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真正佛法调伏身心

难得因缘,配合《却殿仁波切生平暨舍利世界巡回展》,慈田格西特前来本报主持数场讲座。性格开朗与笑容满面的慈田格西在受访时,畅谈他与却殿仁波切的因缘,以及修学佛法应拥有的态度与知见。

慈田格西已是第5次来马来西亚,之前的4次都是陪同却殿仁波切前来。已故的却殿仁波切是藏传极具盛名的修行人,其一生为利益众生而到全世界各地弘法,慈田格西陪同的主要任务是担任其侍者也兼任翻译。



慈田格西讲得一口顺畅的中文,原来他是在西藏出生,从小受过中文教育。至于一口流利的英文则是在他离开西藏后,赴印度求学时所学的。

分享出家因缘

“我在很小时就有出家念头,但父亲建议我先读完书再做决定。”过后他在印度求学期间,成绩非常优秀,无论在学业或运动上都有出色的表现,辩才特好,是学校的优秀生,渐渐他对出家的感觉也变得冷淡了。

“那时大家对我很有期待,我想去读律师,而也坠入爱河,但后来感情关系没了,学校的成绩也下跌,心情很低落,父母特从西藏过来看我。那时我对生命有所体会,开始有强烈的出家意愿,想好好学佛精进修学。”于是在1991年,23岁的他决定走上出家的路程。

慈田格西与已故老师却殿仁波切照片合影。

与却殿仁波切因缘深厚 



慈田格西很乐意分享他与却殿仁波切认识的因缘,他心里非常尊敬却殿仁波切。 

慈田格西表示其一家三代,从祖父开始就与却殿仁波切结下不解之缘。母亲告诉他,当他还在母亲肚子时就已被却殿仁波切切取名。

“8岁那年,不知何故,我身上长满莫名的痘痘,又痛又痒,母亲带我四处寻医都医不好。当时却殿仁波切正在闭关,已闭关21年。我们透过某位老和尚才获得引见。”当时慈田格西被带去山洞里见却殿仁波切,对方在他身上吹了几口气。结果,两三天后他身上的痘痘就痊愈了。

同一年离开西藏

1988年,慈田格西离开西藏,其实却殿仁波切也是在同一年离开西藏到印度,不过他当时并不知道。因缘不可思议,结果他竟在印度重见却殿仁波切,并成他的弟子,这当中显示了他与却殿仁波切的因缘很深厚。

慈田格西跟随却殿仁波切修学佛法达25年之久,却殿仁波切于去年去世。“我深感幸运能有福报跟随却殿仁波切学习,他完全具备了做老师的优秀条件。佛教的‘五明’他都懂,不仅佛学、医学、占星学、语言学他都很强。他不多话,很沉默,有时是令人恐惧的沉默,但在他身边会有一股平静的力量,心会有强大的力量,是一位大成就者。 ”

对于却殿仁波切的去世,慈田格西深深怀念。 

离开西藏见达赖喇嘛

1985年,慈田格西离开西藏才18岁。为何会选择离开西藏?

“主要原因是想要学习佛法,因那时候在西藏要学佛很困难,非常不容易,宗教被打压,加上我也获得家人的支持。另一重要原因是很想见达赖喇嘛,他是我们心目中伟大的修行人!”慈田格西表示当年离开西藏,心中并无很多的矛盾与挣扎。“因为那时的西藏学佛环境很恶劣,想修学佛法的人多会选择离开。现在的情况略为改善,不过还是有很多限制,只是会怀念故乡。” 

慈田格西回忆当他在印度遇见达赖喇嘛,那个印象至今还很深刻与难忘。 

“遇见达赖喇嘛的那一刻,感觉很幸福,因那是我一直最大的愿望,现竟能实现感动无比,也无比的欢喜。我能感受到达赖喇嘛的慈悲。接受他的祝福时,很开心,感恩之心不断涌现!”

佛法不靠理论要实践

对一般藏传信众喜欢法会求财求健康,慈田格西有自身看法。 

“佛教当然不仅是求财与求健康那么低的档次,它是很高档的档次——解脱生死。我们是通过法会来引导信众深一层去找寻生命实相与本来面具。财富与健康都是副产品,内心真正的满足才是真正的财富。” 

慈田格西表示有些人去法会是带着“贪念”去参与,这会造就“附佛外道”的产生,因有需求就会有供应,这点他深觉遗憾。“这种求功德的心态在华人信众的世界很普遍,但在西方,信众会比较不一样,他们会喜欢听佛法,对佛陀教育比较有兴趣。”他认为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信仰需求。

西方人学佛的优缺点 

“真正的佛法是打开我们的心,调伏我们一直不安的心。一切唯心造,调伏心,才是真正的佛法。至于身体健康、财富自然会来,过度强调反而提供了‘附佛外道’的市场。”

慈田格西自1997年开始到世界各地弘法,他发觉西方人学佛有其优缺点。“优点是西方人对教育很重视,但缺点是很实际,要快速见到成效,缺乏了耐性,不明白内在的转化不像硬体建设般容易,因此有些人得不到与看不到效果就会放弃。” 

对于初学佛者,慈田格西提供了意见与建议。“要有闻思修的基础,要多思考与思维,对老师的说法若有问题要问,不要怕追问,不要怕得罪老师。老师若不喜欢学生发问,那他不是位好老师。佛教是强调智慧的宗教。” 

慈田格西另补充每天应固定安排打坐时间,至少20分钟。“佛法不能只是理论,是要实践的,只是累积知识不实际修学,遇到问题就无法面对。”他强调学佛不能只学不修,佛法要实践与修学,要去体验禅修带来的好处。 

执著几分痛苦就几分

现代人面对无数的压力与烦恼,如何克服? 

慈田格西笑言佛教是一个“调心”的宗教,针对情绪管理处理有一套方法,很适用来处理压力。 

“外国很多心理学与情绪管理专家,都常与佛教对话,从中获取许多宝贵的资讯。佛教在处理身心问题有很大的贡献,现佛教心理学在西方很流行,如一股新兴潮流。”

因执著导致心绪混乱 

慈田格西继表示,一般人因执著放不下,导致心绪混乱,这可从以下的方式来处理:1.静坐——每天养成静坐习惯,即使无法坐久,至少要坐上20分钟,久了可培养一定的定力来面对问题。2.培养洞察力——在平时的生活,当情绪产生时要去观察与了解问题的起源。多观察就会培养一定的洞察力,最后要明白一切的烦恼来自“我”与“我执”,因为执著,导致生活过得很沉重。

“100巴仙的执著就带来100巴仙的痛苦,50巴仙的执著就有50巴仙的痛苦,执著是痛苦的根源。我们应自行选择做生命的主人或奴隶,不要一直埋怨外境,没有我就没有烦恼!”

慈田格西认为要根本解决问题,需将痛苦的因缘砍掉,去观察与找出病因,当你如此做时,那一刻你就开始醒觉。

反应

 

登彼岸

令人头痛的小妄语人

文:明吉法师

说话是每个正常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然而,要把话听好及说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有些人善于言辞,说的话让人如沐春风,自然获得许多人的友谊,有些人则词不达意,又或者言语粗暴,让人耳朵受罪,只好敬而远之。

然而,还有一种人的话语,我们是要非常小心的应对及处理,因为这种人的说话方式如鱼目混珠,三分真七分假,让人烧脑费神去解读。或者我们可以把这种喜欢以假乱真说话的人称为小妄语者,他们的其中一个特色就是喜欢拿着鸡毛当令箭,狐假虎威地抬高自己的地位发号施令,令人感到头痛。

把话套在别人口中

如果你接触到这种小妄语人,你会发现他们都会有自己的一些口头禅,例如他们要你做事或告诉你事情的时候,前面都会有一句像佛经里“如是我闻”的开头,他们喜欢说:“师父说”、“老板说”、“老师说”。

如果你深入去了解,可能会发现他传话内容的一部分确实是师父或老板说的,而其他部分却是他自己的想法。这样说话的结果就是会让人误会师父或老板的意思,造成对他们的误解我不知道这种人是有意而为,还是他们无心的说话习惯,要求他们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且,他们也不认为自己说错话。

因此,我们只好采取小事随便听之,大事就要直接和当事人联络确认,而我们发现和当事人沟通的时候,对方往往会否认小妄语人传达他们的讯息,或者传错了讯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