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熊本台积电投产 助日本走出通缩

报道:陈国祥

台积电决定在日本熊本投产,还被日本传媒比喻为日本继明治维新之后迎来的另一个黎明。

低迷已久的日本经济最近捷报频传,股票屡创新高,企业获利增加,物价指数显著增长,台积电熊本厂投产激励半导体产业。尽管日元贬到新低,但沉默已久的日本官方与企业咸感振奋,认为在黑暗隧道中摸黑前行的通货紧缩即将结束,日本经济即将光芒再现。

日本央行首先感受春江水暖,认为价格目标终于有望实现,结束负利率政策的理由越来越强。现在等待最后一个数据,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表示:“我们将继续探讨,工资和物价之间的良性循环是否开始形成。”

但他谨慎地给加息预期泼冷水,因为阴霾仍未散去,目前还无法预见,是否可以实现可持续和稳定的通胀目标。指标即将揭晓,预计将于3月底达成的工资谈判(又称“春斗”),将是确认经济是否处于良性循环的关键。

日本央行想加息,官员认为日本经济虽仍存在不确定性,但消费者和企业根深蒂固的薪资和通胀不会上升的观念如今“正处于发生转变的关键时刻”。央行实现稳定通胀目标前景信心正在增强,负利率政策结束在即。

日股涨势凌厉

另一道曙光是日股一年来涨势凌厉,已创35年来新高,这给日本带来乐观气氛,多认为瑟缩30年的失落即将远飘而去。

过去30年日本经济持续滑落,原本直逼美国经济体量而高呼“日本第一”的辉煌陷入黯淡,去年来经通胀调整的名目GDP难得成长,但以美元计算后,规模是4.2兆美元,落后于德国的四点五兆美元,首度落居世界第四。日本经济排名下滑趋势似乎尚未中止,国际货币基金(IMF)预估,印度在大量且不断增长的年轻人口支撑下,GDP预料将在后年超越日本,日本滑落到第五名。

当然,这不能全怪日本企业不争气,其中原因之一是日元兑美元汇率过去两年大幅贬值近20%,偶尔还降到150多日元兑一美元。

日本三四十年前吹起出现了巨大的房市与股市泡沫,加上日元在美国压力下快速巨幅升值,从最低的320日元兑一美元升值到80日元兑一美元,1990年泡沫破灭,经济坠崖式下行,迄今失落了30年。

日本由盛而衰的历程与经验大大挫损日本人的自信心,这次台积电在熊本投产,当地居然有传媒说是“黑船2.0”,在美国黑船打开日本国门之后,再一次协助日本企业走出闭锁局面,“继明治维新以来迎接的另一个黎明”。台积电设厂确实提振日本恢复半导体产业龙头地位的雄心,日本决以举全国之力直攻最先端半导体工厂。

台积电确实为重振日本作为先进芯片生产大国注入强心针,日本政府为此大手笔补贴的半导体企业Rapidus预计2025年试产2纳米芯片,2027年初进入量产。

经济基本面未改善

业内估计如果Rapidus的计划一切顺利,日本半导体制造业与台湾的技术落差将大幅缩小;如果逻辑芯片制造实力进步到跟韩国一样水平,将可直追台湾半导体制造的领先地位。

在乐观氛围的背后,其实日本的总体经济指标,如政府债务、财政赤字、贸易赤字、民间消费、GDP成长率,实际上并没有基本面上的根本改变。比如,股价上涨的因素之一是企业利润增长,但盈利创新高的主要原因是日元大幅贬值。其次,国际热钱涌入是日股屡创新高的主因,而非经济体质的根本改善。去年美国股神巴菲特增持日本五大商社股票,大量外资涌入日本。

有人担心,日元的贬值和长期宽松的超低利率政策才是吸引热钱的主因,这是否又是前一次泡沫经济的翻版?通缩舒缓的问题也不容太乐观。自前年以来,日本通胀水准确实重回2%以上,促使日本央行逐步推动货币政策趋向正常化。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近期表示,若开启薪资—通胀的良性循环,将能协助日本央行在未来几个月终结负利率政策。日本是否从此彻底摆脱慢性通货紧缩?过去几轮再通胀失败的经历是否会重现?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通胀水准持续回落,20年间CPI年增率基本都在零点附近。“安倍经济学”虽带动日本经济进入有限复苏期,力图摆脱通货紧缩,实现2%的通胀目标,但2013至2021年间,CPI同比均值仅为仍低于1%,堪称“慢性通货紧缩”。

日本在过去30年的长期物价基本上走平,本轮日本物价上涨有异于过往之处,首先是劳动市场短缺程度加深,且企业涨薪幅度明显增加。今年“春斗”有望加薪,且幅度可能大于2023年的机率较高。日本政府也已采取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加薪。

日企升级有成

企业的转型升级有成,获利增加,为经济重振雄风奠立了好的基础。其次,日本居民认为通货紧缩有利的比例下降,指向通货紧缩预期明显弱化。

本轮再通胀重启,主要源自于输入通胀、日元贬值、劳动成本上涨,尤其是日元贬值进一步推升进口成本,表现为成本推动型通胀。服务通胀也进一步加速,主要源自于服务业需求升温。这些因素若能持续不衰,应是日本能否走出通缩困境的主要支撑力量。 

反应

 

国际财经

隐瞒代工暴亏激怒投资人 英特尔麻烦大了!

(华盛顿16日讯)美国芯片大厂英特尔近年积极发展晶圆代工,将台积电视为主要竞争对手。但日前英特尔坦承,旗下芯片代工业务暴亏约70亿美元,还因决策错误,把将近30%的晶圆产能外包给台积电在内的其他外部代工厂,彻底激怒了投资人。今年来市值已缩水1/3的英特尔,恐面临集体诈欺诉讼。

据美国资讯科技网站Tom''s Hardware报道,从2024年第1季开始,英特尔采用所谓的“内部代工”(internal foundry)模式,旗下产品部门与外部客户以从英特尔内部独立的“英特尔代工”(Intel Foundry)部门,获得制造与封装服务。

英特尔在此之前并未单独报告其制造部门的业绩,不过英特尔在2024年4月全面披露重新划分的部门及业务后,不得不将过去几年“英特尔代工”作为独立部门的业绩重新计算。

根据英特尔当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财报资料显示,“英特尔代工”部门在2023 年大亏约70亿美元。暴亏消息冲击英特尔股价崩跌。英特尔甚至将约30%的产能外包给台积电等代工厂商,进一步惹怒投资者。另外,“英特尔代工”部门在2024年第1季亏损达25亿美元。

这项诉讼由Levi & Korsinsky律师事务所负责,呼吁英特尔投资人加入针对该公司的集体诉讼。诉状指控英特尔夸大其“英特尔代工服务”部门的成长与利润,该部门在2023年实际出现巨额亏损,产品利润也下降,这使得公司对其代工策略的夸耀具有误导性,涉嫌虚假陈述或隐瞒行为。

报道指出,任何认为自己在2024年1月24日至4月25日期间,因持有英特尔股票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可以申请成为此案的主要原告,截止日期为2024年7月2日。

新闻来源:中时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