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多重人生·绽放美丽光芒 张爵西把柔软留给孩子

【当母爱展现……(下)】
报道|黄佩娟
图|受访者提供
张爵西,像是一个在风雨中依然绽放的名字,在光与影之间,练成坚韧的自己。
在许多人印象中,她或许是那位曾经用歌声,唱出《一个女人是不是可以美丽到五十岁》、模特儿出身的女歌手,是银幕上气质优雅的演员,是《我来自纽约》的导演。
但在这些光鲜亮丽的标签之外,她还有一个鲜少提起却更深刻的身分——一位坚强而温柔的单亲妈妈。
张爵西的人生如同一场没有剧本的电影,每一段转折都充满勇气与坚持。
她说自己从不设限,只要想做的事,必会倾尽全力去完成。无论是珠宝产品开发、运动服饰设计,还是拿起导筒拍摄电影,每一条她走过的路,都是为了让自己与孩子活得更有选择、更有尊严。
最深刻最柔软变化
从音乐舞台到荧光幕前,再从荧幕退下走进幕后,在每个阶段的她,似乎总能优雅地转身。九十年代中期,她淡出娱乐圈,转身投入企业界,在国际品牌中担任产品开发,甚至一度因进军餐饮业而登上商业杂志,事业版图从亚洲延伸到欧洲。
这些年来,她的生活不断切换角色,也在每一段历程里努力成全自己。在一次次转变中,她不断突破自己,也为人生增添了更多可能。
成为母亲,是她生命中最深刻也是最柔软的一场重大变化。在摆脱婚姻关系,成为单亲妈妈后,为了给孩子一个稳定且有品质的生活,她暂别年幼的孩子,毅然踏上海外工作的旅程。短短4年,她横跨泰国、迪拜、加拿大、德国、新加坡、中国、香港,4年内8个国家与地区,飞越时区,只为换来孩子们更宽裕的未来。

一封信唤醒要回家
孩子对她而言不只是生命的延续,更是她心灵深处最柔软的所在。尽管工作曾带她走遍世界,但心总是牵挂着家的方向。她为了更靠近孩子,从地球的北半球飞回来,参与新加坡180 集处境剧《想握你的手》的演出;2010年,她返马接拍DOUBLE VISION的《断掌的女人》,这一次,因为一封来自当时才8岁的小儿子的信,让她彻底停下海外事业的脚步。
那封信,不只是童稚的思念,更唤醒了身为母亲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母爱,让她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才是值得守护的价值。于是,她选择回到马来西亚,陪伴孩子成长。那是一个转捩点,也是她人生里最坚定的一个选择。
“有时候回来,孩子会一边笑一边说起身上的伤疤,虽然语气轻松,但我听在耳里,却很心疼。那时候孩子最需要我,但我却不在他们身边……”
张爵西说着的语气平静,眼里却藏着深深的自责。
她从不对孩子大声责备,总是轻声细语温柔的与他们沟通,她笑说孩子们有时还会撒娇般抱怨,她能不能不要这么温柔?但这份温柔,是她给孩子的保护伞,也是一种情感的连结方式。
“我不只希望孩子爱我,更希望他们懂得疼惜我。”
她明白,孩子们会长大,有自己的世界,她不曾强求,只希望在有限的陪伴里,留下最多的爱与疼惜。“我也曾经年轻过,所以很能理解年轻人的想法。”
但她不只希望孩子爱她,更希望他们能懂得“疼惜”她。“爱是个big word,疼惜更是难得的存在。”

遗憾未好好疼妈妈
张爵西人生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自己年轻时没来得及好好疼爱妈妈,深刻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我很爱我的妈妈,但我年轻时要专注的事太多了,像忙工作又要忙着谈恋爱 ……却把很少的时间留给妈妈……直到妈妈不在了,我才发现,自己对妈妈的疼爱其实并不足够。”
如今作为母亲,她更懂得这份关系的脆弱与珍贵。
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剧本中,都有权利为自己选择要演出怎样的角色,“但是,妈妈这个角色最难当,当妈妈的孩子,比当妈妈容易多了。”
她用一种坦然与温柔的口吻,道出了无数母亲心中的共鸣。
弥补母职的温度
如今两个孩子已成长为独立、懂事的青年,她感激他们的体谅与成熟,也庆幸自己还能在人生有限的时光中弥补母职的温度。她说,孩子们其实都很懂得怎样疼她,而她,也一刻都不愿错过与孩子相处的每一个当下。
她爱孩子,但也懂得爱自己,从不将人生重心寄托于孩子身上,最重要是珍惜当下每一个相处的日子。她不强求、不捆绑,而是选择在孩子的爱里,找到自己的节奏。因为她明白,唯有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
她是母亲,也是自己人生的女主角。在爱孩子的同时,也从未忘记爱自己。

没有做不到只有要不要
张爵西从不设限自己的人生。她说自己不是个计划型或是有大梦想的人,但一旦决定要做的事,就会全力以赴,所以才能一次次突破看似不可能的边界。
无论是当初从普通职员转行当平面及广告模特儿,尔后获得郑宇伦、叶啸、张映坤几位伯乐的赏识,成为唱片歌手;或是后来在零经验下担任珠宝公司开发主管、跨界投入运动服装设计,还是突然拿起导筒拍电影,从幕前转入幕后……曾经走过的每一段经历,尽管都属于非常陌生的领域,但她一直坚信,只要愿意学习,人生就没有学不会的事。
在她的字典里,没有“做不到”,只有“要不要”。她相信,真正的自由,是拥有选择的能力,在她眼中,限制从不在外部,而来自于人心,而她也一直在选择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篇章。
就像当年无心插柳,意外击败包括90年代最强模特儿在内的480多位竞争者,拿下封面女郎竞选冠军,就让她迄今回想起来也觉得很不可思议。
“能唱也能看”优势
郑宇伦是90年代大马非常出名的摄影师,当年的张爵西还曾幻想过,有一天经过对方在燕美路的工作室门口,会被他发现。但缘分就是如此的奇妙,她不但被这位大师级的摄影师发现了,还因为比许多新人多了“能唱也能看”的优势,被签下成为了一名唱片歌手。
其实,不仅是自认没有出色歌声的她,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然会当上歌手,就连是歌咏团女高音的妈妈,当年听到她签约当歌手的消息,第一时间就是用一副怀疑的语气问妹妹:“你姐姐能唱咩?”
她很感恩郑宇伦、叶啸、张映坤的“大胆尝试”,也庆幸自己的表现,并未让大家失望。

放慢脚步
重新认识自己
疫情期间,张爵西终于有机会放慢脚步,重新梳理自己的节奏,重新认识自己。她开始有时间在家种绿植,开始学画画,完成几十年来的一个小心愿。
从未有过如此的静定与沉淀,让她明白过去自己太急太快,以为那是效率,其实就是任性。“我很没耐性,做事就是要快,大家也都很配合着我……在疫情放慢脚步的这两年,我才发现那其实是一种任性,而这份任性是因为身边人对我的纵容与厚爱!”
那段时间,她学会看云、看风,学会好好呼吸。画画改变了她的节奏,也让她更懂得选择与筛选──不论是人际、工作还是生活方式,都要适合自己。
“人生来到某个阶段,就要懂得怎样选择,没必要勉强,最重要是自在!”
不为生存而战
在职场上,她说自己从来不是最圆滑的那一位,却总是最敢闯、最努力的一位。她笑称自己是“fighter”而不是“survivor”,她不是为了生存而战,而是为了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而奋斗。即使现在,她也仍然在学习、在前进,不因年龄而停步,不因角色而局限。
她笑言,自己什么都愿意尝试,唯独有两件事,是她打从心底抗拒的,“我不能自己添油,也不能去当grab司机!”
原来看似无所不能的她,也有让人会心一笑的小脆弱。

60岁美丽如初
音乐中绽放自己
自拍完《我来自纽约》二部曲后,张爵西一直都在积极筹备着新电影。第三部剧本《有了你》,2018年还成功入选金马创投,只是她不甘被现实束缚,不愿向资金妥协,因此宁愿让这部迄今最爱也是最满意的剧本成为未完成的梦,也不愿放下原则。
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如今的她,活得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自己。2025年,她选择在60岁举办演唱会,不为名、不为利,只想与挚爱的亲友们,一起在音乐中留下最美的记忆。
30年前,她唱着女人能不能美丽到50岁。如今的她,不仅美到了60岁,更在岁月里活成了自己最喜欢的模样——温柔、坚定、自信,闪耀着独一无二的光芒。
60岁的她,没有输给时间,她赢的是自己。在世界面前,依然优雅地,做自己。
张爵西,不仅美丽如初,更用每一次选择,活出了值得骄傲的光景。
公益歌曲《MAMA》MV首播会 黄淑惠张爵西各道情绪痛苦

《MAMA》由古振邦(左起)、李吉汉、黄淑惠、傅健颖及周奕斌演唱,安映霏因事未有出席MV首播会。
(吉隆坡4日讯)大马创作女歌手Aki黄淑惠在10月22日TEDx茨厂街开讲时公开承认离婚后,11月3日出席公益歌曲《MAMA》MV首播会,再度松口,直认当时很伤,并是40年以来最辛苦处理的情绪。
她也隐晦,12年婚姻生变的原因是:“这段婚姻太拥挤了。”似暗示有小三介入。而与前夫共育的11岁和7岁女儿则都在她身边。
承认了“新身分”,也庆幸终于捱过最难辛的婚变阶段。“2个女儿非常懂事,一直陪伴在身边,我很真实跟她们讲我的情况,不想让她们觉得没有安全感。”女儿们还会在她情绪崩溃大哭时给予安抚,“她们会拥抱我,跟我说:妈咪,加油!
当了单身妈妈,她表示:“他有给我赡养费,但是我还是需要自己有工作啦!”
公益歌曲《MAMA》由李吉汉( Daniel)作曲兼制作,联同Aki黄淑惠、周奕斌、古振邦、安映霏及傅健颖演唱,MV则由电影《我来自纽约》导演张爵西执导。
张爵西提及已离世逾20年的妈妈也泪崩,并呼吁大家要好好珍惜在身边的家人。

张爵西感触哽咽呼吁大家爱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