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心理空间

我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你度过了一个愉快又放松的假期,却在假期结束前一想到明天就要回到工作的“现实世界里”时,心情马上变得百般无奈,脑袋随即会自动合理化此现象,告诉自己:“唉,沒办法啦,人生就是这样啊!不工作哪里有钱呢?”

若与朋友分享此心情,或许友人会附和你的想法,并加上一两句勉励的话:熬一熬就会过去了,工作嘛就是这样,等月底领薪时就没事了!又或许,聆听多几次同样的诉说的友人会说:你是否要考虑换工了呢?



大约5年前,在一次海外旅行的归途中,想到明天要回到工作的规律里,心里即升起了无奈感。可是,随即内心又有一把声音问:为何需要无奈呢?为何我不能在现实生活里,带着如旅游时轻松与享受的态度,去面对工作呢?

牵动负面情绪反应

于是,第二天回到工作岗位时,我尝试放缓步调处理排山倒海的事项,一样接着一样的处理,并时时留意自己的呼吸。一天下来,事情如期完成,身体虽然有些疲惫,可心情却是安稳的;不像以往身体非常疲惫,内心沉重不已。原来,心急是不必要的;虽然心急是为了想把事情办好,可是它往往却消耗了我们大量的精力,有时还会牵动我们的情绪反应如动怒、焦虑,并影响到身边一起共事的人。

藉由呼吸将急促的心缓和下来,仔细的思考眼前需处理的事务,比起匆匆忙忙的一昧只想要找到解决方案,轻松许多。虽然还是要动用到脑力,可是当全身心的能量都在平和状态之下,投入到问题的思考空间也随之扩大,在处理事情上能处然泰之。

那次的经验,让我学会如何以放松的身心状态面对高工作量,以及日常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事情。我称这为第一层的心理空间,即藉由呼吸让自己的脑神经得以慢下来,以在心里得以腾出空间回应(而不是反应)事情。



但我后来发现,若长期面对周而复始的状况,或在关系里一直遭受同样的待遇,内心的疲乏感还是会逐渐累积。遇到我们不喜欢但又无法逃避的事情时,我们或许可以通过第一层的心理空间去合理化所面对的状况来让自己比较容易面对。可是,一旦日子久了,合理化下被压抑的情绪如生气及抱怨,有时会骚动我们去怪罪他人,或有时会让我们把矛头指向自己,责怪自己能力不够或没有用。

锻炼第二层心理空间

就比如你有一个蛮不讲理的上司,凡事都必须依着其指示去进行,可是当有事情发生时却只会推卸责任,身为下属的你,常为此感到愤怒,但为了生计只好忍气吞声。一段时间之后,你可能便会开始责怪自己,怪自己没有勇气辞职而必须忍受这一切。

这样的状况如果常常发生在生活里,久而久之我们就会不快乐,却又无可奈何的必须这样生存下去。这时候,我们需要锻炼出第二层的心理空间,学习安住在“卡住”的情绪里,什么都不做,就只是单纯的去感受自己的生气及抱怨之动向(是指向他人还是自己)。这个过程并不好受,可是若能安住在这种不舒服的状态里一段时间,透过锻炼我们内心的弹韧性而产生第二层心理空间,我们内心就会进入更深的平静。那时,智慧在宁静中升起,我们看事情的视野或许就会不一样了。

锻炼心理空间,是美好人生的资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着呼吸生活,让自己慢下来享受生命中的甜酸苦辣。

反应

 

商余

心中圆满的爱/王欣怡

【怡悦心扉】王欣怡

今年除夕,住在巴生的叔叔婶婶邀请我们一家到巴生滨海潮州会馆主办的千人团圆年夜饭。生平第一次与那么多人一起吃年夜饭,享用一道道的佳肴之余,还有舞狮、财神爷派红包及歌舞表演供观赏,清澈的夜晚充满喧哗热闹的气氛,与以往清静的夜晚充满谈笑声的年夜饭,是截然不同的感觉。

吃完年夜饭,未到10点,我们一家人在返家途中经过的一家快餐店停下来,想着可以喝杯咖啡聊聊天。坐下往右边一望,是一位中年妇女与3位年轻人在用餐。父亲说,那3位年轻人的容貌酷似那位中年妇女,估计他们应该是一家人。母亲接着说,或许是单亲家庭,可为何他们会在快餐店用餐呢?姐姐回说,也有可能是离异家庭,刚才和父亲在家吃过团圆饭,现在出来和母亲吃。

听着父母及姐姐的推测,我的脑海忽然飘过5位朋友的脸孔,他们都是在去年因为疫情或意外失去至亲,心里难免沉重的在想,他们今晚不知过得怎么样?人逢佳节倍思亲,我想很多家庭在除夕夜或许会特别伤感,尤其是在过去3年的疫情期间,许多人就这么毫无预警的离世了,他们的家庭在这除夕夜何来团圆?

为彼此献上祝福

中国人的年夜饭寓意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一家人围坐餐桌旁,倍感幸福。即使家里有人不在了,年夜饭或许不那么团圆了,但也提醒着我们要珍惜与家人或珍爱的人在一起的时光。过年期间,除了向长辈拜年,也是与亲朋好友团聚的日子,在新的一年里为彼此献上祝福。

今年新年期间,格外珍惜与亲戚朋友相聚的时刻,内心十分感恩我们在疫情之后依然还可以见到彼此。我想今年应该是我在过年期间参与最多聚会的一年,也期盼在未来的每一年,我们能与珍爱之人共聚一堂,为生命留下美好的回忆,为终有一天不再团圆的时刻,那份圆满的爱,永在心中。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