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视频】10月乳腺癌宣传月:
“我有乳腺癌,怎么办?”

许多女性都特别喜欢粉红色。因为,粉红这个颜色有着少女的情怀、公主的娇柔和浪漫的幻想。但是,当粉红配上了丝带,它却成为了很多女性的梦魇。因为,这个粉红丝带,是全球乳腺癌醒觉运动的公认标志。乳腺癌,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癌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2012年针对性别患癌病人所做的一项统计。乳腺癌是女性的头号敌人,也是全球第二最普遍的癌症,它占了全球癌症患者的25%,也是癌症五大杀手之一。

在我国,乳腺癌一样普遍。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平均20人当中,就有1人有机会患上乳腺癌,而且以华裔为最高(马来西亚华裔患乳腺癌的比例是1比16,也就是说,每16名华裔当中,就有1人有机会患上乳腺癌)。

从这些事实赫然发现,原来乳腺癌竟然与我们如此接近。1/20,万一自己就是那一个,怎么办? 

当一个人被证实患上癌后,脑里闪过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会死吗?”,而乳腺癌病人,还要面对的另一个压力就是:“我要切除乳房吗?”。乳房,就好比女性的象征:“切除以后,我还是一个女人吗?”

对此,马大医药中心肿瘤乳腺外科医生薛美虹医生说:“乳腺癌若尽早治疗,其实存活率是相当高的。”



根据国际癌症机构在2008年的一项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38万乳腺癌新发病例及45.8万死亡病例。在我国,马来亚大学在2007年的一项统计就显示,只要获得正统和及时治疗,乳腺癌病患生存超过5年的达到76%,如果是初期乳腺癌,5年存活率几乎达到100%。

不但如此,薛美虹表示:“乳房切除后,其实还可以重建的。”

薛美虹强调,对胸部出现硬块的女性而言,80%的硬块并不是癌症,因此不需要自己吓自己!

切除与重建 

“对于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方面,医学界已取得重大进展。现在的妇女比以往有更多选择。现在的病人可以选择局部乳房切除手术(Lumpectomy),或是我们一般称呼保乳手术,而不需要把整个乳房切除掉。

“不过,有些病人仍需要接受乳房切除手术,就是把整个乳房切除掉。在这群病人中,也有一些病人接受乳房重建手术,也就是在切除了乳房后再进行重建,让病人减轻了失去乳房的担忧和心理负担。”

减少心理负担

重建乳房手术属于整形外科手术,以人工方法重现乳房的形状、改善外观,它虽是填补乳腺癌手术后所留下的缺陷,但重要的是,对病人心理层面的重建,让病人在手术后不会感到身体形象的不完整而郁郁寡欢。

重建乳房手术的方式有几种,病人可使用盐水袋或矽酮义乳(Breast Implant)或用病人自己的组织皮瓣(如腹部或背部的)摘取皮肤、脂肪和肌肉,移植到乳房部位,或两者并用,这项手术可分为立即性重建或延迟性重建。

“立即性进行重建是与乳房切除手术一起进行。这个做法可减少病人对失去乳房的恐惧,鼓励病人勇敢接受乳腺癌治疗。而延迟性重建,则是等到病人完成所有的乳癌治疗后才进行,这个方案比较适合手术后需要做放射性治疗的病人。”

遗传性不容忽视

谈到乳房切除手术和重建手术,很多人脑中都会闪过著名好莱坞性感女星安吉丽娜裘莉(Angelina Jolie)切除双乳防癌。安吉丽娜裘莉的举动,敲响了女性对基因突变与乳腺癌之间的警钟。

2013年,在她37岁的那一年,安吉丽娜裘莉发现身体带有缺陷性基因BRCA1,患乳癌及卵巢癌的风险分别高到87%和50%。虽然数字只是医学界的估计,但她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接受医生建议进行预防性双乳切除手术。

“没有单一原因引发一个人患上乳腺癌,荷尔蒙、迟更年期、避孕药、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等都是原因,而其中一个因素,就好像安吉丽娜裘莉那样,基因造成。” 薛美虹说。

根据现代医学界的研究,一般人患上乳腺癌的几率是5%-10%,但是对带有乳癌基因的人来说,患上乳腺癌的几率就会跃升到60%-80%;遗传性癌症在所有癌症病患者中虽占小部分,却是不可忽视的数据。

密集检查早发现

薛美虹说,遗传性癌症病人可选择两种方式来面对自己问题。

第一种,就是通过密集检查,追踪身体的变化。所谓密集检查,就是每6个月交错进行核磁共振成像(MRI)以及X光造影檢查做追踪检查。“这样万一真的患上了乳腺癌也能提早发现。”

另一种方式,就像安吉丽娜裘莉,在未发现乳腺癌时先把双乳切除,把乳房组织拿掉。通过这个方式,可以将患上乳腺癌的几率从60%-80% 减少到5%-10%。

值得一提的是,遗传性乳腺癌也有可能发生在男性身上,因此有家族病史的男性也不可掉以轻心。

w212_noresize

q112_noresize

治疗方案: 

手术以外,和其他的癌症一样,治疗乳腺癌的方案还有电疗、化疗、标靶治疗、荷尔蒙药 (Endocrine Therapy)。

薛美虹说,这些治疗方案看起来是大同小异,实际上里头却包含了不同内容,使用的药物和分量不尽然相同。

“在马大医药中心,我们的癌症治疗团队由5个跨部门的队伍组成,分别是外科、放射性治疗、肿瘤科、善终服务和心理医生。5个部门会视病人的需求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适时提供援助,好让病人可以安心的接受治疗。”

实际上,到底要实施哪一种手术,得视病人整体健康状况而定;年龄、病人的病史、癌症的期别都是考量的因素之一。

另外,立即性重建手术还需要考虑的就是病人的身体能否承受长时间(6-8小时)的手术。“有些年龄太高的病人,或有心脏病和糖尿病都不太能承受太长的麻醉过程,因此就不适合进行手术,而以其他的程序进行治疗。”

w412_noresize

X光造影是其中一项普及的乳房检查方法,不过会受乳房组织密度影响准确度,有需要时可配合其他检查。

薛美虹说:“若一位病人的乳瘤太大粒,我们会建议他先接受化疗;若病人年龄太高,就会建议她以药物控制,每一宗病例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案,不能相提并论。”

化疗,是治疗癌症最普遍的方案。化疗经常用在手术后及放射治疗前进行。放进行化疗时,患者需要到门诊部经历4至6个月的疗程,化疗经常会出现的副作用包括口腔溃烂、反胃、呕吐、脱发、疲劳和经期紊乱。

“乳腺癌患者在进行化疗后比较容易得到细菌感染及贫血。因此,每一次进行化疗前,患者都必须做一次血检来决定是否适合进行下一次的化疗。 ”

副作用因人而异

“放射治疗,我们一般称它为电疗,这个治疗方法就是使用少量辐射将乳房四周围的癌细胞杀死,它一般是在手术后6个星期,当伤口愈合后进行。”一般上,放射治疗是在化疗前进行,而它的副作用包括皮肤变得红肿、疼痛、局部毛发脱落、疲劳、乳房可能会随着时间而萎缩。

“不过,这些副作用也是因人而异的,不能一概而论。”除了化疗和放射治疗外,医生也会劝告病人配合荷尔蒙药治疗。

“手术后,医生会测试乳癌细胞对于女性荷尔蒙(雌激素)的敏感度,若病患癌细胞荷尔蒙受体阳性反应,则适合接受荷尔蒙药治疗。”

根据研究,乳癌形成的原因与女性荷尔蒙有密切关系。雌激素可刺激女性特征如乳房、生殖器官的生长与成熟,约2/3女性乳癌患者的癌细胞呈现雌激素接受体阳性。雌激素接受体阳性乳癌细胞对荷尔蒙具有倚赖性,因此若能阻断雌激素对癌细胞的刺激,就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这就是一般所谓的荷尔蒙药治疗。

80%硬块并非癌症

目前,癌症治疗研发上有一种个人化治疗的新方法,名为“标靶治疗”。它是针对癌症病人之间的个体差异,作出个人化治疗方案。

传统化疗除了攻击癌细胞之外,还会攻击正常细胞,对病人身体产生一定的伤害。但标靶治疗则根据病人癌细胞内的独特生物分子标靶,能较准确地攻击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医学界不断的进步,对乳腺癌的研究几乎每一年都有新的发现,医学界也不断的研发更新、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若一名女性真的被确诊患上乳腺癌也不需要感到太过灰心。”

薛美虹同时向那些已经发现胸部出现硬块的女性说,“80%的硬块并不是癌症,因此不需要自己吓自己,求医才是最迫切和实际的行动。”

w3123_noresize

 

ADVERTISEMENT

 
 

 

反应

 

市场情报

餐后胃胀腹胀 胆囊或肠胃发警号?

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在癌症榜上排名第22位,因症状不明显,绝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是晚期阶段,也因其少见,所以杀伤力极大,且复发率高,80%患者在1年内死亡,多数患者的5年存活率不超过5%。

晚期胆囊癌既复杂且棘手,对化疗、放疗等癌症治疗反应欠佳,外科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但目前我国能够执行机器人外科手术切除胆囊癌的外科屈指可数。

 

【餐后胃胀腹胀  胆囊或肠胃发警号?】

人们普遍知道“胆结石”这个常见问题,但“胆囊”(简称胆)这个小器官对许多人来说却没什么存在感。

胆囊是一个梨形的小器官,位于腹部右上侧、肝脏正下方,主要功能是用于储存胆汁。

胆汁是肝脏产生的消化液,主要作用是乳化脂质(不含酶),也就是帮助小肠消化与吸收油脂。

胆囊只有储存功能,没有制造功能。在没有进食时,肝脏将胆汁储存在胆囊,而在进食时(尤其是摄入油腻食物)则经由胆管释放胆汁,帮助小肠吸收和消化脂肪。

当胆囊出现问题,包括胆结石、胆囊炎及胆囊癌,进食后半小时至1小时内,就会出现胃胀、腹胀的不适感。

在正常的情况下,胆汁和肠道相互发挥吸收及消化作用,但是,若胆囊有结石堵塞,就无法释放胆汁,也就不能与小肠“合作”吸收及消化食物油脂,因此就会出现腹上方疼痛与腹胀的感觉。

“腹胀”几乎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经历,尤其是进食后胃胀或腹胀,往往视之为日常的“吃太饱”或“肠胃不好”、“肠胃问题”等小问题,不会想到可能是胆囊出现问题的征兆。

 

 

双威医疗中心肝胆胰外科专科顾问杨文锟医生(Dr Yoong Boon Koon)解释,胆囊异常的腹胀是在进食了一顿丰盛大餐或油腻食物(比如炸鸡)之后的半小时至1小时内开始出现腹胀感,长达2、3小时后才慢慢消退,比起一般的胃胀和腹胀感时间较长。

“若是和食物有关的腹胀,同样需要注意,因为这可能是胆结石的症状。不过,若是饥饿时也有胃胀和腹胀感,通常是倾向肠胃问题,如有食后腹胀的症状,建议去做超声波检查,确认是否肠胃问题或胆囊问题。”

他进一步指出,胆囊问题的腹胀位置通常在中间和右上方,甚至有时会延伸到后部,当出现这些症状则倾向于胆囊健康问题。


【属少见病例,但杀伤力大】

当胆囊中的细胞生长异常,就会发生胆囊癌。

但是,不论全球或马来西亚,胆囊癌并不常见,在马来西亚常见癌症榜上仅排名第22位,所以人们的认知和关注度偏度,甚至不知道有胆囊癌的存在。

根据国家癌症注册局的统计,胆囊癌在我国病例中占约0.8%;而全球的胆囊癌设发病率平均为每10万人当中就有2.3人。

在全球,过去30年间胆囊癌和其他胆癌呈增加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在2021年公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数据(GLOBACAN)显示,全球胆囊癌新发病例约11万。

根据《柳叶刀》(The Lancet)权威杂志2021年的报道,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胆囊癌呈上升趋势。

杨文锟坦言,胆囊癌没有明显症状,甚至完全没有症状,以致诊断时已发展到末期阶段,因此被视为杀伤力极大的癌症。

此外,由于胆囊相对隐蔽的性质,胆囊癌更容易在未被发现的情况下悄然生长。

“但是,胆囊癌的风险因素却很常见,最常见的是胆结石相关的反复发生或慢性胆囊炎,其次是胆囊息瘤。”

他说,30%的人有胆结石,但仅有轻微症状或无显现症状而难以察觉,最典型的“警号”就是餐后出现较长时间的胃胀或腹胀感。通常无症状者只需继续观察而不需切除。有症状者却另当别论,尤其有反复或慢性胆囊发炎者,有增加患胆囊癌的风险。

他进一步指出,胆囊反复发炎(胆囊炎)会增加胆囊癌风险。根据我国胆囊切除后化验的数据发现,10个手术后诊断胆囊癌患者里,有9个不知自己患有此癌症。

“这是一种隐藏的风险,所以有胆发炎的人需要格外注意。”

胆囊息瘤(囊息肉)则是从胆囊内壁向腔内突出的肉瘤生长,有癌变的可能,但较为罕见,往往无明显症状,只在超声波身体检查或其他原因的扫描检查中发现其存在。在断定胆囊息瘤后, 病人需定期检查, 以防癌变。

若息瘤体积超过1公分,或快速增长,或癌症指数(Ca199)上升,癌变几率就大大增高,须切除息瘤及长期复诊。

 

【地中海贫血症  胆囊炎高风险群】

胆囊癌和胆炎及胆结石有关系,而胆石和饮食有关系,胆囊癌及胆炎和饮食仅是间接的影响关系。

杨文锟指出,胆石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高胆固醇造成堵塞,二是常见的基因遗传疾病“地中海贫血症”(Thalasemia)。

“地中海贫血症患者的红血球容易分化,一些成分会沉淀在胆囊里,久而久之形成结石。”

鲜为人知的是,绝大多少(接近100%)的地中海贫血症带原者或患者都有胆石问题,因此有不少地中海贫血症者需要切除胆囊。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全球胆囊癌发病率存在性别、年龄、种族和区域差异。

就性别而言,在全球及马来西亚,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尤其是50岁至60岁以上的女性,罹患胆囊癌的风险高于男性,且年龄越大,风险越高。

以区域而论,南美、亚洲及东南亚地区发病率高于欧美。根据美国的数据,胆囊癌发病率为每10万人当中仅有1至2人,但在美洲的印第安人,胆囊癌却更常见。可见得胆囊癌除了性别、年龄的影响,也有地理、种族和环境的综合影响。

“在我国,虽然也有年轻胆囊癌患者,但多数是因为患有胆囊炎或胆结石,在手术后将胆囊送去化验时,才发现有胆囊癌。”

另外,东南亚泰国南部和我国东海岸吉兰丹州北部地区,胆囊癌发病率也较高,相信是和当地居民偏好生吃海产有关,因生海鲜里有一种名为肝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的寄生虫。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这种寄生虫鉴定为I类致癌因素,最严重的肝吸虫感染就是导致胆囊癌或胆管癌。在这些高风险地区如有胆囊炎或胆管炎的病患,就要加倍小心处理。

尽管不排除先天基因和胆囊癌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但后天环境的影响,比如一个家庭里和种族里有同样的饮食习惯,也会导致族群成为高风险群而令发病率增加。

“除了这些风险因素,胆囊癌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与长期胆囊发炎和胆结石息息相关。”


【初期胆囊癌  存活率超过50%】

杨文锟坦言,胆囊炎是一个慢性发展过程,但胆囊癌难以确认其发展过程是否激进和侵袭性,因在发现时肿瘤已“悄然长大”,一些肿瘤大至触摸腹部就可感觉到其存在。

“这表示胆囊癌可能已在胆囊里隐身很久,直到后期才会出现癌症的普遍症状,比如食欲不振、暴瘦、容易疲累等等。”

他说,胆囊癌难以在早期就发现其存在,因此须格外注意症状,一旦出现典型症状(餐后胃胀腹胀),不能等闲视之,须尽早去做检查。

【胆囊癌的体征和症状】
•    腹痛,尤其是腹部右上部
•    腹胀
•    暴瘦、体重意外下降
•    食欲不振
•    容易疲累

全球胆囊癌的死亡率极高,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7%。

在我国,80%的胆囊癌患者在一年内死亡,5年存活率并不超过5%,皆因诊断时大多已是晚期,而且越晚期的胆囊癌,复发率越高。

“这是因为诊断时已是晚期,化疗作用不大,即使切除肿瘤,可能一些小肿瘤已扩散到其他部位。若病情已到第三期,甚至癌细胞已扩散到附近的淋巴腺,后续情况就很难取得理想效果。这就是胆囊癌的杀伤力和棘手之处。”

若是很幸运地在早期就诊断到胆囊癌,5年存活率可达50%以上。但是,这类“幸运儿”属于极少数,而且多数是因为胆结石或胆囊炎,切除胆囊送去化验时才发现癌肿瘤的存在,纯粹因为检查胆囊而自然发现癌症的几率和病例,微乎其微。

 

【超声波体检可侦测胆囊异常】

如今人们的健康意识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做定期检查,包括超声波检查,此时就能发现胆囊是否有肿瘤。

“当胆囊指数异常,比如CA199肿瘤标记物指数升高,就需要做进一步的电脑扫描和相关检查。”

另外,若胆结石甚至胆囊肿瘤造成胆囊堵塞,肝功能指数也可能会显示异常。


【“病”不复杂  治疗很复杂】

胆囊癌的诊断不复杂,治疗却可能很复杂。

一旦诊断胆囊癌,就要检测病情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治疗。

若是第一期胆囊癌,只需要切除胆囊;若已发展到第二期和第三期,此时癌细胞可能已扩散到周围的淋巴腺和部分肝脏,因而需切除淋巴腺和周边肝脏,将癌细胞清除干净。

若发展到第四期至扩散到其他器官,那就得以化疗、标靶治疗和免疫治疗为主了。

以手术切除而论,现大都会采用典型开腹手术,至于微创手术就得根据患者情况而定,同样需要有足够经验的医生才能处理。

杨文锟坦言,多数的胆囊癌病例在诊断时已经无法切除,即使切除胆囊癌,复发率依然极高。

所以说胆囊癌是一个隐藏的、刁钻的、复杂的癌症和情况。

 

【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  缩短手术时间和康复期】

微创术突破了传统手术的局限,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进一步突破人手局限,缩短微创手术时间和病后康复期,攻克困难且棘手的难题。

胆囊癌从内壁生长,若癌肿瘤已侵袭到深层肌肉,就需要切除区域淋巴及部分肝脏,是肝胆胰外科才能执行的大手术。

手术都有风险和后遗症,尤其肝属于多血的脏器,而淋巴腺围着胆管、门静脉和肝动脉,因此,切肝手术的出血和胆漏风险较高,可能会有伤及这些器官的风险,也会增加术中出血和术后出血的风险。

年龄越大的患者情况越棘手,风险也越高,这类患者通常伴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健康问题,须评估病患情况,控制健康情况,才能进行手术;若同时有肝炎、肝硬化等问题,出血风险及手术难度更高。

对于妊娠期间发现胆囊癌的患者,若是第一个孕期(最初三个月),流产几率较高,但若拖延到孕后期则病情可能恶化,其中的利与弊衡量得与医生商量讨论;若已临近分娩则可在生产后治疗。

许多人将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视为“神乎其技”甚至“无所不能”的存在,杨文锟坦言,微创术和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有其优势,可减少手术痛楚、流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

“以手术时间而论,比起传统手术,机器人所用手术时间较长;但与传统腹腔镜微创手术相比,较灵活的机器人手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做更复杂的手术;在伤及周边器官和是否切除干净癌细胞的风险,三种外科手术(传统、微创、机器人)并没有太大差距。”

过去,经历过这类大型手术的患者大约需一星期才能康复出院,如今大约5天即可出院,若只是切除胆囊,2天就可出院,也不需要动用机械手。

此外,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的高清摄像头可放大百倍,增加微小血管的可见度和清晰度;其次,机械手控制的镜头非常稳定,会过滤人手的抖度,更加稳定,也是机械手比传统手术和微创术更加突显的优势。

他补充,切除胆囊之后,对整体健康不会有很大影响,仅需改变饮食习惯,因为没有胆囊存藏后以释放胆汁,肝脏无法瞬间产生大量胆汁,帮助吸收和消化油脂,患者需避免摄取太油腻的食物。少数患者可能在摄入油腻食物后出现腹泻情况。

 

医生的话:胆囊癌属于较罕见但杀伤力极强的癌症,它与胆石及胆囊炎息息相关,尤其在高风险族群和地区,得在诊断后及早医治,以免后悔莫及。

(资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