的话,那么它是有用的,而佛教可以彻底地把苦消除。 



在我决定辞掉工作之前,我已经看过了佛教的预告片,这便是佛法微妙的力量。要不然,我是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一个决定。佛教的预告片指的是当心能够因为反复念“一个所缘”而可以完全让身体的酸痛完全消失。

每当酸痛产生时,只要反复的默念一个所缘,不用多久,痛的感觉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轻盈、如释重负、安宁的感觉。曾经因为剧烈的酸痛受惊煎熬,现在却可以利用默念所缘超越酸痛。 

不过,预告片终归只是一个样本,并非电影本身。预告片似乎在提示我,禅修会有怎样的收成,也在提示我已经走在正途上。这就是我一生中在寻找但不知道它藏在哪里的东西。把它找到以后,我领悟到要获得收成需要时间和一心一意。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决定选择这条道路。 

我怀着憧憬走上佛法的道路,我也相信自己能够把这条路走好。凡是喜爱佛法的人都会理解出家是最理想的生活道路。佛陀创办了这条道路,而出家人的职责就是禅修。要是真正探讨佛陀的教诲的话,不难发现佛陀主要的教义是禅修,而禅修的修习就是戒、定、慧三学。

对佛法修习日渐自信 

在没有导师的情况下,我按照一本四念处经文继续着我的佛法修行。我把经文当成我的导师看待。不论在哪一个阶段,我对佛、法、僧的存在毫无怀疑。

除修习禅修和念住,我也按照四念处着手修习智慧观。我常用的方法是观身体。我也继续着和“受”(感受)抗争,一直没法克服内心的欲望。

我之前所提到外出寻找快乐的欲望是费劲功夫才得以克服的。这些感受的生起是因为禅修还未稳定。我也开始明白“定”所带来的心的安宁不是永久的。想要期盼已久的安宁得以巩固,我的禅修还必需加强。在这个时候,期望永恒的平静是不切实际的。

永不休止和欲望抗衡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知道这场跟欲望的战争便是苦的根源。在寂寞和伤感再次扎根之前,我必需当下建立起意识观想佛法,以便安住心。否则,时间久了,思绪将会泛滥。跟欲望的抗衡是永不休止的,因为这需要做到脑海里完全没有胡思乱想的空隙。

这样一来,心的训练才会看到效果。一天下来,无论是禅修或者做家务,我都保持着念住,避免心胡思乱想。 

做完家务后,我会继续禅修,坐禅和行禅。我发现在交替动作的那刹那,心就会利用那个机会想尽方法分心。因此,我得加强意识避免心不在焉或唤起往日时光和美好的回忆,因为这些都有可能激发寂寞的心情,让我因为不能和朋友见面而难过。一旦意识到心不在焉时,我就会即刻坐禅或行禅,避免分心或做白日梦。 

当念住还处于不持续的状态时,意识一旦恍惚,烦恼就会乘虚而入。如果不及时发现,烦恼将会给心带来莫大的痛苦,几经努力才能把心带回定之中。 

心感受到痛苦和煎熬是很正常的,但也有它的好处,因当痛苦离开时,就好像从魔掌里逃脱一样。能够从烦恼中被释放果真是一种解脱,甚至是一种喜悦。当心不被焦急和妄想诱惑着时,即使什么都不做也是开心的。这真是一次宝贵的经验。

 禅修老师如专业猎人

我到美国主要是为了实行完成学业的责任。学生的角色扮演完之后,我认为我有选择我人生道路的权利。想要修行成功,需要这几个因素的结合:好的环境、知识和经验丰富的导师、精进的态度,这是一种因果关系。

其中的一个因是要持有正确的观点。有经验并用善巧方法的资深比丘对引导一位修行者建立正确的见解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修行者本身要勤奋、意志坚定、声忍辱、勇敢。处在一个适当、缺少外在干扰的环境,也是很重要的。

没有外在的干扰能促进修行者单独修行,提升禅修和行禅的修习。他也可以从修行成功的导师那里获得宝贵的修行技巧。和没有导师的环境比较,拥有这样的导师能够帮助到初学者更快速地达到稳健的修行阶段。

身为比丘,我也领悟到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想要完成理想,凭自己一个人是不足够的。 出家后我能体会并珍惜和资深比丘还有和其他比丘众在僧团一直生活的价值。当然,处在一个良好的环境对我的修行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单靠阅读佛书不足够

 

在和老师阿姜摩诃布瓦(Achaan Maha Boowa)一起生活之前,因为我住在泰国的中部,没有机会遇到被人敬仰的出家人,而在城市碰到的出家人看起来很普通。在那个时期,我都是单靠阅读佛书,因为那时的我觉得阅读就可以开发新的知识。

自从和一位德高望重的比丘生活之后,我才明白分别所在。单靠阅读就好比依赖地图设法走出一片森林。但,和一位极有经验的比丘生活却好比一位专业猎人带领着你走出森林。两个方法的差异很大,效果也很不同。

按地图找方向会失误 

尝试按照地图寻找方向可能会出现失误。另一方面,如果是有经验的人带路的话,你只要跟随着他,照他所说的照做就行了。这样子的话,修行者不会因为每一步都害怕走错路而耽误了时间。 

要是修行者没有和有经验的比丘一起居住过的话,他不会理解到严格遵守戒律的宝贵。他们的修行将会被自己的烦恼和情绪牵引。还没有解脱的人,如果坚持独自修行的话,大多数的时候会被自己的愚痴捆绑住,不然就是会浪费很多的时间。 

描叙阿姜苏查修行之路的中文译作《我的人生道路》封面。

阿姜苏查法语分享

没有一种快乐胜过一个禅修者在彻底消除内心烦恼后所得到的寂静。定所产生的快乐是短暂的,好比一出电影的预映短片。解脱的快乐可以比较成全天24小时不间断放映的重头戏。无论行住坐卧都会处于极度快乐的状态。那个时候就不再需要佛法修行了。你已经有足够的佛法了,诸恶莫作,不执着于善业。 

金钱和其他的物质资产不是快乐的来源。真正快乐的来源是居住在心里的德行。德行,无论大或小,能让心中的贪欲减弱。当欲望减少时,快乐就会增加。因为快乐是在你心里,因此财富和世俗的拥有都不重要。我们只需要拥有基本所需。

单纯只为行善而行善。诚心地行善或做布施。不要期望任何人给予回报。要以慈心布施。学习放下,不要执着于物品、产业、或钱财。拥有比必要的更多对你没有益处。相反的,因为害怕遗失它,或害怕它被盗取,而产生烦恼。把它当作布施奉献出去,不只会解决问题,你也会因为帮助到其他人而感到快乐。这是行善、做布施的用意。

现今社会所看到的茫然是因为人们心中的缺少了宗教。在寺院或其他的东西上虽然可以看到宗教的存在,但人们的心中没有宗教。他们的心中装满烦恼和欲望。即使到了寺院,也互相争吵相骂。

如果想到寺院去,就必须带着善意和平静,要怀着不给别人惹事的态度。到寺院的最终目的是修学佛法,通过禅修改进自己,并持守戒律。不要在乎别人的观点或意见。做一只小老鼠好过做一只大狮子。大狮子可能会碰上恶斗,小老鼠却不会遇到问题。这样才有时间禅修。

生命犹如一根蜡烛。一旦点亮后,它便继续地缩短。随着你老化,你的生命也一天天减少。岁数一边增加,寿命一边减少。剩下用来修习解脱之道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

不要再浪费时间了,要立即采取行动,退出世俗的纷争。卸下一切多余的,把精神专注在培养心的工作上,这才是真正的工作。这是能够把你带领到苦的解脱的工作,不像世俗的工作,不能带领你到哪里。 

想要学习佛法的真理,你必须有接受真相的勇气。如果你害怕知道真相,你不应该学习佛法,因为你就像一个害怕光明的人,喜欢躲在黑暗中,沉迷于自己的想象。 

反应

 

登彼岸

令人头痛的小妄语人

文:明吉法师

说话是每个正常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然而,要把话听好及说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有些人善于言辞,说的话让人如沐春风,自然获得许多人的友谊,有些人则词不达意,又或者言语粗暴,让人耳朵受罪,只好敬而远之。

然而,还有一种人的话语,我们是要非常小心的应对及处理,因为这种人的说话方式如鱼目混珠,三分真七分假,让人烧脑费神去解读。或者我们可以把这种喜欢以假乱真说话的人称为小妄语者,他们的其中一个特色就是喜欢拿着鸡毛当令箭,狐假虎威地抬高自己的地位发号施令,令人感到头痛。

把话套在别人口中

如果你接触到这种小妄语人,你会发现他们都会有自己的一些口头禅,例如他们要你做事或告诉你事情的时候,前面都会有一句像佛经里“如是我闻”的开头,他们喜欢说:“师父说”、“老板说”、“老师说”。

如果你深入去了解,可能会发现他传话内容的一部分确实是师父或老板说的,而其他部分却是他自己的想法。这样说话的结果就是会让人误会师父或老板的意思,造成对他们的误解我不知道这种人是有意而为,还是他们无心的说话习惯,要求他们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且,他们也不认为自己说错话。

因此,我们只好采取小事随便听之,大事就要直接和当事人联络确认,而我们发现和当事人沟通的时候,对方往往会否认小妄语人传达他们的讯息,或者传错了讯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