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乾隆时代,
是虚幻的盛世?

中国已故美学家、翻译家朱光潜在《克罗齐的历史学》所言,“过去史在我的现时思想活动中才能复苏,才获得它的历史性。所以一切历史都必是现时史……着重历史的现时性,其实就是着重历史与生活的联贯。”换言之,许多我们能接触到的历史读物,并非完整呈现与还原历史的真相,而更多的时候,其实就是历史编写者想透过历史的材料来告诫阅读者,他们想表达的意愿。

随后拈来,宋朝司马光编写的史书《资治通鉴》,其目的不过是巩固王权,以为君亲政,贤明之道为出发点来编写。当时的皇帝宋神宗阅读后,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书名:《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作者:张宏杰出版:重庆出版社

作者张宏杰简介:

◆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历史学博士。

◆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合作导师为秦晖教授。



◆现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出版《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等专著近20部,并有多部作品在港台及海外出版。

◆曾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辽宁文学奖”等。大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总撰稿。

◆2013年在中国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系列节目 ,收视率创年度最高。 

书的关键词◆乾隆盛世是逆人类文明主流的产物。

◆横向对比18世纪世界文明的发展,乾隆时代是一个只有生存权没有发展权的盛世。

◆纵向对比中国历史,乾隆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民众权利被剥夺得最干净、意志被压制得最靡弱的时代。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虽然描绘着乾隆时代的情况,试图总结当时代的得失,但阅读下来,难免会有种对现时代的强烈影射。

过去二元分化,非黑即白的年代,我们似乎很难去将盛世与饥饿这反差巨大的词汇联系在一起;但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与变化迅速,经常处在灰色地带的新生代,也早已对这种强烈反差看成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了。乾隆当政的时期,所管理的区域(包括今天的中国与蒙古等地),确实是当时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甚至可谓达到所谓的巅峰盛世。

粗略估算,当时大清帝国的GDP可说是占了全球三分之一,当时的欧洲列强都望尘莫及。所以,每每读到中国历史的时候,都会把乾隆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甚至也有人会去掉“之一”,而乾隆也在回顾时,自认自己是十全老人。

然而,问题在于庞大的经济总量,是否表达出大清帝国的底下,都是人人都能衣食温饱呢?不妨看看数据。当时欧洲的经济总量虽然远远低于大清帝国,但是工业革命爆发后,欧洲百姓的生活却有着显着的改善。就1808年(清朝已是嘉庆皇帝的时代)的情况来看,英国普通农民家庭的消费清单已经包括2.3加仑牛奶、1镑奶酪、17品啤酒、1英两茶等,这还不包括他们过去已经能享用的面包、猪肉和蔬菜等等。

清朝百姓粗粮青菜为主反观当时的清朝百姓,还是粗粮、青菜为主,甚至有时还需要采摘野菜度日。根据《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引述,当代英国农户一年收入扣除开销,还有剩余11镑(约合33两白银),但中国的中等农户一年却资不抵债,需要负债3两,而总收入也不超过33两。

这种物质上的高度反差,原因必须归咎于大清帝国精神面的缺失。事实上,除了先秦时代,我们从史书上阅读到的“百家争鸣”这种思想与精神面高度自由与蓬勃发展以外,从秦朝建立起来后,几乎都是高喊着大一统的帝王统治思想。而讽刺的是,清朝这个由少数族群满族建立起来的皇朝,却是这个大一统与专制统治思想形成至最慎密、最完善与最牢固的时代。

【文字狱兴盛 知识分子不敢言】文字狱的兴盛,让知识分子从敢怒不敢言,变成为了五斗米而折腰的考究分子。高度集权的统治,也让原本是“得君行道”以及“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理想局面,变成是培养出一群又一群自私、麻木、冷漠、对公共事务毫不关心,而只是屈服于皇权淫威的官员们。

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坐在高位的领导者不知道人间疾苦,也没有人在为百姓表达诉求,一个强盛的帝国,又能如何正常地发展下去呢?因此,所谓的国库充盈,四海臣服,威加海内,都只是一种帝王统治思想下衬托出来的光鲜假象。

留下更多烂摊子登峰造极的背后,不过是经历再一次的盛世大总结,但这次的总结,并没有为该朝代带来任何的政治遗产,反而留下了更多的烂摊子。毕竟,伴随着当时代欧洲社会都在加速推动艺术与科技发展,迅速改善百姓生活的当儿,而乾隆管治下的百姓,却因为高压统治,而失去了基本的创造力与活力。

试试想想,大清帝国的时代,我们有创造过任何如四大发明、四大名著等等的科技与艺术创作吗?有的话,那不过是延续之前朝代的作品,或者是依版刻制外国来的产品而已。一个没有创造力,而且还不断进行粗糙抄袭的朝代,又怎么能持续引领辉煌呢?

【鸦片战争 不一定带来醒觉】无可否认,乾隆盛世奠定了中国今天的版图,也推动了中国人口的持续增长。但乾隆盛世的背后,却让所谓的中华民族精神造成了永久性的创伤。这一过失,可谓远远大于乾隆时代任何一样功绩。

人口持续性的增长,带来的不是增加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具备创造力的人口红利,更多的层面,只不过是增加了可以进行农耕等粗活的劳动力人口。而版图的日益扩大,却只有容易被驯服、听话与忍耐力极强的人民,在世界迅速改变的浪潮下,一个强大的帝国,也将会是一颗看似坚硬的鸡蛋,一击就破。

专制政权的朝贡思维

大清帝国迎来的率先一击,正是乾隆皇帝去世后不足50年的“鸦片战争”。而鸦片战争,其实可说是一场迟来的战争。而早在乾隆当政的时代,就足以敲响这一场足以颠覆乾隆“十全老人”称号的战争。其背后的因素,就在于专制政权下的“朝贡”思维。

过往各个朝代的盛世,比如汉武帝时代、唐太宗时代、甚至明成祖时代,都有周边藩属国前来纳贡。这种思维在乾隆身上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因此,对于当时英国前来洽谈贸易合作,乾隆也在一群淫威皇权的官员们烘托下视为是朝贡的一环。最终的结果,就是英国使节拒绝下跪,乾隆下谕旨拒绝开放贸易。

乾隆“惩罚”英国使节,成为了当时社会欢呼的“新闻”。但乾隆不知道的是,这次的结果,是他,乃至整个帝国错过当时全球发展变化下,留给其帝国发展的最后一个机会。这次的拒绝合作,也是中国失去以和平方式开放中国经贸交流大门的最后机遇。

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而英国使节马戛尔尼这次拜访乾隆的行程,所留下的负面影响,就让欧洲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不用武力,就无法打开中国的大门。因为礼貌和沟通对中国人来说不起任何作用。既然把中国人定义为半野蛮人,那就意味着中国需要用西方的炮火之光加以照亮。”而当时马戛尔尼也认为,虽然并不主张马上武力攻打清帝国,但当时的清朝政府是应该被推翻的。

马戛尔尼的“仁慈”,救了乾隆的丰功伟绩,但实际上,是让中国,或者说当时的清帝国错过了觉醒的机会。

今天回顾历史,我们总会说,盛世之后的清朝,迅速走向了没落,所以无力还击西方列强的进攻。

但是,如果这场战争发生在乾隆之时,而战败的也是清帝国的话,中国会不会醒觉到,这并不是积贫积弱的问题,而为过去自身发展的缺陷做出关键性的检讨呢?

小结饥饿的盛世,这不只是发生在乾隆时代的现象。今天,许多国家迅速发展,GDP持续性的增加,但却忽略了贫富悬殊的差距越来越大。

当我们都在检讨着,是否要搞好经济来改善民生问题的时候,却几乎忘了,民生的问题,并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与体制出现了严重的失衡。人民的生活富足,或许就要从自由意志开始吧。

反应

 

商余

致平凡的我们/洪文杰

不晓得中国的纯职场剧,是否就是要灌上一个“平凡”的字眼,才能凸显其内容,就是纯粹地谈着“平凡”的职场生活。

两年前的《平凡的荣耀》如此,当前的《平凡之路》亦是如此。或许,加了个“平凡”,会让观众对那些职场“狗血”恋情的期待值有所降低吧。

《平凡之路》是继《狂飙》后第二部能让我继续追看的中国电视剧,原因无他,就是想纯粹看一部没有太多恋爱成分的职场剧。

这是一部以实习律师作为职业背景的电视剧,内容也带出了中国时下一些热门的元素,比如网络暴力、各类离婚案件、精神控制PUA等等,都起到了一定程度的警惕作用,但这里不再过多叙述剧情内容。

不变成讨厌之人

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张子贤饰演的荣柯律所高级合伙人杜飞宇,在剧情中后段,先后对两个人分别说过的同一段话。

这一段话的大致内容如下:

年轻的时候,都想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不变成自己讨厌的那个样子,就已经不错了。

杜飞宇第一次说这句话,是回答实习律师舒一南的提问。舒一南的父母都是法律界的精英,自己也是毕业于名校,但在职场之路却面对着重重困难,没有心之所向的发挥余地。在不断的职场冲击下,他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质疑,觉得自己即便名校毕业,但或许可能就此碌碌无为,平凡平庸地走过职场岁月。

杜飞宇的那一段话,安抚了舒一南困惑的内心。那是一段前辈说给后辈的话,一段想让后辈对未来发展有所释然的话。

记得大学毕业时的我,也是满腔热血,想要借着自己学习到,认知到的,去改变这个世界,去纠正这个社会,那种种我们看不惯的人事物。

但一路走下去,我们或许越来越发现到,要改变这个世界并不容易,反而看到身边的人开始跟随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走向那条自己曾经痛恨的道路。

摒弃梦想 原地踏步

十多年过去,看着一些朋友踏上迅速造富神话,也看到一些朋友从神坛跌落谷底,更看到一些朋友摒弃了梦想,但依旧原地踏步,苦苦挣扎。

如果我是舒一南,在那一刻,听到杜飞宇那句话,未必会如此释然。但或许是剧情铺陈需要,舒一南释怀了,想通了,选择热爱生活,不只是单纯寻求与追逐耀眼夺目、精彩动人的高光时刻。

相较杜飞宇对舒一南的第一次叙述,我更倾向于杜飞宇第二次的复述。这一次,他是在和平辈易帆律师在饭局上说出同样的一番话,而易帆则以“你太谦虚了”回应杜飞宇。

但这一次,更像是杜飞宇的自我调侃。

40岁真实写照

其实年约40的男人,做出这样的自我调侃,或许是自然不过。

在公司,或许就是中层主管,上有高管压力,还要兼顾下属的业务;在家,若不是事业心过重,还没有成家,就是上有老下有小,逐步被生活压力磨平。这也或许正是许多80后的真实写照。

但偶尔停下脚步,细细想来,不变成自己讨厌的那个样子,或许就真的已经不错。

但问题是,是我们没有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还是我们还未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呢?我希望是前者,但我们却很可能在后者的边缘游走着而不自觉罢了。

说罢,我们不过就是平凡之躯,即便拥有超人的意志,终究还是逃脱不了时代的洪流,默默甘于平凡。

但平凡不好吗?至少我们还在努力地好好活着每一天。

至于会不会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我想,选择变坏,也是一种艰难的选择;但相比起来,坚持那个初心,或许更加艰难。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