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东海大学
美得令人傻了眼!

名大师贝律铭之作——路易斯教堂。

据上海山水秀建筑事务所创办人祝晓峰口述(上海山水秀建筑事务所创办人),东海大学是他见过亚洲最美的大学,没有之一。

东海大学起源于微妙的历史点,那时正值息战冷战初期,美国教会从中国撤走后,在台湾注资创办的大学。由当时象征维持秩序的美国建筑师设计,当时的学校师资甚至还是中国各大高校流亡的华人教师。他们都说东海大学是经过计算的建筑。



我意外走入东海大学的路径也很奇妙,两侧一排排密集相依的小店,目光快速扫过半掩的铁闸,觑视昨夜闹市的余烬,烈日中冒出的我恰着不合时宜的迷茫,转身跻身于稀疏的人潮,越往后巷走,大家自然地穿越我眼中怪异的石柱群,直到脚下偌大的禁烟警示,才惊觉到自己意外踏入校园边界。

宛如置身公园,沿着小径走到庞大清水(Concrete) 建筑背面——图书馆,可笑的是这段校园漫步几乎都是在主轴线上从背面走到正面,缓坡由上而下。后来看回校园鸟瞰图,身处主导位置的名大师贝律铭(I.M.Pei )著作——路易斯教堂(Luce Chapel),被我以一种“着落平地”的下降仪式感朝圣。有趣的是中国建筑上都把建筑放在主轴线上,左右布局对称;但是你仔细看东海校园设计图,理应对应的图书馆和教堂却错开了,而所谓的主轴线变成可供行人漫步跨越的文理大道,左右两边的文理法农学院,前后交错放置,变成有前院。

按照三合院模式

结合了“中国四合院”和“西方修道院方院”的庭院特色,后来这个成了这座校园的形制(Prototype),几乎所有学院都是按照三合院,即四方基座、开放式门框、廊道、两侧一层建筑和二层主楼。

号称台湾最难建的建筑之一,以其抢眼的曲线从屋顶直达地面,为了契合当地特殊气候防震防风,曲线骨架以混凝土为材料,增加了建造难度。教堂保留了中空透明,让阳光能从三角顶端缓缓渗透覆盖内堂。三角顶尖朝天(上帝),多次被用于各种宗教建筑中,路易斯教堂也成了东海大学的符号。



草坪上有各种取景,搔首弄姿的游客们,而路过的大学生似乎已经对校内这种风气见怪不怪,转身就隐身在树林中。

三角外形,顶尖朝天,中镂采光。
文理大道的景观设计,构成了校园漫步最美的景象。
位于校园主轴线上最高处的象征性建筑——图书馆。
位于商街和校园边界之上,大家鱼贯穿越怪异的石柱群。
学院前方的前院,距离主干道一段距离。

反应

 

优生活

与自然共生共存 吃原始蔬菜修复土地

捕风捉景|何凯晶/自由职业设计师

槟城除了历史古迹和街头美食,更是一个被山水环绕的绿岛!

从北部的升旗山(Penang Hill)蔓延至岛屿中部的山脉,槟岛超过一半的土地被郁郁葱葱的自然景观所覆盖。在西南部,因为位于山的背面,故得名浮罗山背(Balik Pulau),与乔治市城镇 (Geroge Town) 的“好逛”不同,这是槟城“粗旷”的另一面,仅靠一条山路连接。

如此也得益于这里尚未经历大规模的开发,拥有着更多倾向于原生态的景点,如亲子休闲农场、有机农地、稻田、果园如榴莲园和豆蔻工厂等。

当然,这片荒地野林也吸引了不少数字游民 (Digital Nomad)和自然生态倡导者,盘踞在此探索和实践可持续生活方式。其中以苗田自然生态农场(Nada Natural Farm)最广为人知。

周末潜逃好去处

由一对可爱的夫妻自营的苗田自然生态农场,最初打造这个空间的原意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一个贴近自然的环境中成长。

后来渐渐地,从不对外开放的私人农场,变成只接受预约的小食馆。以自家种植的蔬菜烹煮,配上自酿的水开发酵乳(Kefir),再加上用餐环境暇意,伴着微风等候美食上桌的当儿,可以漫步小农院,或者到毗邻的马林都海滩(Pantai Malindo) 观赏日落,是不少人的周末潜逃。

这里也曾举办过不少露天小型不插电音乐会,入夜后的虫鸣蛙叫自动成为清新的背景乐,不失为一种田园特色。

5年打造食物森林

在不远处有个刚运行不久的新兴项目,旨在5年内打造一片“食物森林”(Food Forest)——火星计划 (Project M.A.R.S)(注1)——刚为种子库土屋搭好竹制屋顶结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全由志愿者“弄脏”双手完成。

所谓“食物森林”,简单理解为模仿自然森林的生态。它与常见的农场需要不停採割播种的方式不同,你不需要特别照料,因为森林本来就是自给自足的状态,因此也被称为“懒人农法”。

但是,这不意味着你就不需要打理,前期的系统建设工作相当耗力。

修复土地要时间

这片棕榈树占据长达15年的泥沼地,商业价值低使用率低,但是对于生态而言,修复土地的生命力需要的是时间而非盈利计算,这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大家将移除的油棕树作为堆肥,挖掘池塘建立一个水源系统,如今已经开始滋养不同的植物,大家主要借鉴泰国的Khoi Nong Na模型和合生农林概念(Syntropic Agroforestry),通过采用分层(Strata)种植来形成森林容忍性(Forest Tolerance)。

个体力量救地球

“食物森林”背后的发起人Pop和Chee,一开始先从改造住家开始,他们的住所位于牛汝莪 (Gelugor)市郊住宅区,与其他洋房相并,外观隐于废墟之中,被诺大的的树荫围绕,还不时有鸡啼声。

内里,却呈是另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从养鸡务农到柴火做饭,微型农场也仿照食物森林的概念,只有熟悉植物物种,才可以在看似野草丛生里辨认出几十种可食用的根叶。

吃“东南亚沙拉”

尽管不是我们市场面上常见的品种,但是他们莞尔,那是因为我们习惯食用西式沙拉,而缺乏对自己土地植物的认知,反而我们吃不惯的“泰式”野菜才是属于东南亚的沙拉。

他们也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即使是害虫也被视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只要其造成的损害不超过30%,就被认为是健康的状态,挑战了我们对务农的固有认识。

另一个角落则改造成 Grow Lifestyle Space餐饮空间,提供他们自己用天然酵母制作和土窑烘烤的素食披萨,还有自家种植的有机茶。

主动走入人群

Pop & Chee 秉持着推广教育的心态,主动走进人群,每个月他们会在兴巴士(Hin Bus Depot)和 Juru Autocity举办绿色市集(Grow Market),创建了互助的社群,也将自己所学的变成工作坊或课程,开放让志愿者和企业团建参与其中。

身边的人经常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到敬佩,然而他们并没有伟大地觉得可以拯救地球,只是从他们的身体力行实践中,我们看到了个体力量可以如何回应全球气候暖化和粮食危机。

注1:Project M.A.R.S 的字母个别对应: 减缓(Mitigation)、韧性(Resilience)、适应性 (Adaptation)和空间(Space)。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