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贸易战难解
美联储官员忧虑与分歧日深

(纽约10日综合电)美联储今年两度降息,期望替经济注入强心针。今天出炉的会议纪录显示,美联储官员9月集会时忧心企业投资降温,恐冲击民间就业与消费,但官员对未来政策走向意见不一。

在全球多国贸易关系紧张,企业因观望而投资缩手的情况下,世界经济面临重大挑战。美联储7月底调降基准利率,逾10年来首度降息,官员9月中集会时再次决议降息1码(0.25个百分点),将联邦资金利率目标区间降到1.75%至2%。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9月17至18日例会纪录指出,从7月底到9月中,投资支出、制造业生产和出口长期疲弱的现象更加明确,官员忧心,投资、贸易与制造业走弱形成的不利因素,最终可能削弱近年扮演美国经济中流砥柱的消费支出。

纪录写道:“经济面临的风险之一在于,近期企业资本形成、制造和外销活动疲弱,效应可能外溢到他们的征才决定,对家庭收支产生不利影响。”

这场例会落幕后公布的9月经济数据,令投资人更加担心美国经济在贸易战线拉长下的前景。供应管理协会(ISM)的美国制造业指数创10年来新低,服务业指数也降至3年低点;非农业就业人口增加13.6万人,比市场预期少了近1万人。

经济数据欠佳照理讲应拖累美股表现,但美股10月头两个交易日大跌后逐渐回稳,主要在于投资人更加笃定联准会官员月底集会时将再次决议降息,防止美国经济进一步走弱。

不过,FOMC近几次例会显示,美联储官员对以降息支撑经济意见愈来愈分歧。



7月底,波士顿联邦准备银行总裁罗森格兰与堪萨斯市联邦准备银行总裁乔治主张利率不变,投下反对票。9月中,除罗森格兰与乔治外,圣路易联邦准备银行总裁布勒德主张降息2码,也投下反对票,只剩7名官员赞成降息1码。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周三在丹佛出席美国全国企业经济协会(NABE)年会时提到,美联储曾在1995与1998年两度在几个月内3次降息,当年经济在政策宽松下重获动能、持续扩张,美联储今年降息也是着眼于此。

鲍威尔坦言美国经济受全球贸易、制造业景气降温等不利发展威胁,但不认为短期内会陷入衰退。他说,美国经济成长略微放缓,但有可能只是在凝聚动能,没有理由扩张无法持续下去。

FOMC例会纪录显示,美联储官员对经济大致乐观,同时留意到贸易战以外的风险。多人提到,部分统计模型暗示近几个月经济陷入衰退的机会已“显著增加”,但有些官员强调,解读这类统计模型并不容易。

反应

 

国际财经

避开诸多经济限制 人民币却难逃美联储引力

彭博社专栏

在贸易战的年月中,中国找到了避开美国对其经济施加各种限制的方法——从对最新手机芯片的限制到伊朗石油制裁。但即使是北京,也无法轻易摆脱美联储的引力。

经济学家从中国本周的经济数据吸取了两个教训。首先,虽然今年年初经济增长的步伐健康,但可能需要更多刺激措施。

其次,中国人民银行越来越难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实现这一目标。

原因如下:尽管中国正在对抗通货紧缩,但美国通胀顽固,美联储推迟降息;这让美国10年期国债与中国国债的收益率差创下纪录高点。正设法捍卫人民币的中国如果降息,将进一步扩大这种差距,令已低迷的人民币更加承压。

BCA Research首席新兴市场和中国投资策略师亚瑟·布达吉安表示,该国政府目前更重视的是汇率稳定。

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本周指出,随着美联储推迟放松政策,亚洲大多数央行今年启动降息的时间也会更晚,如果降息的话。

即使在日本央行17年来首次升息之后,日元兑美元已跌至34年新低,从印尼到韩国等国也介入,以支持本币。

中国央行自8月以来就未调整目前为2.5%的1年期政策利率,尽管居民消费价格几未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已经连续1.5年下降。经济增长由工业和出口挑大樑,家庭支出则因房地产危机而受到抑制,更便宜的信贷将有助于支撑国内需求。

优先捍卫人民币

但从去年开始,捍卫人民币比以往具有更高优先次序。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中国最高领导层承诺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习近平今年早些时候则强调,金融强国要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即中国需“强大货币”。

所有这些都促使中国央行自去年底以来开始使用中间价。TS Lombard认为,中间价等于在1美元兑7.32元人民币的水平上划了一条线。

许多分析师预计,这项策略将持续下去,尽管央行本周让中间价跌破窄幅区间。

Absolute Strategy Research的新兴市场经济学家亚当·沃尔夫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可能希望市场能够像2023年底那样帮了大忙,当时美元走软,中国央行因而能停止干预。

捍卫人民币意味着中国央行得采取其他工具来实施货币宽松,而非降息这种更直接影响人民币的举措。

华尔街分析师正在推迟中国央行降息的可能日期。摩根史丹利经济学家将预测从第二季推迟到第三季。瑞银集团不再预计,央行年内会下调MLF利率。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