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仁爱堂

旧时仁爱堂,今日的精品酒店。

如今,仁爱堂已经翻新成为精品酒店,难得的是,其中间店面楼下还被保留下来成为一个仁爱堂纪念馆。

仁爱堂里还保留着当年“遵古制造”的牌匾。

英国人莱特1786年开辟了乔治市,带进了华人移民,南来华人在开荒过程中饱受瘴气之害,也容易水土不服,是药店被引进来的客观条件。最早的仁爱堂于1796年,由中国梅县的客家人古石泉创立于椰脚街,据说不过一间茅草棚。



在这一个当时不过万人的华人社区里,一钱两分的积攒着蝇头小利。根据老报人邝国祥的《槟城散记续集》,1845年的仁爱堂还并不专于中药,而是一间什么都卖的杂货店,就像今天欧美国家里唐人街上的小百货市场,是每一个乡愁的治疗所。

一晃90年,小小的杂货店已经略有规模,凑够了资金,古家后代把仁爱堂搬到现称唐人街的广东街与大街的交界处。盘踞着三家店面,成为当时东南亚药材业里的头盘商,批发药材到全马各地的大小药材铺,这些记载可从还保留着的账本里一窥全貌。

这一家仁爱堂在东南亚的药材业里举足轻重,其他字号都还得等仁爱堂定下药材市价,才能决定行情。

饶有趣味的天井。

代办汇款和送信

当时的建筑一楼是仁爱堂店铺登记诊病服务所,原来二、三楼是中药材的储藏和加工空间,其中包括贯穿3层楼的5处天井,各自串联楼层间的药材运送,还有数个楼梯,夹层及门道共同形成丰富弹性的工作空间。这样的一种深思熟虑,若非历经几百年的经验和考量,想来也是无法形成的。



在当时,这样一座3间楼面3层楼的建筑,可谓是槟城市里最体面堂皇的建筑,而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有仁爱堂借助生意横跨中国、东南亚,是马来西亚第一家使用邮局信箱的商行,所拥有的邮箱号称槟城第一号信箱。

当时靠着这一个信箱,仁爱堂是东南亚华侨和故乡的桥梁,对于不识洋文,而对银行却步的乡亲们来说,请药行代办汇款和送信是最亲切而自然的事。仁爱堂对于当时的华侨就是家乡。

小小的仁爱堂纪念馆还保留着许多当年为药材加工的各种工具,还有许多旧时俄国的洋药,甚至还有现在已经被禁的猴头骨。

完整购销网络

这一座药行横跨两百多年,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槟城沦陷入日军掌握下,还持续营业。有说由于仁爱堂在清朝末年,已经把生意做到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因此才得到特别通融。

随后即便几经家族和大环境的几番不如意,也还都苦尽甘来的一再攀上高峰。暨南大学客座教授王琛发先生认为,仁爱堂能在上世纪50年代如此辉煌,一方面是凭借着战时的延续经营及香港联店转口的优势,另一方面也是古家家族在金宝、怡保、新加坡等地各树分支的相互呼应,形成了很完整的购销网络。

可惜的是,当古氏家族众多人口开始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后,愿意继续药材祖业意愿的,反而日渐低落。

1981年,古氏最后一个家族掌柜古国旋,把仁爱堂让给店里的伙计张日良先生,在这一个已经变成小印度的社区里,仁爱堂又服务了28年。一直到2009年,因为业主提高租金,而仁爱堂建筑结构也已岌岌可危,张日良先生搬离小印度老店,迁往垄尾。仁爱堂旧址一度荒芜。

许多和香港来往的生意单据都还被保留着。

翻新成精品酒店

如今,仁爱堂已经翻新成为精品酒店,难得的是,其中间店面楼下还被保留下来,成为一个仁爱堂纪念馆,处理药品时实用的刨刀、蒸炉、瓮,以及木制层架和木储藏柜,还有许多不同时代的印章,大大小小的,和当年的账本都是一个家族企业的见证。虽说张先生曾经一度于2013年搬回旧址营业,我到达的时候却没有见到,反而成了一间艺术手工的小店,其中转折可就不得而知了。

这一回只来得及在咖啡馆里喝杯咖啡,没有机会探访楼上的精品酒店,在楼下闲晃时,看到原来的天井和运输药材的滑轮都被保留下来,只是如今运载的已经不是当年的犀角、玉竹、黄芪,而是旅客的行李。楼上那些充满机关的空间,据说用老木和原来百年的药柜子都转变成17间客房。

来这里听一听故事,看一看建筑,想一想过去,再从这一座百年建筑出走,漫步到仁爱堂最初的定点——椰脚街,离观音亭不远处,坐在那里回头看看这一段传奇的家族历史,也是上了一堂课。

许多大大小小的印章, 用在不同的时代。

网页链接:www.renitang.co

反应

 

全球大抗疫

旅游达人疫期闭关 分享居家生活续“圈粉”

(吉隆坡9日讯)冠病疫情打击人们的生计,许多人分分转换跑道,但对于一年出游数十次的旅游达人而言,即使闭关在家同样得“转换跑道”,动动脑筋作其他分享,以便继续“圈粉”。

成为旅游博客长达10年的王宏量在“居家闭关”期间,发现许多家庭用品需更换,并从中做了不少功课与粉丝分享,把以往分享的旅行事迹暂转为居家生活,同样吸引粉丝目光。

王宏量过去每年出游超过20次,并以国外旅游为主,他在疫情爆发期间取消10多张机票,换成代金券(credit)待日后能重飞时购买机票,仅少数机票在逼不得已下取回部分退款。

提到当全面解封后的旅行计划,王宏量告诉马新社,国内旅行将成为其首选,他也会考虑乘搭邮轮。

长期在家压力大
出游有助解压

随着国家复苏计划第二阶段以上的州属获准在州内旅游,“恢复自由”的人们在疫情当下的出游模式已改变,就连高调分享恐怕也有“错”。

根据旅游博客观察,许多人基于担心遭身边人或网民谩骂,即使出游也不会把照片分享到社交媒体。

尽管大部分州属已开放州内旅游,但王宏量说,仍有人担心旅游会导致病例攀升,甚至会认为旅游并非一项迫切需求而痛批出游者,引发网络口水战。

他认为,长时间封锁在家对一些人形成巨大压力,出游则有助解压:“每个人需求各异,有者认为可在做好防疫措施旅游,加上政府和航空公司制定完善的标准作业程序,因此在严谨程序下出游并无不妥,应尊重个人选择。”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