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英雄奖3.0/视频】3年接载脑瘫同学
查美雅跨种族送暖

查美雅受访时忆述和陈晶晶一起生活的大学岁月。

为了成为“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她在四十不惑之年重返理科大学报读社会科学系,却没想到这个因缘编织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现任职义工的查美雅,基于当时是班上的“长老”级学生,义不容辞协助同系脑瘫同学陈晶晶,而这个善念,让她俩筑建了一段美好的忘年情谊,成就一段跨越种族藩篱的美事、造就查美雅日后朝完善残疾人士社区的善行。



查美雅成为《南洋商报》与隆雪中总联办的“英雄奖3.0”其中一名得奖英雄,当之无愧。

查美雅42岁重返校园读书,当时又已有6名孩子要照顾,从来没想过要与同班小辈打交道。不过,当看到初来课堂报到的晶晶行动不便,口齿不清,却有顽强的求学意志,心里为之动容。

本着赤子之心,当晶晶在500余人齐聚的讲堂里向大家发出求助信号,说明本身情况希望有人可以帮忙载她上下课时,她毫不犹豫就伸出援手。

为接送改选修科



“我跟朋友说,自己毕竟是班上‘长老’级同学,若袖手不管,哪里还能继续学习下去呢?再说,晶晶和我最大的孩子也就只差几岁,就像我女儿一样。”

从那天起,查美雅就扛起了3年6个学期载送晶晶上下课的责任。甚至在第二个学期,两人需抉择选修科时,她也按晶晶意愿一起主修人类社会学,副修心理学。

“如果我们报读学科不一,就无法一起上下课了,所以我就报读了和她一样的科系,我们只有两科是不一样的,即我选修旅游和高尔夫球课,晶晶则选修法律和中文课。

“这比较方便我们一起上下课,再说,我‘年近半百’才返校上课,可说只是来‘玩玩’及作为孩子学习榜样,相比之下,晶晶还有大把前途,对我来说,选读什么科系,都不是太大问题。”

查美雅非常细心看顾陈晶晶(右),尤其途经楼梯处时都会小心嘱咐,避免她跌倒。

折翼天使成学习榜样

折翼天使因身体残缺,容易心存自卑感,若人们愿意扶持一把,他们绝对可自力更生,反之和他们接触,也能让大家发掘和学习他们的各项优点。

查美雅说,残疾人士非常需要他人扶持,以晶晶为例,她会有态度固执和情绪低落之时,比如面对家庭困扰时会申诉想休学,但只要鼓励和安慰一番,她很快就会重新振作。

“毕业后,晶晶也常抱怨年龄增长,行动变得缓慢,让她感到很忧虑,所以我时常联系她,鼓励她,让她安心生活。”

她说,晶晶不能使用拐杖或四脚拐杖,坐轮椅也需要他人推动,不过却很坚强,大学毕业时不但成绩标青,还获得大学颁发最佳学生金奖。

“晶晶常到我家玩,所以我的孩子都认识她,我也常跟孩子说,晶晶姐姐做得到,你们就不要说做不到。”

她觉得晶晶的好学应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以激励更多残疾朋友努力向学,但也常感慨若本身当年没有离开槟城,或可提供晶晶更多帮忙,甚至让晶晶完成博士学位。

感染残障同学

成立爱心俱乐部

晶晶是理大录取的首位脑瘫学生,她好学不倦,因行动不便,查美雅常伴她身旁,俩人经常在校园各处走动,包括图书馆、阅读室、电脑室等都可看到她们的身影。

面对设施不便,她们向理大管理层提出和反映,要求改善,校方也很愿意聆听她们的心声,甚至应她们的要求,提供一个拥有电脑室的空间让晶晶可完成作业。

协助学校改善不足

为了援助陈晶晶,理大管理层作出的相应调整,也间接让校园其他残疾同学受惠,甚至还因此成立了爱心俱乐部(Club Penyayang),凝聚及帮助该大学更多残疾学生。

“这实在是意料之外的事,但有了这个俱乐部,我们可以向校方反映更多残疾障同学的需求,协助学校改善不足之处。”

她说,理大提供晶晶很多援助,毕业后,教授也协助她以合约方式在大学里工作,但查美雅最希望的是晶晶有天能获录用为正式职员,生活更稳定和有保障。

查美雅获颁发英雄奖时,陈晶晶也特别出席颁奖礼,和她一起分享荣誉及喜悦。

陈晶晶用生命影响生命

激励查美雅更投入助人

晶晶是少数坚强学习的残疾人士,如今更积极回馈社会,到槟城脑瘫中心为患病孩子提供帮助,她的真善美激励了查美雅,也让后者退休后,更积极投入推动维护儿童权益的工作。

查美雅说,未遇见晶晶时,她也积极参与社区福利义工,但却鲜少见到如晶晶一般突出的残疾人士;如今,晶晶还常回到本身最初学习的槟城脑瘫中心协助他人。

“晶晶希望改变社会人士对脑瘫孩童的观念,同时立志向年轻夫妻宣导接受这些孩子的到来,帮助这些家庭的孩子独立自主生活。”

她说,我国社会对残疾人士的接受度低,很多家庭一旦生出残疾孩子都如同世界末日降临。

“而且,目前推动残障培训和发展工作的人,多数皆因有类似家庭背景,可是我们更希望未来能够鼓励更多人尤其是健全的民众,也能自愿和主动参与协助残疾人士。”

查美雅一向积极参与教育、学前教育、还有社区义工等工作,如今则更专注帮助争取儿童权益的工作,比如孤儿、无国籍儿童及残障孩童等,主要希望他们能获教育。

与儿女比赛当义工

“我国沙巴州最多无国籍儿童案例,我常飞到该区帮助和培训当地人,协助他们提供孩子教育培训。”

她笑称自己现在常跟孩子比赛,看看谁飞到最多国家去参与义工活动,并且也在家中的世界地图插旗占“领地”。

查美雅欣慰6名孩子皆学有所成,其中两名女儿更继承衣钵,从事学前教育行列,另一名儿子虽毕业于戏剧系,但也积极参与义工活动,尤其到医院为唐氏症儿童表演等。其余3名孩子也分别从事设计和培训行业的工作。’

英雄奖发掘真善美

查美雅认为,英雄奖让人发掘世界的美,尤其马来西亚人的善心与善行,人与人之间互助的真善美,因此对她而言,本身贡献微不足道,但一经英雄奖表扬,却能让国民看到各族之间互助的团结力量。

“英雄奖3.0 ”是由《南洋商报》及隆雪中总联办,旨在表扬我国一些被忽略的平凡人物跨越种族藩篱的善心义举,借此促进国民团结、种族和谐及灌输优良传统的价值观。

查美雅认为,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国家,各族皆是马来西亚国民的一员,因此大家应不计肤色,不分你我,不论谁需要援助都伸出援手,这样才能让国家继续向前进步和发展。

她说,本身从小就在一个华、巫、印三族和谐共处的槟城长大,各族之间互相尊重彼此生活方式与宗教信仰,身边也住着不同种族的邻居,父母完全不会反对孩子去了解他族的传统文化。

“居住槟岛让我们经常接触华裔文化,我自己就很喜欢看华人舞台戏剧,还经常跑到后台看演员上妆,父母从来不会反对或责骂,我真心希望国人可持续相互尊重和信任彼此地和谐生活下去。”

查美雅(坐者左)及陈晶晶(坐者右)也获得同班同学的爱护及协助。

盼政府提供技能培训

鼓励企业聘用残疾人

查美雅盼望政府在推动残疾人士援助计划能够授之以渔,并鼓励企业界聘用残疾人士,让这些弱势群体也的生活独立自主,有所保障。

“政府关注残疾人士,包括设立残障中心、提供培训、治疗等,但在社区宣导工作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比如应大力号召更多社区民众积极参与援助,尤其接受及帮助残疾人士,以获得更多工作的机会。”

“我个人认为,政府若只提供300令吉援助金或给予特殊身分证等,并不足以让残疾人士维系应有的生活所需,他们更需要的,其实是谋生技能如一份安定的工作。”

增加培训人员

她说,政府也应积极增加培训人员,为残疾人士提供教育及根据他们的能力提供技能教育培训,有了生存技能,残疾人士日后也可以独自踏入社会工作。

“如今,要残疾孩子完成课堂学业实际问题不大,反而要让他们得到社会认同及获得一份可自力更生的工作,才是关键。”

下周预告:“流浪者之父”  黄耀庆用爱温暖社会

 

报道:林秀芳 摄影:黄志强

报道:林秀芳 摄影:黄志强

报道:林秀芳 摄影:黄志强

报道:林秀芳 摄影:黄志强

反应

 

优生活

重点策划援助项目 点燃原住民的希望之光

原住民希望之光社区永续发展(上)
报道|游燕燕   图|全球和平基金会提供

在为一个原住民村庄提供援助之前,民间组织全球和平基金会(Global Peace Foundation)会先了解和评估村民的真正需求。咦?原住民不是什么都缺吗?能够给什么就给什么就好了啊!不对不对,缺什么就给什么只是短期的帮助,若要让援助达到长期效果且有效提升原住民的生活品质,就必须先从他们的基本需求着手。

当城市人正享受科技便利生活之际,大马有一部分的原住民连生理基本需求都成问题。他们缺乏干净水源、营养食物、健康和教育,这些基本需求的长期缺乏对他们的生活、健康甚至自己和下一代的未来造成了负面影响。

全球和平基金会总执行长郑赐泰与原住民的连接是无心插柳促成的“缘分”。在完成医学系后,他在等待进入政府医院实习期间,加入了一个非政府组织当全职义工。令人震惊的是,当实习确定下来后,他竟然选择放弃实习,决定从事公益事业,加入了一个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青年发展的工作。

“在中学时期,我已经开始思考人生要如何活得有意义,所以我才选择了医科,希望能够为大众服务。虽然我后来发现公益事业才是我真正想要做的,但这跟我当初的人生目标还是一致的,只是行业性质不同。”

策划开展援助项目

约10年前,他创立了全球和平基金会,当时原住民援助计划并不在初期计划中,而后正因为开启了原住民援助计划,他才确定了基金会的未来发展方向,陆续策划和开展了更多原住民援助项目,以提升原住民的生活品质并促进有关社区的永续发展。

与原住民的“缘分”始于2014年。某天,他听到一位同事说有兴趣策划干净水源项目。“我当时不明白为何他想做这个,他告诉我有些原住民需要干净水源,我半信半疑地叫他找给我看。后来,我从另一位友人口中得知,在彭亨州有一个原住民村庄拒绝了盖屋子的援助,他们急需的是干净水源。”

为了探个究竟,他们于2016年一行人到访彭亨州偏远乡区的宾甲村(Kampung Binjai)。当他一看到当地原住民非常糟糕的生活景况,心中非常震惊!屋子破烂不堪、没电没水、露天排便、婴孩患有皮肤病、孩子营养不良、健康水平偏低……这些都只是肉眼观察到的情况,他相信背后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心酸事实。

森林砍伐影响生计

据2019年的大马原住民人口统计,原住民人口约有21万7000人,而人口最多(70%)的州属是霹雳和彭亨。在18个亚族群当中,50%被归类为贫穷,三分之一为严重贫穷。许多原住民村庄几乎

没有道路、电力、经过处理的干净水供应、卫生设施等基础设施。
目前,该基金会把援助焦点集中在彭亨北根和云冰,因为那里的原住民是最贫穷、最落后的社群之一。这些村庄大多位于油棕种植园内或城镇边缘,大规模的森林砍伐严重影响了原住民的传统生计。

法律权利被剥夺

郑赐泰表示,原住民的传统生计来自于森林,森林就像是他们的“超级市场”。他们会在森林里寻找食物和有价“货源”,以赚取一点生活费。虽然所赚取的钱不多,但对他们而言算是不愁吃不愁穿了。

“在过去的30年间,当地的森林被大量砍伐改为油棕种植园或橡胶园,导致原住民的传统生计严重受影响,连食物也难找,生活陷入了很大的困境。一些原住民会到种植园工作,但收入还是不稳定。

“在全国原住民社群中,只有50%的识字率。由于教育程度不高,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在法律上的权利。一旦有外来者来开发森林地,他们只能搬迁到森林更深处。因着种种因素,即便原住民知道自己拥有法律权利,想要争取土地所有权还是很难。”

共同参与建造工程

当全球和平基金会走进宾甲村进行第一个原住民援助计划,首要任务是解决原住民的水源问题。该村村民的水源供应来自于距离村庄步行约半小时之遥的池塘或湖泊,那里是他们取水、洗澡和洗衣的重要水源处,所使用的都是污浊水。

可是,随着森林被大量砍伐,光秃秃的土地变得炎热,导致河流、池塘或湖泊很容易干凅,村民只好另找水源。

建造首个水屋失败

因此,基金会决定为村民建造一个附设太阳能水泵、储水箱和过滤器的“水屋”,让孩子可以在那里洗澡,以减少染上皮肤病的风险。后来考虑到村民无法妥善管理水屋,他们便提供每户人家一个小型过滤器。

“坦白说,其实我们在早期一次的水泵建造项目也曾经历失败。我们带着一大群义工成功完成这个大工程,村民终于有净水用了,大家都很开心。可是,过了几个月后,我们回到村子里发现水屋的水泵已经坏了,村民看到水管留着也没用,就拆了拿去做别的用途。”

分期付款监督照顾

人总是要从错误中学习,他意识到建造工程不应该只让义工团队完成,而是应该让村民也参与其中,以培养主人意识。这样一来,万一以后需要维修,村民也可以自行修理,而不是完全弃用。因此,在接下来的各种项目,建造工程都是由义工团队和村民一同完成。

“原本太阳能照明系统也是免费送给原住民使用,但过后也是发现他们没有好好照顾,坏了也置之不理,所以后来我们让他们以50令吉无利息分期付款购买太阳能照明系统,这样他们才会用心照顾。

“以前我们是一个月才进村一次,无法有效监督整个情况,现在我们几乎每天都有职员在村里监督项目进展。我们不是完成一项任务就一去不回头了,直到今天,我们在第一个提供援助的宾甲村也继续展开其他项目,包括儿童教育、农耕等等。”

深层衡量捐赠影响

郑赐泰强调,只有真正能够为原住民带来长期效益的事,他们才会做。他指出,有些人会想要把二手衣捐赠给原住民,但他不鼓励这么做。“我们知道原住民会很开心的接受,但我们必须考虑到他们一旦习惯了接受免费物资,就会产生‘我是穷人需要帮助’的心理,总是理所当然地期望别人送他们东西。虽然捐赠者的动机是好的,但我们必须做深层的衡量,以免物资得不到充分善用。”

再造社区凝聚力

这些年来,全球和平基金会一直与边缘化的原住民社群合作,解决他们的紧迫需求并促进自给自足,其最终目标是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原住民社区模型。目前,该基金会已与超过90个原住民村庄展开合作。

在提供援助之前,他们会先通过观察和评估确定原住民的真正需求。通常不同地区的原住民村庄都有不同的需求,而最重要的是先解决基本需求,包括水源问题、露天排便和卫生条件恶劣、无电力供应、劣质房屋、贫困和生计问题、高文盲率和辍学率以及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

3需求发展关键

“我们主要以3大层次为基础设计项目,从基本需求、教育与生计到社区领导,这些需求与提升生活品质是息息相关的,也是一个原住民村庄走向全面性发展的关键。”

除了鼓励孩子接受教育,他们也鼓励村民学习新技能,比如农耕、饲养鸡等等。不过,原住民不是更擅长农耕吗?的确,在森林还未被大肆破坏之前,其肥沃的土壤经常让作物达到最优产量;后来大量森林地被开发,土壤退化,作物产量大幅下跌甚至长不出来,原住民只能种一些容易生长的作物,如木薯。2021年,基金会开始教导原住民“生态农林法”(Syntropic Agroforestry),以模仿自然生态的方法,恢复土壤的肥沃度,种出各种蔬果。

回想当初走进原住民村庄,村民们都很害羞,不敢跟外人对视和交谈。在沟通方面,大部分原住民都会说马来语,例如加昆族(Jakun)的语言70%是马来语,因此双方沟通的问题不大。

“当我们到访村子的次数多了,原住民看到我们为他们的生活所带来的改变,便渐渐卸下心防建立了信任感,而且还会向我们推荐其他有需要帮助的村庄。除了生活品质提升,我们也看到了村民心态上的转变,一些原本内向的人变得活泼健谈,而且也有自信了!当一个人有价值感和自信心时,做起事来就更有效率,这是无法用钱买到的。”

培训领导带领前进

全球和平基金会的使命是加强原住民社群的凝聚力,他们现今在某些村庄也做到了这一点。尤其在进行农耕项目时,他们需要把来自不同村庄的原住民聚集在一起上课,借此机会让村民彼此认识、互动和交流,进而提高社区凝聚力。

“目前,大部分活动都是由我们主导。我们计划未来在一些处于成熟阶段的村庄设立原住民委员会,培训他们的领导能力,由他们来主导村里的各种发展项目,因为从长远来看,原住民始终需要自己带领自己的族群前进。”

下期预告:这个村庄的原住民居然以捡垃圾为生……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