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立卑发现首只
“双性蚊”日本脑炎病媒

刘伟伦和研究团队在彭亨某橡胶园里发现了一只双性库蚊,是个非常罕见的现象。(受访者提供)
刘伟伦和研究团队在彭亨某橡胶园里发现了一只双性库蚊,是个非常罕见的现象。(受访者提供)

(吉隆坡7日讯)彭亨州瓜拉立卑最近发现首只“双性”蚊子,已确定为日本脑炎的病媒。

相信这项发现,将为研发新型的生物杀虫剂方法铺路,以控制蚊群。



这种库蚊种类是由马来亚大学热带传染病研究及教育中心的研究员所发现。

马大疾病媒介及媒介传播疾病高级讲师刘伟伦(译音)博士说,蚊子展示雌雄同体,具有雄性和雌性特征。

根据《新海峡时报》报道,刘伟伦在马大受访时指出,去年他应马大医药系教授拿汀英德拉的邀请,针对半岛的疟疾研究进行疟蚊监视工作。

刘伟伦现年32岁,他于7月20日到瓜拉立卑一个橡胶园进行监督时,意外发现有关蚊子,这种雌雄同体的蚊子停留在研究员的腿上吸血。

研究基因突变因素



由于这类蚊子快速繁殖,因此需要展开进一步调查。一只雌性蚊子最多可活上4周,它可以产卵3次,每天产下100个卵子。

“我们将蚊子放在一个有老鼠的容器,以研究它会否吸血,惟它拒绝吸食,并在3天后死去。”

他指出,研究团队已将蚊子带到实验室研究其形态,并已完成鉴定品种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条形码,以研究形成基因突变的因素。

他分析,基因突变的因素可包括在幼虫时期的生物变化,其他因素包括极端温度(太热或太冷)、幼虫遭细菌感染及寄生线虫感染。

多出现在沿海地区

“库蚊大多出现在沿海地区,依赖微盐及咸水为繁殖栖息地,但这只变种库蚊却在距离海岸100公里的内陆橡胶园被发现。”

刘伟伦说,透过有关新发现,研究团队将能更好了解蚊子的进化,进而通过破坏蚊子的性别决定机制来控制蚊子数量。

反应

 

财经新闻

库蚊在日夜都很活跃 日本脑炎比骨痛热症更危险

(亚罗士打30日讯)掌管吉打州卫生委员会的行政议员拿督莫哈末哈耶迪医生指出,日本脑炎的爆发比骨痛热症更危险,因为携带日本脑炎病毒的库蚊,在白天和晚上都很活跃,而携带骨痛热症病毒的黑斑蚊只在白天活动。

他是针对哥打士打县最近有2人死于日本脑炎事件,在记者会上这么表示。

他说,吉打今年迄今共有10宗日本脑炎病例,并造成3人死亡,去年则有8宗病例。

他说,今年第一起死亡病例是于10月13日在本同县发生,死者是一名4岁儿童。最近的两起死亡病例,涉及2名成年患者,分别是住在哥打士打县的官员路和丹绒本达拉。

他说,虽然吉打的日本脑炎病例尚未达到惊人的水平,但由于该病毒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因此人们应该保持警惕。

他说,日本脑炎是一种蚊媒病毒,也是亚洲病毒性脑炎的主要原因。如果被携带来自猪、野猪和猴子病毒的蚊子叮咬,人类可能会感染该疾病,但该病毒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他说,感染日本脑炎的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和呕吐。

“人们必须保持警惕,确保他们的住家周围没有蚊子滋生地。”

他说,随着最近发生2起死亡病例后,州卫生局已在哥打士打县展开进行疫情控制行动,包括在患者居住的地方和有风险区喷洒杀幼虫剂来控制病媒。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