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南洋文艺】“麻坡女子临时白话剧团”敲醒女性的脑袋
(第十六篇)

槟城中街庆祝双十节之美丽牌坊,旗帜飘扬。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前,马来亚作为中国的大后方,戏剧发挥了最大的功能。为了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前途,戏剧创作者和剧团领导,选择演出的剧作赋予启迪民众、针砭社会、移风易俗,在艰难时刻,为华文学校的建设作出重要的贡献。

马来亚在英殖民地政府统治下,展开一系列的政治干涉和利益剥削,加强了华侨对自我“中国身分”,有了更强的自觉性。戏剧创作的思想和情感,也强调“中国性”。不管是英雄角色或贪婪丑恶的鲜明人物,能使观众认清和分辨真假善恶,导醒华侨身分自觉,这就是好的剧本。马华戏剧的发展,奠定了以“中国”戏剧元素,作为剧本创作内容的基础。



辛亥革命前夕,振天声剧团南来到马来亚演出文明新戏和白话戏,播下了革命戏剧的种子。随着中国时局的需要,演出的剧作唤醒了马来亚华侨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散播在各地的戏剧种子,开始吸收马来亚的养分(即华侨、华文教育、华团等)。在现实环境的孕育下,开始生根萌芽长成幼苗。

1926年至1936年,这时期的马华戏剧发展,华侨剧团已经开始能独立发展。在没有中国剧团南来的指导下,自发性地关注马来亚和中国两地的政治局势,附和社会环境的需要而演出时下的剧本。而且,马来亚的侨民,也已经了解戏剧能够动员侨民和组织民众,发挥戏剧的特殊功能。

孙中山逝世掀起华社海啸

当孙中山先生在1925年3月12日逝世后,不只震荡了中国,而且,也再次掀起马来亚华社巨大的海啸,华侨对于中国祖国的爱国精神和国族认同的意识形态,再一次地获得升华。这一次,马来亚华侨不需要中国南来剧团的带领,本地剧团已经能够发挥警觉性,意识到身为中国国民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高度表现民族身分认同



首先,为了表达对孙中山先生逝世的哀悼和纪念,在剧院内外张挂中国国旗,舞台上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演出前带领观众念“三民主义”遗嘱,戏剧演出结束后高奏国歌。这一切在剧场的行为举动,马华戏剧志士带领侨民,高度表现了民族身分认同与国家效忠精神。

例如,森美兰州知知港群英学校演出《异帽》时,礼堂中央是悬挂着孙中山先生24寸本身炭相一副。(见《南洋商报》,1927年10月29日,第20版)

霹雳州怡保杜克白话剧团,于江沙崇华学校演出白话剧《血掌案》时,剧场内有中国国民党党旗和国旗、孙中山先生遗像和镜镶遗嘱全文,两边还书写挂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见《南洋商报》,1928年9月1日,第20版)

霹雳州朱毛的培正学校演出白话剧时,全埠各商店悬旗结彩一律关门休业,学校大门也还挂有“祖国革命尚未成功,南洋侨胞仍须努力”的联语,旁衬以学生做的纸折灯笼及纸花,礼堂内高悬国旗及孙中山先生遗像,分挂小国旗及标语,另衬以纸花及生花,极为壮观。(见《南洋商报》,1928年10月17日,第20版)

演剧唤起侨胞集体的爱国精神,也敲醒了柔佛州的女性关心中国祖国。吴凤英、梁均豪、胡聘金、张玉清、丁淑珍等人组织“麻坡女子临时白话剧团”,认清戏剧含“是假是真,粉黛中原多面目”,“为民为国巾帼内亦有须眉”(见《南洋商报》,1929年1月12日,第12版),展现了高昂的民族精神。

(大众若有话剧史料提供,如剧本、演出特刊、剧照、剪报、剧团书信或徽章等,欢迎邮寄至8, Jalan Mas 2/10,Taman Mas 2,Batu 9, Cheras, 43200 Selangor。询问电话016-2322693,电邮[email protected]

反应

 

商余

吃苦,就是吃补——展望2023/沈国明

文图|沈国明(心向太阳剧坊主席兼研究员)

新一年到了,2023年第一期的〈商余〉特邀约一直努力不懈推广“戏剧运动”的沈国明,书写去年的斩获,以及对新一年的期待……〈商余〉诚祝读者:2023年,平安快乐!

2022年我所忙碌的工作内容:

抢救、收集、清理、归类、典藏,不停地在保存和整理戏剧文史资料;

阅读、梳理、慎思、书写、校稿,不间断地在发表马华戏剧学术文章;

催稿、校阅、编辑、排版、印刷,完成4册学术性马华戏剧书籍出版;

宣传、摆档、接单、包装、邮寄,书籍从厂房至读者手中皆亲力亲为;

拜访、交流、解说、分享和呈交计划书,积极地向各领域争取认同戏剧研究的价值;

写信、发函、联系、接受电台专访和报章采访,向社会大众发出戏剧文史的声音。

成立戏剧文化馆

同时,为了搭建资料研究中心和学术研究交流平台,正式落实成立“戏剧文化馆”;为了向大众传达唤醒和提高保存文史资料意识,到各地跑透透推行“金丝带”宣导讲座会。

以上这些,是我于2022年在“心向太阳剧坊”从事马来西亚华文戏剧任务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对于一些人而言,这些工作,是“工作”吗?

回想过去一年,我似乎没有变,也似乎没有“长大”,更似乎没听取长辈们的意见,依然不听话地、坚持己见地呆守在心向太阳剧坊,继续推行收集马来西亚华文戏剧史料的工作,甚至推动“金丝带”文史资料保存宣导运动,并已经陆续在全国大城小镇展开。

做戏剧演出有钱赚吗?搞戏剧研究,经费从何而来?这是身边朋友常会问的两道问题。这两道题目,却不是我所在乎的问题。我关心的是:戏,得要继续演下去;戏剧研究,得要坚持做下去。

为了让戏剧研究可以持续进行,建设一个资料中心是必要的。因此,打造一个资料库作为戏剧研究的场域,刻不容缓。于是,“戏剧文化馆”在大家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正式诞生了。该馆藏书万册,书籍含油印剧本、演剧特刊、照片、手稿等,这些都是心向太阳剧坊近年发起“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从各地收集而来。

另外,也有不少书籍是心向太阳剧坊成员近十年到中国和韩国巡演舞台剧,以及在中港台出席学术研讨会时,获得主办方和学者赠送。同时,剧坊成员也到各个地区的二手书店,购买大量的戏剧书刊运回我国。书籍种类包括戏剧理论、编导演知识、剧场实务、票房行销和各国戏剧史等等。

如何发展“戏剧文化馆”?我相信,伟大的“戏剧文化馆”不是靠宏伟的建筑来成就的,应该是靠多年累积的书籍和文献资料而形成。惟有不断地丰富馆藏资源,才能形成一所有分量、有特色的“戏剧文化馆”。

被看见和赏识

2023年即将来临,总觉得2022年过得比往年快,是工作太过充实忘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轻轻溜过,还是年龄大了开始健忘了?2022年,我获得第16届花踪“报告文学奖”首奖,给予了自己和心向太阳剧坊成员很大的鼓励和肯定。终于,我们的一些作品被一些人看见和赏识,戏剧研究也间接引起文史哲爱好者的关注。

未来的展望是什么呢?我仍殷切地恳请社会大众能够认可和接受戏剧文化工作者,我们不是吃饱没事干、不务正业、逃避现实社会的一群。戏剧文化,是我们的正业、职业。恳请社会大众支持戏剧文化工作者、给予我们实际的支持与帮助。我们真的不愿把太多的时间耗在无谓的社交活动,也不愿把太多的时间花在大量的联系和文书工作,结果换来一句:“我们没有拨款了!经费已经用完了!”

“吃苦,就是吃补!”心向太阳剧坊成立22年,剧坊成员一路走来服用了无数贴的“补”药。我们不怕吃补吃苦,愿大家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会做出成绩。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