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登彼岸】
浅谈马佛青与青年年龄上限下调

青年组织及青年发展法令(简称“青年法令”)于2007年通过后,马来西亚史上第一次限制青年组织成员的年龄上限为40岁。马佛青从成立开始,就已限制其青年领导年龄为40岁,所以从组织架构到理事成员,就此法令的冲击而言,比起其他青年组织,是相对地小。

管你在组织内多么呼风唤雨,40岁一到,就得后浪推前浪。这个制度,一直是马佛青这近50年以来,新陈代谢的活水泉源。



2019年,政府通过修改此法令,把年龄上限下调至30岁,意即青年组织,包括马佛青需要更早做好交棒的工作。

明年就迎来50岁的马佛青,未来何去何从,不少人都给予不少看法。

不少人认为,马佛青需要维持两个组织,即保留注册于青年法令(低过30岁),同时在社团法令注册。保留现有青年组织,不外于仍鼓励更多佛教青年站出来,领导佛教;有者更认为,如果马佛青离开青年组织这一块,就很容易让附佛外道乘虚而入。所以,维持两个组织,让马佛青能在不同年龄层面,继续扮演其角色。

我则认为,马佛青在作任何变革前,需要了解这组织成立的时代因缘,还有这组织一直以来发展所面对的困境,以及当下大环境的所带来的挑战。

1.马佛青的成立环境



马佛青当年是由16个青年组织(包括大专佛学会、师范学院佛学会、地缘性佛教青年团等)所组成。为了培育更多未来的接班人,所以马佛青一直以来很自然地会与更多的大专生及师范生接触。近50年,尽管马佛青致力于以青年领导,其服务与活动对象,却包括小孩、青少年、青年与老年人等各阶层人士。

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大专青年不受限于大专法令,可以自由在校外结社,包括参与校外组织。所以,马佛青成立初期,主要以二十来岁的青年为领导。

那个大时代的青年,生活形态相较单纯,生活也不过于紧凑。即使当年执鞭当老师的(马佛青在七、八十年代,有不少主要领导是老师),下午放学后,没有补习、没有课外活动、没有行政作业,时间完完全全属于自己。所以,青年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在社会运动的推动。

2.马佛青组织模式的限制

马佛青没有雄厚的财力,只有一群又一群“不知死”的佛教青年,愿意在人生与事业的起跑点上,为佛教的发展插上一脚。所以,往往马佛青的理事都被称为“早当家的穷孩子”。二、三十岁的青年,事业正是拼搏期,更缺乏社会的人脉,所以往往很难找到一些政商人士护持。

教育与培训是马佛青的主轴,不管是对大专生、青年,甚至是小孩,这可是细水长流的工作。这百年树人的理念,却需要几代人去完成,更是需要以时间且潜移默化来达致其效。

这样的一份坚持,加上年龄的限制,社会人士看不到其立竿见影的成效。对许多人而言,也许会认为,“嘿,马佛青,你做了什么?佛光与慈济至少让我知道他们在做啥”。这一群年龄低过40岁的青年,只不过是小孩在玩泥沙而已。

马佛青在七、八十年代,到全马各地成立佛教会。当年不少的佛教会创会领导与会员,都是青年。如今几十年过去,不少佛教会现在的领导,比起马佛青的理事,在佛教界服务更久。马佛青往往在谈论领导大马佛教时,或在面对这些资深的佛教领袖时,都会出现尴尬的局面,如俗话的“吃盐比你吃米多”。

3.马佛青面对的时代挑战

也许我们会认为,不该小看当下30岁的青年。这个时代,不少30岁以下的青年就已经干一番大事业。事实上,从古至今,青年一直在社会进程方面,扮演推手角色。就如之前所述,马佛青的成立初期,多数是二十来岁的青年来领导。

可是,我们环顾今天的社会,科技、娱乐、工作等,都让现代人的生活一直处于忙与盲的状态。从前的青年活在一个“大我”的时代,生活是与社会结合,需要与人或环境直接互动,才能继续生活;当下的时代,只要有电脑或手机,即使几天不出门,不直接接触人,也不会饿死,更不会与社会的资讯脱节。(当然,我所指的“大我”与“小我”,没有赞贬之意,纯属描述两个时代的生活形态)

目前不少大专生,都是在进入大专后,才开始接触佛教;更甭谈直接参与校外的马佛青领导工作。

所以,叫一个23岁刚从大专毕业,事业与经济基础不稳定,也许还要面对成家顾虑的黄毛小子,全情投入在搞组织、办活动,这,怎么可能?而且,还需要在短短7年内,领导一个全国性佛教青年组织。

结语

纵观以上几个讨论,我则认为马佛青应该放弃青年组织这一块,反而专注于注册在社团法令的新组织。

也许有人会认为为何不让两个组织并存,而且新的组织还可以掌控青年组织。别忘了,这是注册在不同注册局的组织,各自都有自主权,谁也无法控制谁。总有一天,青年组织也不听命自认是母体的新组织。在面对人力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新的组织还有可能去照顾另一个组织吗?

马佛青应该把人力等资源,专注在新的组织这一块。重新定位新组织,如架构(脱下青年领导包袱的会员团体制,更能吸纳佛教会成为会员)、方向(需要辨识自身与马佛总、佛光山、佛教居士总会的角色同异)、年龄(在确保新陈代谢、防止在为太久的问题,在调高年龄同时,有所限制其任期)。

50年的基业,马佛青从来就不是,也不该为了政府政策而忘了“续佛慧命”的使命。变革,是为了配合时代脚步,让我们走得更稳健;变革,不能忽略从过去至今的条件与变化,而造就未来的因缘。

50年前的一个研讨会,论谁也没想过当年的议决,可以成就今天50年的马佛青;所以,是否还会有下一个50年,是否还是“马佛青(使命)”依旧,今天任何一个决定,可是影响未来大马佛教发展的命脉。

反应

 

要闻

马佛青系列活动迎卫塞月 5月25办简单玩市集

(八打灵再也26日讯)配合5月22日卫塞节,马佛青将从4月21日至6月9日,推出马佛青卫塞月系列活动,包括吉祥月之简单玩市集—供僧法会、2024护法行、2024全国佛学考试速成班和浴佛活动等,欢迎各界踊跃参与。

今年的卫塞节主题为“和谐相处,福祉世界”,马佛青通过总会秘书处、卫塞月系列活动筹委会、13个州联委会、10个常务委员会及273个会员团体,在全国各地提供线上线下活动予各年龄层的佛教徒参与,庆祝佛陀诞生、成道和涅槃之余,也让马佛青与佛教徒和大众一起忆念佛陀的教导。

马佛青总秘书邹翔源日前拜访《南洋商报》总社时,这么表示,随行还有马佛青活动执行员张嘉蕙。

“简单玩市集”是该会第三年与KL Gateway Mall联合举办的手工文创和美食市集,将于5月25和26日早上10时至晚上7时举行,届时会有100个摊位展示优质的素美食和文创手作,26日早上10时至下午1时则举行供僧法会。

邹翔源说,“简单玩市集”现场有素人歌手的舞台演出、第二届绘本创作比赛颁奖礼及浴佛环节等活动,现场提供浴佛环节,不仅为佛教徒提供便利,也让大众了解佛教徒如何庆祝卫塞节。

此外,马佛青在阔别7年后,再次举行护法行,并动员约10万人,包括大专、师范学院和中学佛学会在全国发动筹款,期望能达成180万令吉的筹款目标。

护法行不止为马佛青筹款,也为会员团体、佛教团体及整个大马佛教的发展提供支持。

护法行原为3年一次的活动,因为根据当年的估算,一次筹款所得能维持马佛青3年的经费,但到了2017年只能支持该会一年的经费,所以该会需不断依靠活动筹款。

欲知更多详情,可关注马佛青官方脸书或联系秘书处03-78049154/018-2555867,或发送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