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活

奴哈史金用汉语打破他族偏见

报道·游燕燕  图·受访者提供

听过巴别塔的故事吗?从前,一群只说一种语言的人决定建造一座能够通天的高塔。神明见状,就把他们的语言打乱,让他们再也不能明白对方的意思,最后塔也建不成了。 

语言可以带来建造,也可以带来破坏,而奴哈史金一直努力地在用语言做修补的工作。她坚信,鼓励马来同胞学习中文可以修补种族关系,并打破对他族的偏见。 

 

奴哈史金来自华巫混血家庭,父亲是巫裔,母亲是华裔。家中有5个兄弟姐妹,除了大姐,其他人都被送到华小就读。 

虽然小学已经是很久远的事,但她依然记得当时的内心感受——不情不愿!年纪幼小的她无法理解为何父母会做出这种安排,直到长大后才渐渐明白,尽管马来文化是她的根,但父母也希望孩子学习其他族群的语言和文化。 

“对母亲来说,她更希望孩子能够延续自己的母语文化。今天,中文成为了我的一种语言优势,我心中对父母当初的决定满是感恩。” 

她不仅说得一口流利中文,也写得一手漂亮的中文字,这一切都是经过不懈努力换来的。 
 

中文让她抓狂

记得在柔佛州昔加末昔华小学就读时,中文让她非常头痛。中文字的横、竖、撇、点、捺、折等笔划、部首和拼音快让她抓狂,写也写不好,说也说不准确,但她知道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只好硬着头皮学习。 

“我的学习方法没什么特别,总之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就是了。我学中文的好帮手是字典,任何不明白的字就找它求救,或者请教华裔同学。念完了6年的小学后,我才算真正掌握了中文。” 

语言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若把语言学习与生活切开,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即使中文本来说得再好,也会因着日常生活派不上用场而变得生疏。 

基本上,她从没离开过使用中文的环境。由于来自混血家庭,她在家里会使用华巫双语。如果父亲或其他人不明白,她会耐心地教导和解释。 

改变个人思维

中学毕业后,她曾在补习中心教中文,大学时期也经常教导那些选择中文为第三语言学习的马来同胞。从那时起,她萌起了想当中文老师的想法,因为她发现学习母语之外的语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包括对种族关系的看法。 

完成大学后,她继续在补习中心兼职当中文老师,直至两年前决定当全职讲师,目前是企业机构的中文培训师,但偶尔也会在补习中心教中文。 

“我的学员的年龄介于6岁至40岁,包括学生和上班族。如果是学生的话,大部分都是对中文感兴趣才来学中文;至于上班族,他们多是希望自我增值,增强语言优势。” 

增加学习乐趣

课堂上,奴哈史金不称自己的本名,她会自称是“Joe老师”。“其实那是家人给我取的小名,我觉得那个名字比较好记。” 

在传统的观念里,我们学习语言都是单调无趣的死记硬背和不断地重复练习。即便一开始怀着很大的兴趣学习一门语言,但是枯燥的教学法会冲淡学习的兴趣,慢慢会坚持不住,一旦放弃便很难再回头学习,甚至之前学到的也会慢慢忘记。 

为了增加学习的乐趣,她参考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材料,将之综合和自创出一个可以让学员容易明白和快速掌握的教学法,其中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很贴近生活,学员可体验轻松有趣的互动学习方式。 

采模拟教学法

“由于中文的声调和发音比较难,所以马来人学中文最常见的问题是走音。当我了解问题所在后,我特别采用了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在导师的指导下,学员模拟扮演某一角色或在导师创设的一种背景中,把现实中的情境微缩到模拟课堂。透过角色扮演,学员可进行技能训练,并增强教学的互动性、认知性、解读学员的行为特点,使他们有所提升和感悟。 

当学员进行模拟活动时,她可以通过他们的对话来纠正走音问题,并让他们有机会把所学到的中文词句学以致用。 

“比方说,我会创设一个买卖活动的情境,在一张桌上摆几种物品,比如铅笔、糖果、面包等,学员会挑选其中一种物品,然后进行买卖对话。这种方式可以让学员实践中文语言知识,也能提高中文交际能力。” 

歌曲词汇教学

另外,歌曲教学也是她常用的方法。即便是不同语言的歌曲,也容易获得大众的喜爱,而且歌词内容也可以作为一种语言教材。 

“我们唱过蛮多首歌的,其中一首是《月亮代表我的心》。还有,我也会配合华人节日挑选适当的节庆歌曲作教学,如农历新年就会学唱新年歌。 

“一首中文歌不仅可以学到很多中文词汇和应用方式,也能从中学习中华文化。为了让学员多了解中华文化,我偶尔也会教他们写书法。” 

的确,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因为语言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即使未能完全掌握语言,一个人在学习某种语言的过程中也会对某族的文化多少有点了解。因此,语言也能作为一种联系本地各大民族的文化习俗的工具,有利于增进对彼此的包容和理解。 

考虑到有些人不方便到补习中心上课,所以除了课堂教学,她也善用科技的便利,通过社交媒体的线上直播进行教学。 

多一语言多一优势

教马来同胞学中文,奴哈史金认为要确保学员可以充满自信地说出一口流利中文是一种挑战。她也明白不是每个人在课堂后都有操练中文的环境和机会,但机会可以自己创造! 

她经常鼓励学员随时随地找机会说中文,可以多与华裔朋友或邻居沟通,或者可以观看中文影视节目和收听中文电台,以提升中文沟通能力。 

“我本身也需要不断自我提升,所使用的方法不外乎是阅读中文书籍和观看中文影视节目。”这就关系到学中文的优势,她笑说:“我看戏都不用看字幕的哦!” 

语言创造现实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中文的运用在经济上越来越有价值,形成了中英并重的重要性。求职时,当雇主得知求职者具有多一种语言的优势,印象分会增加,录取率也会提高。 

“我曾经在一间华人公司上班,负责通过电邮与中国深圳的供应商沟通和协调。我非常肯定,掌握中文对马来同胞的现在和未来发展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在职场和贸易方面,因为中文在全球广泛应用,具备中文沟通能力将能够发展出重要的伙伴关系。” 

几乎每个会多种语言的人都提到,语言可以塑造思维模式或改变思维习惯。这印证了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曼大帝的说辞——“学会了第二种语言,就拥有了第二个灵魂”,同时也表示语言会创造现实。 

了解他族文化

语言是有生命的,是我们可以打磨和改变以满足我们需求的东西。也许你没发现所说的语言会影响你的思维方式。那你可以问问自己——“我为什么是这样思考问题的?”、“我能换种方式思考吗?”、“我想创造什么样的想法?”等等。 

在学习中文的马来同胞身上,她观察到其中大部分人的确改变了思维和行为,对于某些事物的观点不同了,尤其是开始学会以不同的角度看待种族关系。 

“他们的思维会变得更开明,对华裔的误解也会减少。我有时也会听到一些马来朋友说不喜欢华人的种种原因,我会跟他们解释事实不是这样的。我相信每个人都想成为更好、更成功的人,所以我们应该多了解他族的文化和思维。”

反应

 

雪隆

HSK留学中国与就业展 奖励师生推广中文

(吉隆坡25日讯)由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和中国汉考国际主办的“2024年(第二届)马来西亚HSK留学中国与就业展”日前圆满落幕。

其中,大会举行了3场颁奖仪式,以奖励过去一年来马来西亚各源流学生和老师所参与的中文大赛和培训项目。

《国际中文教师证书》(CTCSOL)考试是由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语合中心)主办的一项标准化考试,是语合中心中文教师志愿者和公派教师选拔和录取的优先与必要条件。

汉文化中心于本年首次派出14位马来西亚中小学老师参与这场为期14天的培训项目。参与老师包括黄安伶、尤思家、廖薛淘、苏美玲、廖雪君、郑淑晶、杨秀婷、黄敬凌、沈宛慧、洪丽雯、张晓薇、王金秀和许秀娟。

由吉隆坡文良港华中校长陈秀珠带领的174名各族学生也在该典礼中领取早前参与中文线上课程的证书。

由汉文化中心和HSK Mock于本年1月20日主办的“马来西亚全国华小HSK中文大赛”吸引了超过3400名学生报名。除了低年组和高年组的冠亚季军以外,大会也为每个年级获得最高分的十位学生给予特别奖励。

首届HSK中文大赛低年组冠亚季军分别由林芯瑜(汉民华小)、刘秋驿(美里珠巴中华公学)和黄琳恩(民都鲁尚文华小)获得;高年组三强得奖者为曾木措(光汉华小)、陈丽颐(文良港民义华小)和文韵茹(光汉华小)。该大赛共送出价值超过4800令吉的奖金和奖品。

汉文化中心主席拿督吴恒灿在致词时表示,以上3项活动都是历史首历,象征国际中文在马来西亚成为世界学习的榜样,符合我国是除中国、港澳台地区之外华文教育最强的国家之称号。

出席嘉宾包括语合中心副主任胡志平、汉考国际副总经理刘小龙、HSK Mock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员杜宏霞、马来西亚全国校长职工会总会长蔡淑祯校长、汉文化中心董事经理吴明倪、雪隆区华小校长等。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