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林伟才秉持慈悲喜舍
存好心做好事

誉有“手套大王”之称的丹斯里林伟才,经营生意本领高强不在话下,连做善事也不遗余力、义不容辞。加入慈济多年,人生功课学不完,他视终身学习为一种生活方式,多做好事为生命的价值;在为自己积德的同时,也希望为社会带来一片祥和。

林伟才贤伉俪的儿女与媳妇向他们表达感恩之心。

人间多慈善,如果人人都能够常说好话、做好事,那么自然会是一片和谐的文明社会。如林伟才所言,慈济是一个提供别人做好事的管道,秉持佛教“慈悲喜舍”之精神,实现慈济创办人证严上人“净化人心、祥和社会、天下无灾难”的宏愿。



这位全球最大手套制造商顶级手套(Top Glove)的创办人,在2018年正式成为证严法师的弟子,今年晋升为师兄。不仅如此,他也邀请好友——成功集团主席丹斯里陈志远加入慈济,一起做至诚无私的善事。

想要改变别人,先要改变自己。改变,是林伟才和太太潘斯里董秀美加入慈济后所获得的最大收获。他们真实体会到,个人的改变不仅改善了家庭关系,也为身边的每个人带来了正面的影响。

董秀美:原来不给孩子太大压力,就是给他们最好的祝福。

脾气好健康好董秀美是最早加入慈济的家庭成员。外表一副“和蔼相”的她,坦言以前的脾气可不好惹。

“以前的我就像一个茶壶,骂人的时候,一只手插腰,另一只手指着人来骂。除了脾气坏,我的思想也很负面,所以时常生病,那时我有请一位脚底按摩师上门做按摩。自从加入慈济后,我的健康好转,就不再需要做按摩了。

“几年后,那位脚底按摩师来我家,说我的家跟以前不太一样了,感觉很平和、安详。他记得以前我家的气氛就像烽火连天,每次都看到我在骂人。”



儿子沉迷电玩

“发火”的导火线,多数来自孩子。两夫妇育有一男一女,丈夫在外赚钱养家,太太则在家相夫教子。可是,教育孩子却是令她痛苦的根源,她自责没把孩子教好。

儿子从小严重沉迷于电玩,甚至玩到废寝忘食,不管母亲如何打骂,他依然照玩不误,无心向学。身为母亲的她常自责,为什么连一个孩子都教不好?当时,她没察觉问题所在,以为打骂就是教育,结果反效果越来越强,儿子不但没改善,还变本加厉。

“我透过慈济了解到自己用错了方法,教育孩子需要智慧,那是我所缺乏的。如果藤条可以教好孩子,世上就不需要教育专家了。”

改变方法教育孩子

她学会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关怀,而不是打骂教育,所以她作出了改变,尽量用更多时间来陪伴孩子。

可是,儿子在美国留学期间,电玩瘾还是戒不掉,父亲只好下狠话:如果毕不了业,别想到我公司上班!这才让他开始紧张,愿意寻求学校辅导员的协助,每星期进行辅导。

此外,母亲知道他很会打羽球,也让他帮忙到学校教羽球,通过与学生、家长和老师的互动,他的心智逐渐成熟;再经由母亲时常与他分享在慈济学到的知识和智慧,他终于脱离了电玩的捆绑。

“他在2014年受证成为慈诚,现在是父亲和母亲的好助手,我们都以他为荣!”

林伟才:每天做好事、想好事,人生做错事的几率就会减少。

父母以身作则

至于女儿,董秀美也坦承以前两人的感情不太好,沟通裂痕越来越深。后来,她学会放手让女儿自由发挥,结果出乎意料的好。小时候学习能力较弱的女儿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考获12个A,令母亲意识到不放太大期望,反而孩子能够做得更好。

“原来不给孩子太大压力,就是给他们最好的祝福。”

林伟才以前常抱怨太太长时间参与慈济,简直是浪费时间。渐渐地,他发现太太改变了许多,令他开始对慈济改观,过后也加入了慈济,并热心行善。

他说:“要教好孩子,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先把自己教好,才能用知识和智慧教育孩子。要知道,不是孩子不好,是父母不够好;不是学生不好,是老师不够好。父母应该要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和问题,找出对的教育方法。”

慈济让孩子启发孝心

董秀美发觉自己的改变,使得整个家庭得到改变。随着孩子后来也加入慈济,孝心的启发更令父母感到欣慰。

曾经有一次,儿子在工作上被父亲责骂,不禁向母亲诉苦说:“我真的气到差点要把工作证件丢在桌上说不做了!”不过,他转念想到自己是慈济人,就把这口气忍了下来。这个小小的孝心之举,已让父母心存感恩。

林伟才分享道,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就好像“反对党”,特别喜欢跟父母唱反调,但他必须承认,孩子在某些事情上比父母厉害,而父母在某些事情上也比孩子厉害。

“父母的思想要开放,对孩子要有信心,在适当的时候要放手让孩子独立做好一件事。孩子需要父母给予机会,当他们有机会尝试,你会惊讶地发现他们可以独立做很多事情。”

积极鼓励茹素

在证严上人的鼓励下,林伟才几年前决定吃素,也时常鼓励别人吃素。“吃素健康又环保,何乐而不为?”

举家食素应该不难,但要举公司食素就有难度了。他需要一个契机,而这个契机在儿子的婚宴上出现了。

在筹办儿子的婚宴时,家人提议要做全素宴,可是林伟才却很犹豫,因为受邀的大部分宾客都是荤食者,他担心宾客对素菜不满意。最后,他决定采用全素宴,认为既然吃素有益健康,那就敢敢做吧!做好事没必要担心的!结果,当天的宾客对全素宴都感到非常满意。

“此后,公司所有的活动餐宴全以素食为主,即使有政治大人物出席,都一律享用素食。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吃得健康,活得健康!”

去年之前,凡有人谈起健康的问题,他一定会说:“我要活到100岁”;自茹素后,他改变了说法,“我要活到120岁!”

健康就是年轻

“比起以前,我觉得自己现在更健康。我在40岁时说要活到100岁,20年后的今天,我茹素后的健康改善了很多,所以去年就有感而发可以在100岁上多加20年。”

他认为,假设每个人的平均寿命是80岁,健康的话,可以多赚几十年;如果健康不好,就亏损几十年。也就是说,寿命可以赚取,也可以亏损,所以活得健康非常重要。若要赚取寿命,知识和付出就是条件,所赚取的寿命也是有价值的。

每当有人问他:“你是老还是年轻?”他的回答满有智慧——“健康的人就是年轻,生病的人就是老。从生、老、病、死的排列来看,‘病’比‘老’还老!一个健康的人,即使年岁增长,每天都是年轻的。”

小善举意义大

论到做好事,林伟才和董秀美从不推辞,也经常鼓励身边的人多做好事,为自己积德,同时造福社会。

在上述提到的婚宴上,他们把宾客的礼金以“一对一”方式捐作筹建慈济学校的善款。当天所收到的礼金共有60万令吉,他们再捐出同等数额的捐款,总共120万令吉。这不仅能为慈济筹款,也为亲朋戚友做了一个教育功德。

“人生最怕就是做错事!慈济绝对不会教任何人做坏事,只会教你做好事。赚钱是很危险的,生意人要懂得赚‘健康钱’,千万不要赚错钱,而且赚了钱一定要学会捐钱,捐钱就是在做好事。20年前,我只会赚钱,不会捐钱,因为我还没学会舍,捐钱是要学习的。”

行善理念融入公司

林伟才也把慈济人文美和行善理念融入公司的管理,“竹筒岁月”就是其中一个重点推广的善举。“竹筒岁月”让每个职员发挥用小钱行大善的精神,把零钱投入竹筒,代表的是一个善念的启发、一分纯真的祈愿,更多的是对全世界遭受苦难同胞的一种怜惜。

生命是一种学习,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董秀美对此深信不疑。记得加入慈济后的第一个访视,是到访爱滋病关怀中心,她坦言当时的确有点害怕。

在接触病友之前,医生先讲解与病友互动的方式。由于病友通常会较自卑,所以不鼓励探访者戴口罩。慈济访视团队在中心为病友庆生、理发、玩游戏,为病友纾解身心病痛,帮助他们打开心门,多与人互动。

记得某年的中秋节,她随访视团队带了月饼和中国茶,到访该中心与病友一起庆中秋。当中有几个病友有所感触留下泪来,原来他们想起自己的亲人,却有家归不得。这种痛苦,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虽然我们无法帮上大忙,但希望在他们剩下的年日里,能够得到一份爱与关怀,这也让我真正领悟到一个小善举为生命带来的价值和意义。”

反应

 

森美兰

芙蓉慈济基金会 28日岁末感恩会

(芙蓉25日讯)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马来西亚(芙蓉联络处)将于1月28日(星期日),早上1时至下午5时在加拉宾华小礼堂举行“2023年度岁末祝福感恩会”。

当天也开设充满年味的“小市集”义卖会,逾10个摊位售卖充满年味的物品,包括志工的手作糕点、年饼、手工吊饰、百家被、盆栽、环保篮、精品等。

活动协调人李兴伦在记者会上指出,岁末祝福是慈济的常年活动,主要是感恩志工一年的付出和会员的支持而举办的大型祈福会。

他说,今年的岁末活动分为外场区和内场区,内场区将进行祈福会、志工分享会、播放全球与芙蓉的年度活动以供观赏,以及使用静思烛点灯祈福,同时有法师到场。

“外场设有志业展,展示慈济一年来的慈善、教育、环保和服务成果、健康身心展、书法区及许愿树。”

该会芙蓉联络处人文推广干事尤莲华说,今年的外场部分也会重点推广素食,现场烹调四种美味素食,民众可即场购买环保餐具以享用美食。

提倡三好

教育组干事陈玉梅指出,外场区也会增设亲子小活动体验,从小游戏中领悟大道理,同时宣扬慈济的慈善班和亲子班。|“这也公开让民众了解慈济的教育活动,提倡三好。”

出席记者会者包括该会芙蓉联络处负责人黄秋玉、环保干事周创安、户外区组长黄桂兰、志工陈秀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