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独家】校长:具自主性影响不大
独中料维持分选修科

蔡亲炀

(芙蓉15日讯)明年起中四不分理科和非理科,州内两所独中校长意见各异,不过他们还是认为很多独中会维持现状,在中四分选修科。

受访的独中校长,一方认为措施仓促落实,同时促使理科生不选择理科,最终削弱理科生人才,另一方则认为尊重学生的想法与选修兴趣,让学生更具自由度选择自己喜欢及感兴趣的科系。



芙中校长蔡亲炀博士反映,理科课程与考试较深,以及就业问题,导致选择理科的学生人数愈见减少,若上述政策落实,只会减少理科专才。

多一年探索课程

波德申中华中学校长张永庆博士透露,高一不分选修科系能让学生多一年探索课程,加深对课程的兴趣,否则太早选修科系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不过,两校校长认为,由于以上教育政策的细节详情尚未宣布,因此很多独中会维持现状。

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日前透露,中学标准课程(KSSM)明年起在高中落实,中四生不会再有理科或非理科之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倾向选修科目。



届时学生将根据所选修的科目安排课室。

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于今年2月说,政府学校不会再有理科和文科之分,他认为知识是一体的,它不能被划分,而应该被整合。

师资是否足够?–芙蓉中华中学校长·蔡亲炀

教育部作出不分理科非理科的政策宣布容易,但却不容易落实,而且这项措施只会削弱理科生人才,甚至促使理科生不选择理科。

毕竟中四理科、文科及商科分科已久,突然来个大转换,教育部已准备好了吗,还有师资是否足够?我举例过去是商科与理科6对4的师资比例,但是一旦中四不再分理科,将形成8对2的比例。

随着商科学生增加,届时还会面对教材、设施等问题;我认为教育部不该仓促落实中四不分理科及非理科,至少也该让学校适应及对有关政策做好充分准备。

选修理科的学生主要是看成绩尤其是数理水平,可是芙中还是有小部分理科学生在高三后,转向商科,而且更有理科生在清华大学选修商科的例子,因为他们的逻辑思考佳。

目前芙中有2班理科、1班文科及5班商科;以基于理科课程及考试较深选择理科的学生人数愈见减少,二来就是未来的就业问题。尽管未来将会是人工智能(AI)时代,但是还是需要逻辑思考。

为了让理科与文商科平衡发展,相信很多独中都会选择保持目前的理科、文科和商科选修科系情况,或是保持观望态度。

张永庆

尊重学生选修兴趣–波德申中华中学校长·张永庆

独中是走双轨制,也就是兼顾统考和政府考试,如果教育部于明年起落实中四不分理科或非理科,我校还是会保留现状,因为学生已选出明年要选修的课程。

独中有自主性,对于教育部欲推行的新措施影响不大,学校原有制度依然能应付考试;目前波中只有1班理科班,3班商科及1班美工班。

我认为中四不再分理科或非理科,是民主化的做法,也尊重学生的需求与选修兴趣,包括艺术与阅读,更具自由度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及感兴趣的科系。

高一不分选修科系能让学生多一年探索课程,加深对课程的兴趣,所以延迟选修科系较好,否则太早选修科系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部落实以上改革大方向,也与董总的改革教育大蓝图的概念相符,不过课程与教师的分配是首要安排的工作。

基于落实的细节详情尚未宣布,因此很多独中会维持现状;对于以上措施的落实相信也不会减少理科系学生,学校也会加强学生学者理科的认知,并通过初三评估考试(PT3)作为参考及训练特点,让学生掌握好思维逻辑。

反应

 

灼见

【灼见】毁灭创新 勇敢变质/胡逸山博士

上篇谈到,其实如果允许市场经济规则更充分运作,而非人为、蓄意知易行难地去干预,那么好些即使多年以来看来棘手的社会政治课题,几乎都能得以迎刃而解,而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

我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当局允许商业化私立大专院校的运作,已然演变成为本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一大功臣。然而,有利也必有弊,例如越来越多独中生选择不考高中统考,也不等高中毕业,而是在高二考了大马教育文凭后肄学,转读上述私立大专院校的预科班,过后直接进入这些大专,或与这些大专有双联课程安排的外国大学就读可也。

如此一来,不但独中的高三有些因为学生人数不足而办不下去,甚至连常被华社视为重要的文教课题,例如政府承认统考文凭与否,也不再受到许多家长与同学们的在意,因为,这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然被市场需求所“超越”。一些独中为求生存,也必须顺水推舟地另辟教育新天地。

转型可负担私校

一些别出心裁的独中,想要逐渐转型为更可负担的私立学校(其实独中在政府眼中本来就是私立学校的一种,只不过是非营利的),因为眼看许多家长基于对公立学校欠缺信心,都忙不迭地把孩子送往昂贵国际学校或私立学校,那倒不如打造出一个更可负担的私立学校版本,总能吸引到一些家长,基于性价比高的选择。这说白了就是一个市场定位的实践,其经济效果的高低,应该很快就能见真章。

也有一些较为谨慎的独中会为高三“加料”,或更贴切来说是提供教育“自助餐”,要考高中统考当然欢迎继续考,但也可兼考或转考如A水平或其他国际上认可之后,可直接就读大学的一些文凭考试,包括一些通常只在国际学校或私立学校的考试等,以吸引同学们留读高三,或吸引家长把孩子送到这些独中就读。

这也是市场经济促进创意,甚至是如著名经济哲学家叔本华所谓的“创意性毁灭”的一种做法,其实是推进经济(以至教育)转型升级的“妙方”。

华文水平为卖点

有的独中,顺应着国际上学习华文越来越重要的趋势,以相对高超华文水平为“卖点”,努力招徕来自国内外,有志于让孩子得以更好地掌握华文的家长们,送孩子到这些独中就读;又或主要来自国外,想要孩子能比在当地能掌握到更好英文的家长也把孩子送过来就读。总之就是充分发挥独中多年以来所强调的三语并重教学方针,使其得以真正的发扬光大,让独中得以浴火重生、再创新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在近年来好像越来越敏感的另一项课题,即越来越多非华裔在华校(包括独中)就读的考量,是否会引致华校“变质”。在我成长的沙巴,一般华校都有许多友族同学就读,尤其是一些在乡区的华校,更是有着七八成的非华人子弟就读,所以我们都已习以为常,不觉得是一项问题。

当然,这其实也是一项市场经济运作的体现,因为华校办得好,所以才会吸引友族甚至国外的家长送孩子来就读。即使在社会政治层面,这也是促进多元族群、多元文化的国民团结融合的一大工具。

如果有一天华校真的“变质”了、变得更差了,那么市场那只无形的手也会令到华校不再成为家长的首选。所以我们不应恐惧“变质”,而是要哪怕是毁灭性创新,也要把华校的品质变得更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