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政府至今仍无法承认统考
黄保俊:看不到前景

《吉兰丹华校风采2》联合推介礼,左起韩诗韵、黄博谆、赖兴祥、黄保俊、陈子儒及余秀玲。

(哥打峇鲁15日讯)林连玉丹州联委会主席拿督黄保俊说,政府至今仍无法承认统考,虽然一些政治人物声称,承认统考只剩下一里路,但对他而言,却是已经无路可走,看不到前景。

他说,统考委员会是以开明态度看待统考,问题是我们的统考是否要根据政府的规定,特别是在国语及历史科目上。



“统考的历史科有自己的一套,我认为,当双方都有意见时,是否应该坐下来好好的磋商,这才是真正可以承认统考的方案。否则在这个课题上,只是没完没了,不是只剩下一里路,而是无路可走。”

他今日在《吉兰丹华校风采2》推介礼上,致词时这么说。在场者包括大会执法顾问陈子儒、余秀玲督学、韩诗韵督学及中色金矿有限公司执行主席林祥雄教授等人。

另方面,黄保俊说,土著权威党入禀法院挑战华淡小合法地位事件,显示相关政客为了上位,情愿牺牲友族。庆幸,董教总,包括开明的马来团体都支持华教。

他表示,在上述课题上,只是一小部分的人在反华教,因此华社与华教界人士不能以坚硬的态度去面对这个课题,而是要以温和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全体出席者在《吉兰丹华校风采2》推介礼上合影。

黄博谆:丹州推动华教不输人



《吉兰丹华校风采2》工委会主席黄博谆说,丹州华裔虽少,但在华教方面的推动却不输人,截至目前为止,荣获林连玉精神奖的,除陈子儒、黄崇锐与谭丽屏夫妇,还包括巴西巴力培华华小。

他坦言,丹州虽然只有15间华小、1间独中及2间华中,但是在收集资料方面的工作还是相当辛苦,主要是学校的人事变动及流动太快。

有鉴于此,他希望各校副校长能够肩负起记录的工作。

18所学校校长与代表接领特刊。

赖兴祥:历史与民族存在不可分割

林连玉基金义务秘书赖兴祥校长说,历史和一个民族的存在是不可分割的,它一直存在于我们之间,影响着我们未来要走的道路,每一所学校的发展变化,都反映着当时的社会思想和时代背景。这些历史的记忆需要持续的被记载与更新。

他说,《吉兰丹华校风采2》叙述了2016年至2018年丹州华校的发展点滴,让我们有机会重温社会民众为华校建设所面对的艰辛和所付出的努力。

他表示,当年出版的《吉兰丹华教今昔》和《吉兰丹华校风采》获得各界的肯定与赞赏,丹州联委会的持续努力,除发挥传载历史的功能,也提升了州内18所华校的兄弟情怀,有助于发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体现命运共同体的精神,这个意义是长远的。

他希望吉兰丹华校风采2,3,4 能够不断的延续下去,同时激励其他州属投入历史保存与维护工作。

他说,《吉兰丹华校风采2》在我国华教界,缔造了呈现全面且完整的州属华教史料的创举,这项工作,丹州是先行者,还没有后来者。最近听说已有一些州属的华教机构,准备向丹州同道看齐,出版州内的华教史,此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指出,考虑到州内华族人口的数目和人力财力的局限,吉兰丹华校史的出版的确不容易,他向丹州华教同道致敬,也为华教元老陈子儒当年的前瞻性看法和坚持敬礼。

“林连玉教导我们要以建设来回应破坏,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重要的建设,丹州的华教同道,以行动落实了林连玉精神。”

他说,《吉兰丹华校风采2》系统化的让丹州华校历史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和流传,让推动华教的后来者和研究历史的字者有书面的依据,了解每一阶段的华校成长历程,所谓“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这本出版物,让这两年的华教风采,得以展现和传承,其意义是重大的。

反应

 

灼见

市场规律牵动教育难题/胡逸山博士

市场经济规律的确是个很微妙的现象,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把它形容为一只无形的手,在奉行自由资本主义运作的社会里不能说是操纵,但至少显著影响许多社会经济、甚至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即便是被奉为立国之本的教育领域,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我国有关当局最大程度允许教育行业依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运作,加上适当的、主要是保证品质的监管,那么很多本来以为很难处理的、涉及政治较量的教育课题,也许都能迎刃而解,或至少不再那么棘手。

就说本地实施多年的公立大学固打制吧,每次都让入学固打不多的种族忧心仲仲,眼看学子们即便公共考试的成绩再优良,也难分配到所心仪的学系。而独中生的统考文凭不获有关当局所“承认”,就更别奢想得以入读公立大学了。所以当时有者就设法凑钱到国外深造,但也有许多优秀的学子就因没钱而失学,出来社会打拼,以后只好靠“社会大学”来“学习”了。

但后来有关当局开放高等教育行业予私人界来经营,情况就逐渐有了转变。从一开始,这些民营高教学府就不甘于自限予本地,而是勇敢地走出去,与外国的大学结盟办双联课程,让许多学子们得以在本地学府与外国大学本校分别读上1+2、2+1、1+3、2+2、3+1,甚至是3+0、4+0等年份组合的课程,不但大幅度地节省了到外国求学知的高昂费用,而且毕业时还得以领取国内外两校的证书,两全其美。许多家长与学子,从此就根本不再考虑到公立大学就读的选项,而是专注到此类私立高教学府就读。

我当年独中毕业时这类国内外双联高教领域还未趋成熟,只好直接到外国去深造,否则应该也会考虑如此的“价廉物美”的深造选项。而演变到当下,许多此类私立高教学府自身也已升格为完整的大学,不一定再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但即便如此,看来许多学子也还是趋之若鹜地要到这些本地私立大学就读,这从每次公共考试成绩放榜时,五花八门的教育展上各大小私立大学争相招生的场景看出来。如此一来,“固打少而没书读”的怪像,也就得以在很大程度上,被教育领域的市场规律进展缓解了。况且,说得更白点,对于雇主来说,更乐意聘请毕业自公立还是私立大学者。

但同样的教育领域的市场规律,却也影响在另一个相关的教育课题上,也就是独中统考文凭不被有关当局承认一事。这是一个长期以来扣动本地华文教育捍卫者的课题,而对于如我般拥有此文凭者来说更为如此。

高三班级几乎办不下去

但近年来却也观察到一个起码对我来说是个怪现象,即许多独中的学妹学弟选择在高二时报考大马教育文凭,之后就跳过高三不读,当然也就不报考高中统考了,而是凭着教育文凭,直接到上述的一众私立大学去读一年预科,之后就继续就读到大学毕业。

个别独中甚至面对高三学生寥寥无几,高三班级几乎办不下去的困境。坦白说,长此下去,独中统考所面对的问题或将超越被承认与否,及办下去是否还有意义的存在问题了。市场规律强大的运作能力,实在不容忽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