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民族母语教育价值新论(上篇)/林国安

日前,由马来亚大学、玛拉工艺大学、博特拉大学和苏丹依德里斯教育大学联办的“马来人尊严大会”提议6年内废除多元教育制度,即关闭华文小学和淡米尔文小学,以达成国民团结目标。“马来人尊严大会”的这项提案,似乎在响应不久前首相敦马哈迪的“母语学校不需要”论。

当时,敦马哈迪首相接受某电台专访,认为我国不需要母语学校,因为这些学校无法让人民团结。但政府顾及华社维护母语教育的敏感性,不会关闭母语学校。



我国独立、人民当家作主超过一甲子,国家领导和高级知识分子的思维竟然停留在上世纪50年代,尊奉英殖民地时期“废除各民族方言学校,以确保国民效忠团结”的教育政策!当前国际社会普遍推崇母语教育教学价值,难道我国民族母语教育学校只能是消极的被动性共存?

提升母语文化意识

母语教育是最直接、最利便、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母语作为教学媒介语,是本民族促进身分认同、开发族群智力、造就民族文化繁荣进步的最普遍、最灵便、最有效的手段与途径。

这已为教育学界所公认和实践验证,无需赘言。笔者拟从母语文化意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思维品质等视角,反思民族母语教育的价值。

母语是用母亲的语言传达的、一个人最初学会的本民族共同的标准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也是一个民族的思想本体;母语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留根工程”,是传承民族精神遗产的生生不息的文化流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00年起订每年的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其意即在于强化各国人民的“母语文化意识”,坚定学生学习母语,传承并创新母语文化的信念。

各国母语教育无不让学生通过母语学习去亲近并融入其所承载的文化,自觉深植文化传统,夯实民族文化建设与创新,铸就母语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从而让民族文化的薪火代代长盛、永续辉煌。

提升母语文化的综合品位,是奠定优质教育的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2016年国际母语日发表献词指出:“母语在多语言方案中是优质教育的基本要素。这切合《2030议程》可持续发展第4项重点目标的落实:关注优质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使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技能、知识和价值,实现梦想,充分参与社会生活。”

马来西亚华社建设母语教育、发展母语文化,应该树立这份尊崇感和自信心。

培育母语学科核心素养

新世纪以来,世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包括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要求。

反应

 

言论

华文教育理论建设刍议/林国安

尽管上诉庭已经宣判国民型华淡小使用华淡语文教学没有违反联邦宪法,联邦法院也驳回有关败诉组织提交上诉的申请;教育部长法丽娜也宣称现行教育法令认可多元语文教育源流学校的存在,但是,近来仍有种族主义政客责问教育部允许“不同语文媒介、不同课程纲要”的母语学校存在,叫嚣关闭多元母语学校,实施一元化教育;更有大学教授大放厥词“多语源流小学助长族群偏见、阻碍国民团结”。

这一波“关闭多元母语学校”论和“多语源流小学阻碍国民团结”论,有论者认为是“对多语源流学校新一轮攻击”,是“别有心机的教育折腾”,群起论争。

但有关争议多见于报刊言论版,偶闻华基政党领袖零星呛声几句。至于华教组织机构这回倒是“噤若寒蝉”,似乎陶醉于法院“标杆式判决”,或对“老调重弹”充耳不闻。

基于《联邦宪法》精神和华人公民地位,华文小学是顶天立地的庄严性存在,而不是消极的被动性共存;华文小学的存在,也是华文教育事业发展的根基。

华教发展仍存局限

上述种族主义者和别有居心者对华小定位的质疑与歪曲,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内政治与形势的变化,客观上仍存在对华文教育发展这样那样的局限。

不仅华文小学企盼“平安建设”(参见拙文《华小企盼“平安建设”》,《南洋商报》言论版,2023年11月28日),华文教育更亟需加强理论建设,以应对形形色色的舆论挑衅。

加强华文教育理论建设的途径,无非是深化对华文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华教界对华文教育教学研究认识不足、力度不够,尚有偌大空间待发掘与深耕。例如华教史的研究似乎满足于那一两本“华教两百年奋斗史”,认为其它没有什么值得论述的了。

实质上,华教史研究除了历史的叙事,还需结合教育发展思潮的视角,从教育活动、教育现象深入教育事件本质的论述。

这是当前华文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和研究成果质量的问题。其次是母语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当前我国华教组织机构仍沿用上世纪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取缔教育歧视公约》和关于防范歧视和保护少数民族权利的建议,作为维护与发展母语教育学校的理论依据。

整合华教研究资源

其实,近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关于母语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例如“国际母语日”倡导“母语文化意识”,“可持续发展教育”以母语为优质教育基本要素,《世界语言大会苏州共识》确认母语教学的教育价值功能,都是用以论述母语教育教学优越性、民族语言文化传承、身分认同、族群智慧开发、中华文明分享的坚实理论支撑,以及批驳各种悖论的指导思想。

还有,目前我国华文教育研究态势比较零星,研究者多为“个体户”,单打独斗;有者倾向学术探究,有者流于高谈阔论,一些选题也未必切合问题解决需要。华文教育教学研究亟待整合,发挥作用。

欣闻新纪元大学学院成立华文教育研究院,或能为研究者提供平台,整合人本资源,有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外华文教育教学发展态势;树立数据化意识,采用大数据挖掘华文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人、语言、文化、教学等方面的特征,发现其中规律,构建华文教育理论体系。

另一方面,这个华文教育研究单位,可整合各方教育资源,进行华文教育专项课题研究,如“华文教育发展思潮研究”、“跨文化教育情境与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研究”、“华小非华裔学生学习问题与对策研究”等,以形成一批有应用价值的智库型研究成果,助力华文教育理论建设。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