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独家】钢铁价善变 业者恐亏大 成本飙涨 “守势”经营

独家报道:张永麒

(吉隆坡16日讯)世界钢铁价格不断飞涨,根据国内业者指出,有时候早上的报价,在晚上价格就出现变化。造成业者已经很难掌握行情及不断变化的成本。

在这关键时期,业者被逼采取“守势”,走一步看一步,深怕失误计算而亏大。

马来西亚五金机械建材联合总商会总会长拿督许圣杰说,由于钢铁、五金、机械和建材价格涨势离谱,业者须以更高昂的价格采购,造成一些领域面对资金短缺问题。

“全球的钢铁和建筑原料价格高涨,其中原因是钢铁产量减少,一些国家实施保护政策,以及石油价格大涨,造成水涨船高,相关行业只好高价买,高价卖。”

他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说,大马目前经济持续低迷,政治局势不稳定,造成投资意愿不强,外资也裹足不前,感觉上如同“在隧道里看不到阳光”。

热轧钢卷涨价逾倍

许圣杰说,本地业者从世界各地采购钢铁和建筑材料,例如,除了从中国采购,也从日本、台湾、越南、泰国、土耳其、中东等国家和地区采购,除了制成品,也有半制成品,以便在本地加工。

热轧钢卷涨价逾倍

“钢铁的价格涨势剧烈,例如,热轧钢卷的价格,在2020年4月是大约450美元(大约1800令吉),现在涨至大约1000美元(大约4000令吉),涨幅惊人。有时候早上的报价和晚上的报价就有差别。这造成业者很难掌握行情。”

许圣杰说,石油价格涨价也影响建筑材料,例如,用作输水管的PVC管的原材料是石油脂。此外,铁管的价格则因为铁矿价格变动而受影响。

他指出,目前,在大马的许多建筑工厂的工程都停止或拖延,除了手套、医疗相关和基础行业的建厂还在进行。

“手套和医疗设施的制造需求剧增,需要建立工厂来生产,所以这方面的需求也很多。他们也迫不得已以高价购买材料,以生产手套和产品交货。”

他说,钢铁和建材价格高涨肯定影响经济的复苏,就目前大马经济状况而言,没有大项目的落实,无法推动经济运行。

“首相说国库所剩无几。虽然政府宣布地铁环城线(MRT 3)重启,唯在资金上还是有所限制。整体经商成本上涨,投资者也意兴阑珊。”

受管制却狂涨价
中小企促监督

大马中小企业公会副总会长拿督雷智雄博士说,政府必须监督和监管钢铁市场,因为虽然作为管制品,价格却涨得相当离谱。

“例如,花铁的价格从去年的每吨2200令吉涨至今年每吨2800令吉至3000令吉,涨幅超过20%,这是很离谱的,因为,本地市场对钢铁的需求并没有增长。”

雷智雄对《南洋商报》说,目前本地经济低迷,许多发展和建筑工程都停工或拖延,因为发展商都在观望,等待钢铁价格下滑后再启动。

也是万利兴集团主席的雷智雄说:“钢铁价格自去年开始涨,预料今年3月会下滑,但是,到现在还是涨。

“我们不明白钢铁作为管制品,为何价格涨得这么离谱。政府必须要采取行动监督。如果说原材料涨价,也说不过去,因为,本地也有熔铁厂。”

他指出,现在市场对钢铁的需求普遍下滑,但是价格却不断涨。

“由于建筑业使用很多钢铁,同时也在钢铁加工业,造成生意大受影响。

应审查关税

“如果以每吨2000令吉计算,经过加工、机器、人工等成本,公司利润有400令吉。但当价格涨到每吨2800令吉,基本上我们是亏本的。”

他说,政府也必须审查对入口钢铁的关税,以便本地市场可以购买比较便宜的中国钢铁。这对复苏和推动建筑业、房地产等都是积极的举措。

他说,政府在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后的经济复苏缺乏长远的规划和计划,造成中小企业看不到前路和方向。政府必须拟定可行的复苏计划,重新吸引外资,才可以复苏大马的经济。

反应

 

国际财经

中国工业产能过剩已见顶 但贸易紧张关系仍继续

(伦敦16日讯)经济学人智库(EIU)表示,随着消费品行业全球需求升高,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情况已经见顶。

该机构也预测,随着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该国与其他经济体的贸易紧张关系还会持续。

EIU称:“我们认为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最糟糕时期已经过去,企业看到盈利能力下降会放缓投资活动,这将推动产能增长放慢。”

中国是否存在异常的产能过剩,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议题,美国财长耶伦和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都就产能过剩问题向北京施压。

EIU表示,中国的电子产品和其他消费品行业,的确经历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但这可能只是暂时的,全球零售销售将在2024年出现周期性回升。今年年初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的零售数据都好于预期。 

EIU认为,中国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和建筑机械,原因是多年来的房地产市场滑坡导致需求出现结构性萎缩。

EIU表示,包括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在内的电机、汽车和制药行业产能过剩压力较为温和。

但尽管如此,EIU认为2024年全年一系列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和潜在盈利能力“可能仍将低于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EIU补充称,虽然中国可能增加绿色能源行业的需求侧支持,而且全球需求可能加速,但或不足以让其他国家停止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等行业的贸易保护措施。

该报告指出,“贸易紧张局势不仅源于对产能过剩的担忧,也源于中国产品竞争力的上升,特别是在‘战略性’领域。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