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美人权法通过 港暴民有了靠山/陈文坪

美国众议院10月15日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支持香港抗议者的措施,其中包括要求美国总统,每年点名并制裁香港侵害人权人士。

该法案目的是审查香港自治权,以维护美国及其他国家在港的安全及自身权益。一个国家可以制定自己的法案在其他国家施行,这不是干涉他国内政又可称作什么?



随着这一“法案”的通过,香港那些暴民会认为现在有美国作“靠山”了,将会更加肆无忌惮的挑战香港法律,甚至更加凶暴发起抗议活动。

美国众议院的这一动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必将遭到中方的反击。美国先前军售台湾、批评中共在新疆的人权问题,现在又对香港插上一脚,分明是麻烦制造者;不但给中美关系蒙上阴影,也无助香港社会的稳定,更有损美国企业/商会在香港的根本利益。对于特朗普会否在法案生效后,实行“年检”香港人权?值得多加观察。

然而,作为管治香港社会的特区政府,如何应对美国众议院这一“发案”?却必须全盘考虑,以免再有闪失,让香港社会滑入动荡边缘。

港府错失良机



自6月份反逃犯修例后,至今已4个月余。港府虽作出撤回修例法案,但抗争还是无法平息,反而越演越烈。可以这么一说,港府行动缓慢而错失良机。

特区政府虽及时“补救”,推出“禁蒙面法”,却引起更大反弹;暴民对公共设施的破坏、攻击警务人员、随意纵火、围堵不同政见者等层出不穷;香港街头的周末成了催泪弹硝烟四起的场面。可是,暴民全副武装及无惧的画面,继续向全世界传送。

港府“仓促”推出这一措施,却没有民生配套出台,让全球最好之一的香港警队疲于奔命,造成警民冲突不断,警民互信受到严重冲击,信任度甚至坠入峡谷底。

进一步地说,港府欠缺周详的计划,“禁蒙面法”匆忙间赶路,除了各界反应不一,警力配备及调动也不够理想,导致暴民公然挑战法制、法治,大搞破坏,而让人感叹东方之珠出现无政府状态。

香港将在下个月举行区议会选举,民主的抗争,短时间内是无法平息的。一些自称“民主人士”的抗争者也想利用这一机会混进议会,港府或选举委员会如何应对?不但需要智慧,更需要政治眼光。

港府过去处事的“慢三拍“,受到各方的批评。正如香港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10月14日撰文称,特区政府处理反修例风波“软的不行,硬的也不行”,并认为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的弱点是优柔寡断、刚愎自用。

过去的已成历史,如何把握当下?是林郑特首必须加以扭转的。在作决策时必须让港人看到果敢的一面。

须调整政策

港府在面对外部势力来势汹汹,如末代港督彭定康公然批评林郑推修例的“疯狂说”、欧盟加拿大联合声明支持香港自由及自治,这些外国势力的干涉虽让香港形象受损,但相信港府是有能力应对的。

在外力纷扰下,面对内部暴力抗争波涛汹涌、汽油弹、利器、土制炸弹于周末不间断在街道上、地铁站、百货商场上演;每一次暴力破坏都是对香港社会以及市民多一层的撕裂,港府如何因应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现在,美国众议院通过香港的人权与民主法案,这将让美国利用这一法案牵制中国与香港。因为,香港是以独立的关税区与美方签订贸易协议的,虽不至于被美国取消独立关税地位,但这一“魔咒”在上空,却对港府的形象是不利的。

随着美国公然干预香港事务,港府除了站稳脚步以外,也许需要在政策上作出调整。在采取“软的更软,硬的更硬”的手腕时,林郑领导团队敏锐的政治眼光,不能再欠缺了。

反应

 

言论

开启新篇章 任重且道远/陈文坪

5月8日,第五届香港特首选举在“一人模式”下顺利举行。唯一候选人的前政务司长李家超在共有1428人投票中,获得1416张支持票,另有8張不支持;4张废票、投票率為97.74%,支持率99.2%当选下一任香港特首。

李家超当选是没有悬念,更是意料中的事,毕竟是唯一候选人,加上选委都是特别遴选出来的。香港选举与大陆已没有差别,都体现在“一国”下。

李家超是历届特首当选得票率最高的。高票当选不难,但他难的是,大家对他当选特首有更高的期待。

有投票权的1500位选举委员,每个选委都有自己的不同目标、代表着不同行业,也有不同诉求。高票胜出,说明大家对特首有所“要求”。

但特首是难以满足所有选委的。现在大家都高兴投票,但一二年后,或者二三年后,特首与港府在施政中无法满足自己的要求,那就会很失望。也就是人们长说的,希望越高,失望就会越大。

组阁成先决条件

李家超当选特首后,不到二个月就得上任。组阁成了特首的先决条件。没有政党奥援的特首,在组阁方面,只能借助建制派政党的支持。但各建制派也有自己的议程,不像民主社会自身的政党可以上下协力。而香港选委中,许多都有团体、政党背景,如何平衡或用人,说特首没有难处是不可能的。

李家超当选后在记者会上强调,除了组建新班子外,上任后会优先处理房屋问题。他也重申,政制改革并非其工作的优先项目,但《基本法》第23条立法就一定做,他会与政策局及法律专家研究实际内容,适时推进。

其实,无论是房屋问题或第23条立法,都不是新一届政府的首要任务。前者是一个须长期展开规划、计划的,而非短期就能马上解决的问题;而后者并非新政府一上台就去推动的要务,比23条立法有更迫切的工作等着特首、港府去推动与进行。

港府班子保安局长出身的李家超应比谁更清楚,修例风波所引发的社会动荡的“内在因素”。在自身还没有执政成绩下,就冒然推动第23条立法作为港府的首要任务,其风险是须“赔上”自身的政治前途,以及港府的管治威信。不得不慎之,不可重蹈覆辙。

4月29日,李家超公布他的四大参选纲领。即土地房屋提速提效提量、强化政府治理能力、提升香港竞争力,以及关怀社会和青年。

在这四大政纲中,为土地房屋供应提速提效提量是好事,但短期内是不易达到的目标。需要中长期的规划。

至于提速提效提量的“三提”,他没有细说。也就是所谓的量化。如用数字说明,让港人可以更清晰港府的施政。也可检验政纲是否实现。

不过,在“未有配套的公屋项目上,容许居民选择是否提早入伙”,是不宜推行。这将影响整体建设速度,也让外人、港人造成不同观感。这或许造成欲速则不达的现象。

首要强化治理能力

在这四大政纲上,相比于其它三大政纲,“强化政府治理能力”,应是李家超及班子在接手后的首务与须要加强的。这也是四大政纲,其中一大领域最容易彰显执政的成绩。

李家超出身于公务员,深知香港公务员制度早已建立起来。其公共行政效率也是有目共睹的。只要在各部门用人得当,港府释出“宽松”的环境,调动公务员积极性是相对容易的。

只要公务员在执行政策上发挥效率,港府的治理能力在短时间内是能让港人有感的。

特别是在防疫政策下,除了与国际社会连通,也积极推进与大陆通关,两者缺一不可。这就可以体现特首与港府的治理能力。因此,特首必须依赖香港公务员,加强与市民的沟通,让施政更加顺畅,让民意来“压住”一些小集团的利益,以减少对施政的阻碍。

无论如何,让市民生活有幸福感是所有政府所追求的施政目标,利用现有公务员优势推动政策是取得执政政绩最有力的保证。恭贺李家超当选下一任特首,期待他如参选口号“为香港开新篇”的视野。然而,开启新篇章,任重且道远,须港府班子全力以赴。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