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羊群变成狼性团队/南洋社论
蒲种市中心国中一校挂红灯笼的年景装饰,遭到土权党领袖诬蔑,蓄意挑起种族宗教敏感课题,破坏种族和谐;校友只好倖倖然返校,连夜协助教师一起拆除年景装饰。
这些思想狭隘的政客,不懂明辨事实,任意裁赃,肆意亵渎华族文化习俗的喜庆红,还以偏狭的意识形态挑战华淡小的多元教育体系,试图撕毁宪制的契约精神。
思想狭隘的政客,为维护他们讹误的正义,只图肆意亵渎,蒙蔽视力,闭塞心灵,的确令人愤怒。因为政客在恣意掠夺的世界里,只懂贪婪捕猎战抢占,也不会有丝毫歉意,他们就像豺狼,而那些弱势者却像羊般温驯。
在生物世界里,羊从来就不是凶狠的动物,它的脾性多么温和,一幅萌达达的样子。
可是,在《伊索寓言》故事里,狼就有吃掉羊的N种方法,因为羊缺乏危机感,时时暴露自己的鲜肉,遇到危难时,只想趁乱逃跑,愚蠢、恐慌的羊就注定被狼吃掉。
要羊不被狼吃掉,当然就要有善牧者,这些领导者却一定要有智慧,要带领羊群到青草地和溪流觅食,要找到迷途的羔羊重新归队,要给受伤的羊包扎伤口,他还要有勇气,能以木棍或牧杖驱赶豺狼,保护羊群。
当然,羊还要学会保护自己,就算没法披罩狼的外衣或面具,也该学学嗷嗷地几声狼的嚎叫声,或显露几分狼性,以避免被饥饿的豺狼吞噬。
对华族而言,政治钟摆是牢笼,认命就没法改变政治空间,要做强者,就要选择做狼,而不是做羊。
只要像狼那样有敏锐的嗅觉,要有不怕挫败阻难的进攻精神和群体意识,将整个团队的行动练就成狼性意志,以及随时处于冲刺状态,才有悍然生存的力量。
从羊群变成狼性团队,才是吃到肉的关键,只有将一个族群整合成一个团结的狼群,才能吃到肉,才有力量去啃掉下一块肉。
珍惜睦邻共发展/南洋社论
地缘政治关系的本质,就是与所有人打交道。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俄罗斯知名学术机构——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MGIMO)发表题为《多极世界中的东盟:马来西亚的视角》的演讲,明确阐述了我国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立场。
马来西亚处在极具战略意义的地理位置,与周边国家的互动态度与外交立场,是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便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始终保持中立,不仅赢得国际尊重,也为国家发展铺平道路。

安华在演讲中谈及国际冲突与地区纠纷时重申,大马一贯保持中立立场,并强调将继续与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在内的所有伙伴,维持友好而建设性的关系。
当前世界正处于多事之秋,俄乌战争、中东战火未熄,美国发动关税战争,印度与巴勒斯坦局势紧张,五大洋七大洲似乎难觅一方净土。
全球各国随时可能因地缘政治动荡而陷入灾难。我国有自身应对国际事务的原则,尽管大国博弈不断施压,我们却始终不随风摇摆。
面对西方大国炒作“中国构成区域威胁”的言论,首相安华坚定回应:“有人说中国是威胁。威胁谁?对我们来说并不是。”
马中友好跨越千年
这一回应道出了马中之间深厚的互信与友好关系。唯有建立起彼此信任,两国关系才能向前推进、持续深化。
从历史至今,马中两国的友好情谊跨越千年。自明朝与马六甲王朝以来,马中就维系着和谐的邻里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两国关系持续升温;特别是在冷战时期,第二任首相敦拉萨高瞻远瞩,率先与中国建交,成为划时代的里程碑。今日的良好关系,是一代又一代政府用心经营的成果。
国际冲突带来的苦难是全人类的共同悲剧。全球在处理战争问题上展现双重标准,尤其是对乌克兰战争与加沙冲突的态度,更是我国所不能苟同的。马来西亚的立场一贯清晰:和平解决争端才是最好的方案。
东盟外交成熟灵活
东盟与各大国之间维持着互相尊重、包容互利的外交关系,避免卷入大国对抗。作为中国近邻,东盟与中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虽存摩擦,但双方都展现出极大克制,通过和平对话及联合发展方式处理分歧。
在西方大国加紧于本区域的军事部署与政治布局下,东南亚依然保持和平稳定,经济更不断攀上新高峰,这得益于东盟与各国之间成熟灵活的外交手段。正如安华所说:“我们与所有人做生意,也应与所有人做朋友。”
当今国际局势中,霸权主义愈发猖獗,从政治打压到经济制裁,强权横行让弱小国家感受危机重重。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承担起协调重任,凝聚区域力量,坚守不结盟立场,致力于推动地区的政治和谐与经济共荣。
“与邻为善”是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但在当前纷扰的世界局势中,我们更要珍惜那些能够相互扶持、共克时艰的好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