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云端教案之我见/方城

一个学年即将过去,老师们大多都在学习如何把教案上载到谷歌课室——这款用来取代之前那只“青蛙”的网络平台。

教育数码化,教学用科技产品取代似乎已是不可避免的事了。电脑的普及使用,造成时下许多新晋老师都不太会写字,甚至有提笔忘了怎么写某字的困扰。师范学院在训练连教师时大概也不甚注重板书技巧了吧?当所有的教学工具都可以用人工智能(AI)来取代之际,老师们还有需要写字吗?字体不美就算了,写错的也大有人在。



论及老师写教案这一环,之前老师们手写教案及反思,至少能让老师在写的当儿,为每一天的教学进行思考。这就好像我们以前让学生抄写一样,学生们是必须思考的。

我手写我心,一个人的字体总难瞒骗过老师的法眼。当我们都用电脑科技代替教学,甚至是写教案时,我们是否想过:我们正慢慢与人隔离,转而与机器交流?机器是没有感情的,他不会有情绪,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无法注入“情”这个元素,那么人与人之间冷漠以对,对身边发生的事,除了会拍照拍照视频上传,完全是不会伸出援手的。近日在中国长沙发生百人坐看疯汉打死男孩的命案,就是最好的例证。

此外,用电脑程式写教案,不是简单的事,毕竟项目多,要求多,一节课的教案就已经是一张A4纸那么长了。

需要人陪伴非机器指导



试想:如果一个老师一天上课6节,一个星期27节的话,他需要花多少时间自己写教案?写完了还有心力去教导学生吗?尤其是大型学校,一般40人,一个人教五班的话,我想单凭想象就已经累了。然而,数码化教案还是必须做的呀,结果可以怎样处理?老师们聪明如此难道还不知道“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方法吗?于是,为了做而做,大家互抄教案这份“功课”,然后上载。

上载这工作,其实也可以“假手于人”,毕竟也看不出来。这样一来,教案的存在还有意义吗?写了什么和教了什么,其实真的是两回事。能够用爱教导学生的老师,就算没有漂亮详细的教案,也能培育英才。

中学生处于观念确立的年纪,他们需要的是人的陪伴,不是机器的指导;他们需要爱的力量,不是冷漠的机器图像!行笔至此,我突然有感我们的教育似乎很难再找到初心了,我们的下一代有抑郁暴力倾向估计也将日增!这,是何其可悲的事啊!

反应

 

言论

公道在哪里?/方城

最近,看了《二十条》这部戏,深觉它与去年爆红的电影《毒舌大状》的中心内容极为相似,都是为了宣扬捍卫正义而面对重重挫折磨难的过程。

戏的结局是皆大欢喜的,哪怕过程中戏中人物经历了多少苦难,又有多少人为了正义而牺牲,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捍卫正义、宣扬正义永远存在”这样的主题,当然是好的、是正向的思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它出现过吗?

我那青春期的孩子都会说:这世界没有公平、公正,在有权有势的人眼中,他们本身就是王法,就是公正!就算有立法执法机构,也敌不过这些人的威逼利诱。

这部戏中也有好多个案都是如此迫害受害者,让他们承认错误,并关进牢房若干年,而真正的坏人却逍遥法外!

对于孩子的想法,我很讶异,忙告诉他:有的,有的,你必须相信:天网恢恢,这些人终究会遭到报应的,也许不是这一世。(我说着时,自己都难免有点心虚。)

如果你看见霸凌、看见别人被欺负,你于是伸出援手,把施暴者打伤了。然后,你却被拘留提告了,因为你不是法律,不能动用私刑惩罚坏人!事发现场有很多人证,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出来作证。这时,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那么执法单位为了结案,也不会再开案细查的。于是,好人含冤,而沉冤还能得雪吗?也许会,但不知何时。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有些人面对这种不公,不断上诉,提出诉求,坚信正义公平存在,最后沉冤就算得雪,一般人还是一样觉得他傻。

如果你仔细观察,现在的社会已经没有太多这样的人了。

现在的人,大部分都选择明哲保身,能够不理就不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曾经在校园里,发生一宗破坏公物个案时,学校以几个人的说辞就断定某班学生是肇祸者,需接受处罚。学生要求调看监控录像也不被允许,为此,学生之中有人愤愤不平,有人则认为赔钱了事,不必再生事端!在校园这个塑造学生人格的地方,竟然也是这样处理问题的!这样下去,试想谁还会相信公义存在?或相信“法”绝对不可以给“不法”让步的道理?最终,所谓的公道正义 ,将沦落为戏里的情节,梦中的城堡,永远不会是生活中的现实!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