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敦马:秉持务实有原则
大马外交政策不变

赛夫丁(左)移交新马来西亚外交政策框架予马哈迪,左二为沙鲁尔,右为马祖基雅哈。

(布城18日讯)首相敦马哈迪医生说,大马外交政策基本要素保持不变,继续奉行独立时有原则和务实的外交政策,与所有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并以国际法和规范,和平解决争端。

“尽管如此,马来西亚保留表达其意见的权利,包括在必要时,对任何国家犯下不公正、压迫和其他违反人权的罪行提出抗议。”



他说,马来西亚从不回避对人类的责任和承诺。

马哈迪今日在首相办公厅为新马来西亚外交政策框架主持推介礼致词时这么说。

出席者包括外交部长拿督赛夫丁、副部长拿督马祖基雅哈及秘书长沙鲁尔。

改变带来挑战与机会

马哈迪说,我国改变的是对影响我们利益的某些问题处理方式,而框架的首要主题是“变化的持续性”,这将是我国实施外交政策的方向。



“虽然外交政策领域是国际领域,但它不能脱离国内现实。换言之,外交政策始于国内,如果它与国内环境的期望和现实相矛盾,外交政策将不能有效实施,因此,部门及机构间的合作在实施与制定政策制是重要的。”

他说,生活在一个改变很快的世界,这些改变带来了挑战和机会,我们需要尝试和找出新的途径。

他说,多边主义受到威胁,我们看到强大的国家单方面将本身的意愿强加于其他国家,这是大马对这一发展极为关注。

“我们也看到一些公然违反国际协定和联合国决议,如巴勒斯坦的发展及喀什米尔议题。”

他说,在贸易和经济方面可观察到类似趋势,有强大的国家实施单方面制裁,不尊重贸易协定及公然无视多边框架,这些制裁不仅影响被挑选特定国家,也影响其他国家。

新马来西亚外交政策框架正式推出。

新马来西亚外交政策框架对外交政策处理方式

(1)当大马是成员时,积极参与各个国际论坛的讨论

(2)若大马不是成员,也要影响各个国际论坛的决策过程。

(3)塑造关于工业革命4.0等新兴和蓝色经济的课题。

“莫迪没提出引渡扎基尔”

尽管印度昨天驳斥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指印度总理莫迪未提出引渡回教传教士扎基尔奈克博士回国要求的说法,马哈迪今天还是坚持,莫迪没有向我国提出这项要求。

“我在俄罗斯出席经济论坛期间有会见莫迪,他有提到扎基尔,但没有提出引渡的要求。”

马哈迪针对印度莫迪有向他提及引渡事宜,这么回应。

马哈迪昨天早上接受马来西亚广播电台BFM 89.9访谈被询及扎基尔的引渡事宜时,再度提到:“没有多少个国家想要他。我遇到莫迪,但他并没有向我要这个人。”

据外电报道,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日前在新德里举行的一场媒体汇报会上说,莫迪与敦马哈迪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会面时,的确有提起引渡查基尔的事项。

他说,印度今年1月已向大马提出上述的引渡请求。

印度外交秘书维杰戈卡莱同样表示,本月5日的双边会议上,莫迪有向马哈迪提及引渡事宜。

 

 
 

 

反应

 

国际

莫迪推迟外访行程 印巴冲突增至36死

(新德里7日讯)印度7日凌晨对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发动一系列袭击,印度官方重申,此次行动是针对武装分子的“恐怖基础设施”进行打击,并指控巴基斯坦支持争议地区的“恐怖主义”。

印度武装部队7日凌晨展开“辛度尔行动”,对巴基斯坦和巴基斯坦控制的查谟、克什米尔等9个恐怖分子营地进行精准打击。

据报道,巴哈瓦尔布尔、穆里德克两个被印度重点轰炸的地方,各有约30名恐怖分子丧生,辛度尔行动截至目前为止已有80多名恐怖分子丧命,实际死伤人数仍待印度有关单位确认。

尽管印度官方强调袭击行动并未针对巴基斯坦的任何军事设施,声称巴基斯坦没有平民因此伤亡的报告。但截至大马时间下午3时,外媒引述巴基斯坦军队发言人说法称,至少有26名平民在印度的军事行动中丧生,另有46人受伤。

印度发动袭击后,巴基斯坦军队随即向印巴实际控制线的印度一侧实施炮击,据印度媒体报道,此举已造成该地区至少10位平民死亡。

此外,一名高级政府官员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透露,印度总理莫迪已经推迟前往克罗地亚、荷兰和挪威的访问行程,但并未提供延迟的原因。莫迪本人亦未公开谈及此次针对巴基斯坦的军事行动。

印度政府7日中午举行记者会,军方代表介绍,此次行动称为“辛都尔行动”,从当地时间7日凌晨1时05分至1时30分,持续25分钟。官方在会上播放影片,展示多年来印度遭受武装分子攻击后的情况。

印度外交部次长维克拉姆·米斯里(唐勇胜)将4月22日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帕哈尔加姆发生的恐怖攻击归咎于巴基斯坦,指责伊斯兰堡自袭击发生后没有明显作为,指控巴基斯坦支持争议地区的“恐怖主义”。他强调,此次印军行动选择的目标是根据情报选定。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