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哲再发功 批小英挺赖神

李远哲
报道:笔锋
民进党独派大老李远哲痛批总统蔡英文,力挺副总统赖清德,在九合一选举前夕,再度搅动党内最大的深水区。
台湾前中研院院长、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痛批总统蔡英文根本没有为下一代着想,更怒批蔡的能源政策根本是空话,而且她对环境永续没有任何政策,只愿意负责到2024年她下台,以后就完全不关她的事。
李远哲在民进党内属于深绿区块,在2019年年初,他和彭明敏、长老教会牧师高俊明及前总统府资政吴澧培曾联名登报,要求蔡英文放弃连任,让现任副总统赖清德代表民进党参选,而这份形同民进党内独派大老写给蔡英文的“哀的美敦书”在党内造成极大风暴,让当时刚从“韩流旋风”败选的蔡英文几乎倒地不起,而赖清德也在党内挑战蔡英文的连任之路,参与了总统党内初选,“蔡赖心结”一直在蔡英文的第二任任期成为民进党内最敏感且最具杀伤力的深水区。
李远哲身为独派大老,在表态支持赖清德后,2020年就和蔡英文形同陌路。他自曝,曾找蔡英文就她提出的2050净零排放的能源政策提出建言。
李远哲向小英指出,若要2050年净零排放,必须在2030年就让台湾减半排放,因此,现在就一定要减少消费,降低消耗需求,政府不应该只是在谈经济发展和GDP成长。蔡英文听完李远哲的建言之后,只淡淡回李一句话“2024年不是我的事”,让李远哲顿时语塞,从此也无法和蔡英文沟通了。
李远哲对于民进党的二度执政也有无比的感慨,2000年他以“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沦”为题,公开支持陈水扁,让阿扁在最后关头得以逆转胜无党籍的宋楚瑜,成为民进党首度执政的传奇,没有想到阿扁在最后一任时,身陷贪渎风暴,台湾的改革之路没有向上提升,却依然向下沉沦。

蔡英文
抨腐化速度比国民党快
李远哲更指出,民进党的二次执政沉沦得更快,腐化的速度比国民党还快,他对蔡英文和民进党已不抱任何希望,唯独对副总统赖清德还抱有莫大的期待,李远哲更直接挑明他对赖的支持。
正逢今年九合一大选前夕,李远哲再度搅动民进党内最大的深水区,似乎为民进党今年底恐将大败预做准备,直接替赖清德吹响了争取党内支持的号角,要在“后小英时代”来临前夕,帮赖占据战略高地,只不过此举似乎会让赖成为英系的众矢之的,未得其利反而先受其害。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从挺蔡到倒蔡 李远哲错造王

李远哲(左)2016年为总统蔡英文站台。(图取自中时新闻网)
报道:笔锋
李远哲与蔡英文闹翻,批评不绝。从挺蔡到倒蔡,随后又挺赖清德,这名“造王者”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
美国学者詹姆士·费里曼·克拉克有一句名言:“政客关心的总是下一场选举,政治家关怀的则是下一个世代。”
台湾前中研院院长李远哲对这句话一定有深刻的体会。这位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4月7日受邀出席NGOs会议,以“气候变迁与人类的未来”为题做分享,指出目前的路径“在2050年绝对走不到净零碳排”。
失望蔡英文短视近利
李远哲自言曾跟领导团队(在另一场合,他明确指出是总统蔡英文)讨论此议题,蔡给他的答覆是,“2024年以后是下一代的事,不是她的事”,蔡如此短视近利令他深感失望。
2008年民进党输掉总统大选,士气跌到谷底,没有人愿意出来收拾残局,当时以李远哲为首的学者鼓励蔡英文参选党主席,并将她推上权力顶峰,2016年这位当年曾力荐陈水扁选总统的“国师”再度推荐蔡英文二度参选总统并顺利当选。然而,蔡英文就任后,李远哲不满其诸多政策,尤其蔡高喊“2025年非核家园”口号,目标根本达不到,两人关系出现变化。
2019年,在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发布“习五条”后,总统府资政吴澧培、前总统府资政彭明敏、长老教会牧师高俊明、李远哲等“台独4大天王”登报要求蔡英文放弃竞选连任总统,甚至呼吁蔡交出行政权,退居第二线。
此动作被外界认为是为2020年赖清德的总统大选铺路,对寻求连任的蔡而言无疑是一大打击。
误把政客当政治家
在登报事件后,蔡英文邀李远哲到总统府当面沟通,后者直指政府的能源政策错误百出,例如深澳燃煤电厂扩建案及前瞻计划等,蔡的回应相当敷衍,称这些都不关她的事,现在是“双首长制”,她都管不到,很多事情不是该前阁揆林全负责,就是当时阁揆赖清德的决策,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接下来这一幕非常戏剧化,让李远哲吓得不知所措,眼前这个他所熟识的总统突然哭了起来,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她情绪溃堤。“你们为什么这样指责我,要我不要连任?”顿时让李远哲慌了手脚,不知如何安抚,仍镇定地回说:“管案(管中闵当选台湾大学校长遴选事件)你就做错了!”
事后,李远哲将两人谈话过程转述给一名学界友人听,才让人发现平常强势的蔡英文也有极脆弱的一面。
李远哲从挺蔡到倒蔡,最后挺赖,这一路走来,他常发现自己“所托非人”,但这名“造王者”却又不断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公信力几乎破产。李远哲误把“政客”当“政治家”推销,这损害了他的声誉,也让台湾政治变得混浊不堪,他难以逃避责任。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