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登彼岸】
枯木发荣——〈登彼岸〉重生!

面子书出现我两年前的“回忆”——2017年年初,《南洋商报》佛学版〈登彼岸〉访问与报道有关我在马佛青的心路历程。始料未及的是,拥有愈30年岁月,风雨不改出版的〈登彼岸〉,于2017岁末出版最后一期后,正式走入历史。



事后,马佛青与数个佛教组织,与报社沟通后,曾经想通过商界人士集资的方式,继续让〈登彼岸〉出版,可惜最后还是事与愿违。

犹记得自中学学佛以来,《南洋》的佛学版一直是我每周必读的版页。我加入马佛青这段日子,不难发现〈登彼岸〉一直给予马佛青很多宣传的平台与机会。然从2018年年初开始,市场上就少了一个弘扬正法的管道,而中文报刊只剩下《星洲日报》〈菩提树〉定期每周面世。

网络方式与读者结缘

刚步入2019年,就接到〈登彼岸〉编辑来电,告知〈登彼岸〉复刊了,不过是以网络版继续与读者结缘。我明白道报馆想为〈登彼岸〉辟出另一条路,以网络方式继续服务大众。

8年前,佛教杂志《福报》也在市场上消失,当我一收到停刊消息就马上联络《福报》时任社长,她当时提及此杂志停刊的因缘,因目前佛教资讯及教理的弘扬,在网络及平面媒体都随手可得。



马来西亚的佛教杂志,目前只剩3本中文及一本英文佛教出版刊物。

佛光山出版的《普门》,多年来不断在内容与排版等风格方面求变求新,甚至内容也开始走向多元化,如文艺方面的涉略,这皆是希望吸引更多不同的读者群。

马佛青出版的《佛教文摘》是历史较悠久的佛教刊物,去年迈入复刊40周年之际,也面对考量内容及读者需要的窘境。

《慈悲》也在这几年因一些缘故,换了几个主编,更不断在内容与风格方面,尝试贴近读者与大众。

《Eastern Horizon》是目前全球市场上少有的英文佛教杂志,内容贴近现代生活,但也同样面对订户不理想的局面。

市场与经济效益的冲击,往往成了佛教杂志与报刊佛学版存亡的重要因素。报社与出版社也需要更多投资人与读者的支持,才能在市场上分一杯羹。

网络改变读者口味

我们不难发现,市场的需求在改变,读者的口味也起了变化。在网络资讯发达及生活紧凑的今天,阅读书刊显然有下滑的趋势。现代的年轻人游览面子书的次数,比阅读书刊频密得多。

杂志书刊,如今不能只以文字获得群众的青睐。刊物的排版与设计,包括图片的采用,皆可成为吸引读者去订购及阅读的卖点。如今翻阅刊物,除了标题,就是照片能吸引读者对其内容产生阅读的兴趣。

内容贴近时代的需要,是许多编辑较棘手且一直关注的重点。同样的,今天的弘法活动也与数十年前,甚至10年前大不相同。不能只是说教,而没有畅谈生活经验。现代人的生活触觉与需要是多元的,如社会公民意识、心灵辅导、文艺推广。

当年《福报》停刊或如其社长所言,完成其时代的使命,但《福报》的精神与创刊的初衷,不管以怎样的方式呈现是需要被延续与坚持的。一本杂志的停刊,看似是市场需要的冲击,但却是个契机,让我们开始关注一本佛教杂志面世的需要与价值。

编辑风格的改变是需要的,但,我们更有必要清楚时代的变革,还有群众的需要。

无法符合读者的需要,不一定被淘汰,但却可扮演引领社会需要的先锋,告诉读者:这才是你需要的!

反应

 

登彼岸

小心慎言莫害人害己

图/文:明吉法师

古代人相信鬼神之说,所以认为抬头三尺有神明,因此在做人处事上至少存有一点惭愧心,不敢公然为非作歹。然而,现代社会因为科学的发达,民智的启蒙普及,许多人对鬼神之说嗤之以鼻,他们失去了宗教的信仰,同时也丢弃了道德伦理对内心的约束。在物质上的现代社会,我们可以美其名是进步了,然而在精神上来看却是退步了。

所以,有心人士不免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由于对神明的敬畏,相信冥冥中有因缘果报,因此,古人对发誓是非常的重视,认为誓言是会真实发生的,不像现代的某些政客睁着眼睛说瞎话,发誓当作吃生菜,一点羞耻及惭愧心都没有,为了利益什么话都敢乱说,什么誓言都敢乱发。佛教知道说话的重要,因此有正语的要求,希望弟子不要乱用语言造作恶业,让自己及别人受苦。

在佛世时,有一天阿难尊者从外面回到精舍禀告佛陀说,海滩边有一头巨大的鱼搁岸,令人惊奇的不是它的体形庞大,而是它身上长了一百种不同动物的头。

佛陀闻状就和阿难一起去海滩,了解大鱼的情况。佛陀看到大鱼后怜悯地对阿难说:“此鱼的前生是一寺之主,因为贪图施主布施给僧众的财产,而不把财物交给僧人,并且在众僧的追问下,老怒成羞,口出恶言,以种种畜生的名词骂辱他人,结果今生获得如此果报”

由此可见,我们的语言含有非常巨大的威力,如果错误运用在恶口上,恐怕除了伤害别人之外,也会祸害到自己。因此,我们要小心慎言,学习古人说的:“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