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不仅是活着

老同学到新加坡来,我们几个死党小聚了一次。时间很紧张,主要因为大家分散在岛国不同方向,而且只有一天可以安排见面。两个妈妈级同学由女儿领着,一个太太让先生陪着,各因不同事故来到新加坡。消息传来,新加坡地头蛇老王和我安排小聚。后来还是老王精明统筹,找到一个中点站,大家从不同方向奔金文泰地铁站的翡翠小厨相聚吃点心。



没想到那么多年以后,4个姓郭的老同学终于齐聚了,算是首破纪录。想到以前在课堂上有人喊“郭!”的时候多人回头或回答的情景,依旧莞尔。我们是同学又同姓,自然要比一般同学更亲近些,互称对方“老亲”。500年前俺们应是一家,然后我们的祖先四处分散。到了我们父辈这一代,因方言籍贯不同而姓氏拼音有异,4个人4种姓氏拼音方式:Kek, Kuek, Quek, Gouk。这种怪异现象,新马人都习以为常,一看字母知道都是郭姓的拼音。倒是我的中国朋友觉得怪异,需要一番解释方能明白。这就是方言的多元魅力啊!

见一次赚一次

我们这一代人走到现在还能够与老同学相见,执手话旧展望前景,突然间觉得人生至此无憾。大家都说要多见面,见一次赚一次了。同学们都奔耳顺之年,孩子长大都走出去了,家里恢复二人世界。最关键是,今后的日子都是自己的了。这个时候大家都在做什么呢?有病痛的人所有的力量都用在抵抗疾病,能存活着就是巨大的成就。其他的人呢?一言以蔽之:努力活着。仿佛只剩下,只要还活着就是件很开心的事了。

后来想想,我们不要仅是活着啊。谁把条件定得那么低?光是活着就够吗?那与动物本能有何两样?听说人生60才开始,我们刚在人生第二段跑道启程,怎么突然间只剩下活着一件事?

记得多年前教当代小说选读课,选了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小说描述男主角福贵苦难的一生,学生都不喜欢这个故事。年轻人无法想象人生为什么可以那么“惨”。小说后来拍成电影,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和巩俐主演。看了电影学生有点懂了,其实更多是因为喜欢葛优的演技,他诠释福贵苦难的一生,神乎其技。巩俐当时出道不久有股清新的气息,她也真能演。演福贵的葛优也因这部电影获第47届康城影展最佳男演员奖。



能活着很好

后来余华受访讨论这部小说,对“活着”这个概念他说过:“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话我当时就不同意,很久都一直无法认同,总觉得人活着还有其他重要的意义。等到我接近福贵晚境之年,也经历过他所经历过的一些事情以后才有些明白。人真的是可以为活着这件事尽全力,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件最重要的事。小说发表于1993年,当时评论这部小说的人都认为,小说的精髓就是:没有比活着更美好,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活着很难,所以能活着很好。

跟活着相关的话题是人的价值。记得还在考虑退休的时候就有人说,怎么不继续做呢?各国不是都在讨论延长退休年龄吗?其实干不干退不退都是自己的事,别人的看法是别人的事。

有些人觉得只有工作能赋予一个人价值,一离开职场就完全失去自我的价值,甚至死在职场上也很浪漫。我没有那么浪漫,职场只是人生道场之一,不是唯一的。选择提早退休的人常说,我不要做到死。其实他是在说:我不做了但是我还要好好活着。其实你无需解释,你的人生你做主,应该什么时候退下来自己最清楚,最好的时刻就是对的时刻。在这个对的时刻要做的事情很多,当然首先要活着才能去做。

反应

 

商余

维京传奇/文戈

我们远征北欧,是追看电视剧《维京传奇·Vikings》种下的因缘。疫下3年足不出户,在家耍废追剧等待疫情过去,《维京传奇》就是那时看的。

3年时间的跨度与密度似乎与正常的日子不一样,宝贵的光阴突然可以挥霍,一心只想把那段诡异的日子速速涮掉。

3年里泡过的电视剧远远超过30年来所看电视剧之总数,很多剧目故事内容如今已经模糊,惟独《维京传奇》这部历史剧,却像植入式晶片那样无法移除。

《维京传奇》片头开始是一支船队缓缓从深不可测的峡湾滑出,背景音乐是Fever Ray的歌曲《如果我有一颗心·If I had a Heart》,唵唵喃喃如魔咒般流泻出来。

音乐以歌声和小提琴演绎,由远而近,从低低的呢喃到雄壮浩荡的爆发声势。歌声如怨如诉在峡湾上空飘扬颤动,场面宏伟震撼人心。

报复禁足3年之恨

每次续看《维京传奇》,都重复沉浸在片头和音乐所带来的撼动,百听不厌。低喃的唱词听着听着就被蛊惑了:

我若有一颗心,就会爱你!

我若有一把声音,就要唱出来!

黑夜过后我醒来,

我将看到明天有什么等着我!”

If I had a heart, I could love you. 

If I had a voice, I would sing. 

After the night, when I wake up ,

I'll see what tomorrow brings.

我对老伴说,疫情结束后我们应该到北欧峡湾看一看。说了多次,首先就把自己说服了。后来终于成行不免私心窃喜,也算是报复了被禁足3年之恨。

《维京传奇》是爱尔兰影业与加拿大历史频道合作摄制的历史剧,在爱尔兰拍摄,2013年在美国与加拿大两地同时首播。此剧描绘了维京人鼎盛时期的故事,主要描述斯堪迪纳维亚半岛的维京人朗纳尔罗德布洛克的英雄事迹。

他们是最早有文献记录的北欧海盗之一,曾经劫掠过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今英国)和西法兰克王国(今法国)。

剧中的朗纳尔原本是个维京农民,但是野心很大。他在妻子拉葛沙、兄长罗洛和好友弗洛基的协助下,成为首名率领部属向西航行的维京人,后来终于成为斯堪迪纳维亚国王。

个人对北欧情有独钟,也因为念研究院的时候涉猎北欧神话,其中一个小作业就是比较北欧神话故事和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套式结构。

维京人信奉北欧诸神,非常尚武。他们不畏惧死亡,认为人死了不过是到另一个世界旅行去了。他们相信如果光荣战死,灵魂就能进入天国阿斯加德(Asgard )的神宫瓦尔哈拉(Valhalla),勇士的英灵就能在那里饮宴欢歌继续过另一种生活。

《维京传奇》剧中就多次展演了战死的勇士神游到瓦尔哈拉神宫的场景。

一般人谈到维京人,想到的都是他们尚武好斗勇猛凶悍等刻板印象。其实,除了征战抢掠,维京人也是出色的航海家。

最早的维京人出海主要打劫西欧沿海的修道院,后来开始侵入其他欧洲国家。从爱尔兰到不列颠,从法国到东欧,都留下维京人的足迹。史料记录他们向西探险而发现了冰岛和格陵兰岛,甚至抵达北美。

朗纳尔死后,《维京传奇》故事继续上演他的儿子们的事迹,他的后代继续在英国和地中海地区探险。

个人的观感是,自朗纳尔和拉葛莎死后,整部剧的张力就走下坡了。看完第六季,也是最后一季之后,头脑里清楚记得的故事与情节依旧是第一和第二季的朗纳尔和拉葛莎的故事。

爱恨情仇极其暴烈

维京人的爱恨情仇极其暴烈,但朗纳尔和拉葛莎的爱情与婚姻道路上,也有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细腻情节。

饰演拉葛莎的加拿大籍演员凯特琳温妮克(Katheryn Winnick)把拉葛莎诠释得非常到位,令人觉得,维京人拉葛莎就应该是那个样子的。当然,剧中人物的原型和历史元素,都是加工敷演刻画,求其活色生香,传奇色彩浓烈。

维京人史实事迹很零碎,《维京传奇》也非严格意义的历史剧。作为普通观众,享受故事的戏剧性高潮之际,倒也无需对比史实挑出与史料不符的细节。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