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心企业·新世界
创造共生共善企业文化

企业一定要以利益为首要考量吗?发展企业与追求灵性有冲突吗?如何建立有良知的企业文化?即将举行的《心企业·新世界》企业论坛将探讨以上的问题。论坛特邀国内外4位讲师从不同角度及面向探讨新的企业价值观,携手迈向“共生共善共享共创”的“心”企业时代。

现访问《心企业·新世界》良知企业文化与教育推广计划召集人戴来展,谈有关良知企业文化的认知。



戴来展

1.请分享《心企业·新世界》企业论坛的缘起。

当前社会对成功的标准与定义,逼使人们都往物质追求,使心不再柔软,对人、事、物皆缺乏同理心。当心不再柔软,我们的幸福感就会随之下降。

以爱为基础、以人为本、以善出发、以“心善、心正、心宽”之心态来面向世界,是创建资源共享、共生共善的新世界的重要资本。企业遵守法纪、诚信诚意、以人为本,从“心”经营,将会打造美丽良善世界的根基,进而创造一个资源共享、和平共生的良善世界。因此,马佛基金会发起 “心企业·新世界”良知企业文化与教育推广计划,联合马佛青、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及马佛光山携手推动,希望结合社会人士的力量,携手共创有关企业的“新世界”。

“心企业·新世界”该计划将会邀请各领域嘉宾透过述说与分享自身的经验与理念,来激发听众去思考自身的价值,引导他们在现状中反省、反思,在思想上带来衝击。

不同角度思索商业运作



“心企业·新世界”良知企业文化与教育推广计划共分4单元:现先透过企业论坛,邀请国内外对这课题有见解的法师与企业经营者,来分享其经营理念和精神,以感染同业,企业员工、社会群众等,从中相互学习,并从不同的角度及面向,就当前的商业运作方式,一起思索新方法、新消费方式与新的生产方式,让企业发展更顺利,树立利己利人的良好企业形象。

2.请重点分享4场课题的内容。

主题演讲:心企业·新世界/郑良森(Nets集团董事经理)

现代人的生活如德国哲学家Josef Pieper所说,活在一个“完全工作”(Total Work)的时代,但,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这让人不禁思考,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到底是什么?

人类应该停下脚步,检讨当前的商业运作方式;然后重新思考新方法、新秩序,新消费方式与生产方式,建立符合自然法则的商业运作制度,提倡“共生共善共享共创”的“心”企业时代,其前提是,人类基本的生活所需必须被满足,不伤害其他人,也不破坏环境。

议题一:一切唯心造——新的企业价值观/惠敏法师(台湾法鼓文理学院校长)

当一个人开始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本议题将探讨应如何落实在现代社会之新的企业价值观,也即是“社会价值”(Social Value)与企业之“社会影响力评量”(Social Impact Assessment)的发展,因为所谓“企业价值”必须对社会可以产生正面影响力(社会价值)才有真正的价值。

惠敏法师认为“一切唯心造:新的企业价值观”的意义可根据《维摩经》之心净、行净(见解、行为改变),则众生净(社会改变),众生净则国土净(环境改变),因此需要从个人的见解和行为上开始改变。此外,终身学习“五戒”:阅读、记录、研参、发表、实行,非常重要。领导者若能经常学习,可以适时给予指示,来解决何种问题。领导者求知的精神,会带动专业工作者的热情,自发地努力,往往产生预期以上的成果。

议题二:商人牟利?——企业世界的利与义/郑秉吉(机兴海星基金会主席) 

赚钱是企业的目的,但要如何赚钱,才能让全部人都幸福呢?

当企业的文化从目标(面包)导向转为价值(幸福)导向,不仅是提倡关怀的文化,并且传递幸福给所有利益关系者,包括了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甚至是社区,这样的组织才能达到一个平衡的生态。

传递幸福的宗旨是对外送爱,对内关怀,并且以对方的立场和利益为主。对外的公益活动,协助弱势团体自力更生,比纯粹的捐款来得重要。对内关怀,亦是关键的一环。员工是公司的资产,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健康的身心灵发展,绝对能成为优秀的团队。

议题三:从知到行有多远?——企业良知到良知企业的实践/林坤正(台湾电子商务平台PayEasy总经理)

不作恶必需要依循着良知行事,但良知是什么?

企业行善在资本主义的运作下,必须要有个目标报酬率,因而过度简化公益活动,追求短期效益的慈善捐款。对于受益者、受捐助者是否产生长期且正面的改变,这部分反而没有被深入了解关注。

该如何帮助人,并非简单的给予,而是必须探究问题的根源,设计良善的正面循环机制,让对方自主改变。只要用心对待与认真执行,受益者回成功翻转命运的成就,让人强烈感受到被需要的价值,转化为持续的动力。

一个人乃至于企业都要有个被存在的理由——那就是使命。

郑秉吉
惠敏法师
林坤正
郑良森

3.企业一般以商业利益为考量,灵性则以心的转化为重点,两者如何调适?如何平衡?

良心企业是社会经济的推手,而人文教育是社会脉动的齿轮。企业能促进经济改善生活,人文则启蒙观念美化人生。支持文化于发展人文应是企业的良知与责任。我们期望企业界能以开阔的胸襟来创造“心企业”,以高瞻的视野打开“新世界”。

当今社会乱象源自 “人心”。企业家有责任把守经济命脉,也有使命推广“仁心运动”。“经济”是一种“取得”,而“仁心”则一种是“给予”。前瞻性的企业家应能意识到如何营造双赢局面,返璞良善生存之道的重要性。成功的企业应能回头检视自己,而好的企业,背后一定有值得聆听的故事。因此,这回的论坛希望企业家能回归人之初的分享、探讨和省思。

随这时代的进步,有些企业家会将公司部分盈利回馈社会,参与公益活动、环境保护等社会运动。实际上,企业参与公益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除了能提高企业回馈社会的公益形象以外,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多方面成长的核心价值,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动力。

4.请分享“心企业·新世界”4项计划的重点:

我们主张以“生命影响生命,生命教育生命”。透过聆听各领域专才分享有激励性的、净化人心的、自身的生命故事,可以摆渡迷茫的人心;透过企业界楷模分享其经营理念和精神,可感染同业,以及相互学习,让企业发展更为顺利,树立利己利人的良好企业形象。

“心企业·新世界”计划透过4个单元,引导人们学会以慈悲和智慧关怀生命。

(一)心·学堂——名人讲堂

邀请各领域优秀人才如企业家、艺人、作家、社会运动倡导者、政治家、宗教家、艺术工作者等,前来分享其真、善、美的生命故事与理念,贯彻生命教育生命,生命影响生命的目的。

(二)心·企业——企业论坛

透过论坛分享与探究真、善、美的企业精神更能有效与扎实地往前迈进,贯彻企业愿景,激荡新思维,激发创新、创意的经营模式达到自利与利他的双赢目标,建立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禅——禅修营

透过禅修,提升个人的觉知能力,加强身心的安定,以达到提升人的品质、改善职场氛围,开启自在面对一切起起伏伏的智慧。把禅的精神、禅的智慧,融入于企业,以团结主管和职员的力量,激发企业发展潜能,实现发展目标。

(四)心·旅途——企业考察团

透过企业观摩交流活动提供业者学习机会,了解一个成功企业的管理文化,企业精神与风气,以及其经营策略及营运模式,得以强化自身与品牌于产业界的能见度,并且树立起诚信品牌。

5.禅修对企业家的好处在哪里?忙碌的他们如何在工作中禅修?

禅修可让企业家在忙乱中找回属于自己的空间,以实修的方式深入探讨企业的存在价值与意义。

透过禅修,企业家能学习佛法的慈悲与智慧,安定身心,提升觉知能力,并且拓展生命的热诚;转而开展个人与团体的使命,淬炼出企业的光芒,发挥其回馈与关怀社会之影响力。

圣严法师在《放松禅》一书提到:企业家很忙,正是因为忙,更加需要找出时间给自己禅修。千万别以为禅修是浪费时间的事,相反地,禅修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与判断力,对任何事可以抱有客观的立场,减少错误的发生,继而造就更大的成就。

修养身心的时间可以自行安排,比如说等候电梯或食物、小休5分钟的零碎时间,训练自己随时随地把心收回来,任何情况都能把波动的心安定下来。唯有心安,处理事情才不会慌乱,身体才能健康。

“心企业·新世界”企业论坛

主办:马佛基金会、马佛青日期:11月18日(星期六)

时间:8:30am-6:30pm

地点:Mtree Hotel(Puchong)

主题演讲:心企业·新世界

郑良森(Nets 集团董事经理)

议题(一):一切唯心造——新的企业价值观

惠敏法师(台湾法鼓文理学院校长)

议题(二):商人牟利?——企业世界的利与义

郑秉吉(机兴集团首席执行员)

议题(三):从知到行有多远?——企业良知到良知企业的实践

林坤正 (台湾PayEasy康迅数位整合(股)公司总经理)

对象:企业经营者与职员、对此课题或生命成长有兴趣者

联络:有关收费与详情,联络012-2331887(淑娟)

反应

 

登彼岸

令人头痛的小妄语人

文:明吉法师

说话是每个正常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然而,要把话听好及说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有些人善于言辞,说的话让人如沐春风,自然获得许多人的友谊,有些人则词不达意,又或者言语粗暴,让人耳朵受罪,只好敬而远之。

然而,还有一种人的话语,我们是要非常小心的应对及处理,因为这种人的说话方式如鱼目混珠,三分真七分假,让人烧脑费神去解读。或者我们可以把这种喜欢以假乱真说话的人称为小妄语者,他们的其中一个特色就是喜欢拿着鸡毛当令箭,狐假虎威地抬高自己的地位发号施令,令人感到头痛。

把话套在别人口中

如果你接触到这种小妄语人,你会发现他们都会有自己的一些口头禅,例如他们要你做事或告诉你事情的时候,前面都会有一句像佛经里“如是我闻”的开头,他们喜欢说:“师父说”、“老板说”、“老师说”。

如果你深入去了解,可能会发现他传话内容的一部分确实是师父或老板说的,而其他部分却是他自己的想法。这样说话的结果就是会让人误会师父或老板的意思,造成对他们的误解我不知道这种人是有意而为,还是他们无心的说话习惯,要求他们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且,他们也不认为自己说错话。

因此,我们只好采取小事随便听之,大事就要直接和当事人联络确认,而我们发现和当事人沟通的时候,对方往往会否认小妄语人传达他们的讯息,或者传错了讯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