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独家】企业5原因不找银行

独家报道:黎添华

(吉隆坡21日讯)5大原因不找银行,我国企业宁束紧腰带熬时艰!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调查显示,尽管有69.2%的中小企业需要还款援助,而银行贷款批准率也高达98%,然而,目前只有55.6%的业者联系银行寻求解决方案。

中总中小型企业组主任孔令龙向本报透露许多业者不找银行解困的5大原因时说,许多企业不晓得其实还款援助的申请过程既简单又直接明暸,也无需支付手续费。

他说,目前不少企业宁愿选择束紧腰带和观察经济复苏的进展、依靠他们的长期储蓄或探索非银行的财务来源解困,有些人则采取削减成本的措施,例如裁员或对其员工实施无限期的减薪。

“尽管这些都是可行方案,但在这充满挑战的时期,我认为业者应该认真地评估他们的财务状况,然后迅速确认他们何时以及需要哪种形式的援助,才能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他也指,国行已多次强调,市场对自动暂缓还贷措施届满后,银行不再给予援助的观点是错误的,对有需要帮助的借贷者来说,暂缓还贷等援助措施从未间断。

根据国家银行数据,约65万名借贷者申请暂缓还贷援助,批准率高达98%。

适时求助免变呆账

孔令龙指出,2021年财政预算案中有一些能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的措施,例如延长和扩大指定行业的薪金补贴计划,有助业者缓解运营现金周转的财务压力。

其他措施包括加强针对性还款援助,特别是低收入群体(B40)和拥有少过15万令吉贷款的微型企业。有了这些选项,受影响的借贷者或客户应该联系银行讨论适合的方案。

另外,还有其他渠道可供业者使用,例如由国行转至信贷咨询与债务管理机构处理的小型债务重组计划,业者可通过该机构寻求建议和探索替代方案。

中小企业受促摒弃“最后一分钟”才处理的心态,尽早咨询银行或AKPK,以免其账户成为呆账,影响以后的融资申请。

孔令龙提到,另一方法就是调整商业模式,虽说这对较小型且富有弹性的公司来说较容易做到,但大型企业也应该把这方法纳入考量。

微企现金少挑战大

孔令龙认为,虽然自动暂缓还贷措施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喘息空间,然而比起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微型企业的现金储备可能会比较少,一些企业甚至还有30到60天的账期,导致现金周转受影响。

“资金用在支付管理费用、营运资金和薪金,都是一笔开销,加上如今销量比平常来得更少,资金周转更有挑战。”

在一些行业如餐饮业,则是受到了大型聚会限制的影响,虽然餐厅依照有条件行动管控令的条规,仍可照常营运,但依靠举办婚礼和宴会等活动的餐厅,则收入有所减少。

“这些因素再加上自动暂缓还贷结束后,开始恢复还贷,很大可能影响了大多数企业的现金周转。”

根据中总在今年5月中至2020年7月初进行的大马商业和经济状况调查报告,在828名受访者中,有36.9%表示无法支付3个月的固定运营费用,而41.3%的人预计只能维持3至6个月。

一问一答:

问:您觉得2021年企业会演变成一个怎样的局面?更多企业会倒闭?

答:疫情将全世界置于前所未有的状况,企业也因世界供应链被打乱而受波及。目前状况看起来可能有些严峻。正当我们在复苏行动管控令期间逐步恢复时,第三波疫情来袭迫使再度实施(管控令),并且关闭州、县区边界,这导致企业的业务放缓,国内旅游暂停等效应,但我们对2021年依然保持乐观态度。

问:不少经济学者早前预测,未来会有更多的收购与合并。你怎么看?

答:随着我们适应新常态,收购与合并是可能发生的。收购与合并对中小企业来说,结果是正面的,除了可减低一般的固定费用,被收购或合并企业也能带来 2 + 2 大于5的协同效应,对于一些现金不到位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在合并时可取舍,在最大范围内发挥本身所长。

问:眼下企业还能如何求存?

答:虽说世界各地的企业仍面临各种挑战,但业者应好好利用这段时间来评估其企业的财务健康和生存能力。他们也可趁这时机将注意力放在他们最好的产品或独特卖点上,并思索可在新常态下长久维持业务营运的方法,或推出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不论冠病疫情来袭与否,对企业来说,需时刻保持警惕和探索方法来使其商业模式在未来可保持新鲜度、相关性和持续发展。

问:还有什么叮咛或其他建议?

答:现在有很多形式的还款方案可供业者选择,他们需充分了解适合他们的方案有哪些。如今暂缓还贷措施已结束,业者若预测自己会遇上更多财务问题,应该要联络银行,探讨适合的方案。

问:可否具体举例说明?

答:比如业者可选择在指定期间只是支付利息或利润,直到业务稳定后才恢复全部的分期付款。还款援助的申请批准率一直都是在90%以上,若在2021年6月30日之前申请,这也不会反映在他们的中央信用资讯系统记录(CCRIS)记录中。这是企业应考虑采取的措施,以减轻负担并帮助他们更有效地管理现金周转。

反应

 

在商言商

子孙以你为傲的“传承”/周志强

周志强(理财导师)

我在上一篇提到传承中的“拥有权、管理权与受益权”后,遇到一位60多岁的企业家,刚好他读到我那篇文章。

他就说:“讲道理很容易,做很难啊!”。他说:“我啊,到时候找好价格把生意卖了,把钱和资产全部平均分给孩子们就好啦!没必要搞什么传承啦!”

他接着又说:“来到我这把年纪,让我在朋友圈中最骄傲又有脸的事已经不是我开什么车子,住什么洋房,赚多少钱了。更多时候是孩子们的成就与表现才是最值得我们骄傲的事!”

顺着他的说辞,我问道,如果一名年轻人在与长辈们聊天时,长辈们询问他父母亲是谁呀?当年轻人报上父母亲的名字时,长辈的反应如果是:

一,“哇,那是你父亲,他很了不起呢!”、“做事有魄力,做人有情有义”、“过去做了bla bla bla 的威水史……”

二,还是,“oh,原来那就是你父母亲啊”,神情却完全不想再提起。

企业“养望”使命重要

身为孩子,前者将让孩子们为父辈们骄傲,而更能顶天立地做人吧!后者,可能会产生自我怀疑,社交圈的底气也受影响吧!

我提出这问题不是为难长辈们,而是想从不同维度思考“传承”这件事。

作为父母亲,随着年龄渐长,我们会以孩子的成就为傲。作为子女们,尽孝道孝顺父母肯定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同时作为父母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思考怎样让子孙们为家族骄傲与自信吗?

从这点思考出发,创业家及当权的家族领导们就能体会到,为自己、为企业“养望”是一个重要的使命。

这是企业金钱价值以外的重要价值。只有建立被尊重的领导、被尊重的企业,这才能创造传承中永续经营的核心DNA!

不只权力资产转让

如果以自己掌握着企业/资产的利益,逼迫孩子们顺从自己的想法,这就完全不符合传承理念了。

传承,不是表面的“资产转让与权力转移”而已,传承的前提必须是有底蕴的“传承精神”才能彻底贯彻传承的精髓。

这就是一般上很多人在进行传承的过程中总会被一些“似是而非”的私利、情感、过去纠纷等困扰而无法前进。

因此,除了金钱价值资产或者无论孩子是否要继承你的企业,至少我们应该自我深思,到底我能让子孙们继承什么有价值的遗产呢?

承先启后,培养更好的下一代,从当权的这一代开始塑造,肯定不会错!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