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加沙峰山脊

最后茶园中出现一个美丽的村庄。

最华丽的原住民村子——雷伊村(Kg. Rail)终于竣工,居民们也迁入了,而西曼人也不改原住民本色,在村子周围的山坡上清除树林,开垦菜畦,甚至混淆了登山径。

我的原计划是由雷伊山脊前往加沙峰(G. Jasar, 1696m),但途中被菜畦牵引,又回到村子的另一头了,于是只好顺势穿越村子,沿途询问村民,并在他们目送下,登上蓄水漕和伯达峰(G. Perdah, 1567m),再继续前进加沙峰。



天气好得出奇,偶而飘下微微雨丝,总的来说一整天风轻云淡,不阴不晒,一阵高山雨林穿梭后,我们登上了加沙峰,四望空旷,群山迤逦,一片瑰丽山河。山友们都是初哥,几天下来被美丽群山撩拨得陶醉不已,祖国大好河山,美景何苦它求?

辽阔翠绿的茶园。

一路风景好

接下来是我的秘密小径,沿高压电缆而下,这已经不是徒步道,而是电缆塔维护道了,我对山顶上相遇的老外说“不建议随着我”,不过最终他们还是抱着小小探险决心,悄悄的跟来了,途中甚至超越我们,令我们一阵错愕,及啼笑皆非。老外翘起拇指说风景很美,然后挥手道别。

同行的爱婷也认同一路风景真好。的确,离开森林后步入宽敞的电缆塔通道,再步入原住民菜圃,然后是更辽阔翠绿的茶园,最后茶园中出现一座美丽的村庄。这一切都与一般山区风景大相庭径,要点是很空旷,足以令人心旷神怡。

这毕竟是人工造就的农林景致,真正天然致野的空旷,在马来半岛山区中还是很稀有的。



像苏格兰高原

“有的,”我说:“大汉高原。”不似在人间,我衷心的说。

云雾矮丛,石英小径,高原旷野,潺潺山泉,曾经于1904年,让首登者赫伯·鲁槟申(Herbert. C. Robinson, 1874-1929)惊叹不已,仿佛是回到自己的家乡苏格兰高原。“一眼望去的确不像在马来西亚。”但若对半岛高山植被有足够的熟悉,就会察觉那依然还是不折不扣的原生马来半岛高山物种,只是由于罕见的石英岩地貌,使它蜕变了形态,展示出不寻常的盆景风情。往后的漫长岁月里,仅仅因为那片风景,就足以攫取了千百山男岳女的心,促使他们艰难倍历,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返那片高原,去寻回那颗驿留的心。

仿佛——如风般的往事,蜕化成无数低声歌呤的山云岳语,如云般的记忆,化变成偶而不由自主的怔怔出神,中间包含无数故事,如甘苍林先生的传奇,我的群山往昔,和更多山男岳女的难忘回忆。

“那你取回自己的心没有?”欧阳嘲笑的问。“6趟才取回。”我笑呵呵回答。我前后一共去了6趟大汉山,总算把自己的心给捎回,如今它稳妥的在胸腔里,只刻划了一段汹涌澎湃印记。

沿高压电缆而下的的秘密小径。

大汉高原计划被拒

后来,鲁宾申开始锲而不舍的寻求在大汉高原之上建设苏格兰式避暑山庄的美梦,却一而再的被殖民地当局婉拒,无奈之余,才转战主干山脉分水岭高地,寻求次要的适当之地。

“就是这里了,金马仑高原。”我继续说。这里充满鲁宾申和他的挚友地质学家施里文若氏(J. B. Scrivenor)的身影,加沙峰和柏伦邦就是施里文若氏于1922年首登,而邻近的依劳峰(G. Irau, 2110m)和布兰彰峰(G. Brinchang,2032m)则是鲁宾申氏于1908年首登。

最华丽的原住民村子——雷伊村(Kg.Rail)

而最后鲁宾申终于圆了苏格兰式避暑山庄的美梦,但地点不是大汉高原,而是金马仑高原,但鲁宾申却于1929年以55岁壮年早逝,当时金马仑高原的避暑山庄只是初具雏形罢了。

“也就是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放眼驰目,最初鲁宾申设想中的苏格兰式别墅和茶园,如今已经微型,更多的是现代型住宅和新型菜棚,由于过于稠密,以至高原看来满目疮痍。

“我很少去大汉高原了。如今来得更多的是金马仑高原。”我不无感慨。

大汉高原的如风往事,和金马仑高原的尘封历史,我都记载在《云涛飞舞大汉山》之中,“你们可要好好阅读喔。”她们置若罔闻——风儿仿佛也在叹息——

我们登上了加沙峰,四望空旷,群山迤逦,一片瑰丽山河。

反应

 

商余

【书讯】《顽石记——攀向天空》

【书讯】

作者:朱海波

零售价:35令吉

出版社:文运企业

https://www.gerakbudaya.com/

作者是一个很会说故事的攀岩者——朱海波(也是资深的山友),喜欢登山徒步的山友们对他都不陌生。

在《顽石记》里,朱海波以他在生物学和地质学方面的丰富知识为基础,幽默风趣的文笔,通过精彩纷呈的段落,深入探索人类攀爬的天性,引领读者追根究底。

从起步、磨难、重生到征战,每个段落都展现了作者攀岩旅程中的不同阶段。

起步阶段,初次攀爬的好奇和兴奋充盈著作者的心灵。他勇敢面对未知,描述了第一次攀爬的感受,探索路线的特质,挑战身体的极限。

这个阶段,作者分享他的初次攀爬经历,包括对岩壁的感知和身体技巧的发展。

然而,攀爬之路上常伴随着艰辛和挫折。作者面临困难和逆境,因居住地区及工作缘故而欠缺足够的锻炼机会,“妻管严”的绳伴,恶劣的天气,许多缘来缘去不再攀岩的岩友。

他将描述身体的疲惫和心理的压力,以及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力量和勇气。这些挑战不仅是成长和学习的机会,作者还坚定地逐步克服困难,取得进步,争取更趋近于一只猴子。

征战阶段代表著作者攀岩旅程的高峰。他已成为经验丰富的攀岩者,有成功有失败,淡然面对,在“天时”殆尽前尽情享受攀登的乐趣。

这些段落将描述作者攀登最高峰的经历,以及他在攀岩中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作者还将深入思考攀岩对他的意义,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更深层次的关系。

【作者简介】
朱海波

1992年启步登山;1998年受邀写稿;2002年挽绳攀岩;

2006年海外远征;2016年出版群书。

▲ 纵走国内半岛群山5轮次,海外远征十余次。

▲ 为华文报章撰写户外/生态/博物特辑150辑。

▲ 活跃于新加坡与吉隆坡户外攀岩。

▲ 撰写/出版《马来半岛山岳系列》(5本1套)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