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击倒贪污腐败之后/张永麒

希盟在2018年5月9日的大选中,推翻执政党国阵,随即组织政府,由马哈迪医生担任首相,主打恢复政府的廉正。

希盟以推翻“贪污腐败”的政权作为号召力,集结多股不同的势力,在5月9日达成目标,推翻了执政超过半世纪的国阵政府。



前首相纳吉因为一个马来西亚有限公司(1MDB)的丑闻纠缠了多年,涉嫌偷窃国家数十亿令吉计的财富,在2015年达到顶峰,并在余下数年发酵。

纳吉领导的政府,代表了一股势力,肆意破坏政府的机制。不过,就算是操控了整个国家的体制,却也要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其震撼程度是挺吓人的。

好像美国911事件的两栋高楼竟然可以垂直的倒下,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发生,唯一的反应是瞪目结舌,多年后还是疑团未解。

无论是纽约的大楼倒塌,或是国阵的政权分崩离析,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留下了一个真空,或者释放了一个真空,变成许多事情都变得可能发生。



纽约的大楼倒塌后,随即就是发动战争,开始了漫长的轰炸与杀戮。美国以战止战的手法,让亚洲大陆某一个区域的平民百姓无法安宁。

失意分子寻栖身所

大马国阵政权的溃败,让国阵此政治联盟成为泡沫。一些被打败的失意分子,急需寻找栖身之所,以便自我疗愈,试图卷土重来。

一年过去了,看来,被希盟指为“贪污腐败”这个联盟被击溃之后,似乎也要寻找栖身之所,或者寻找新的论述,以便填补一个被释放的真空状态。

贫穷、不能、无助、愤怒、仇恨等元素,是社会可怕的负能量。它们是互相关联的。因为有了一个,就会产生第二个。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社会无道,就会失衡,也就是斗争和纠纷就会产生。不过,这也是大自然的规律。

人的力量如此渺小,如何可以操控整个局面呢?领导人在忙着处理国家经济的烂摊子,却忽略了一股势力正在滋长,渐渐的成型。

这股力量是否会发展成为“极端主义”?目前在亚洲西亚所存在的宗教极端主义,是否会在这里寻找到真空而抢先去填补?

此外,一股已存在数十年的“主人思维”,是否会被饥渴权力的领袖利用来煽动群众,去释放夺权的力量,带领社会进入不稳定的状态?

“贪污腐败”和“极端主义”都是邪恶的,会让社会沉沦、倒退,爆发破坏的力量。社会需要阻止这个力量的继续滋长,唯有等同或更强大的力量可以阻止。谁有这个相对的力量?

5·09之后的真空,需要领导人的大智慧来填补。领导人需要跳出旧有的思维框框,放弃曾有的选择,寻找一个更高的智慧去指引。

天佑大马。

反应

 

言论

“极端”消费人与选民/章龙炎

“极端”这个字眼,说的人多了,听的、看的人也多了,最终免不了变成许多人的口头禅,有时还被拿来凸显自己是开明与温和的。

这里的极端,通常指的是“过分”,带有贬义。

在现实世界里,极端是非常非常罕见,很多事物都是在多个极端之间。因此,指他人极端目的往往是要贴标签,扣帽子而虚构,并不是要真正了解他们所谓的极端指的是什么。

例如,有超过九成的华裔选民通过手中一票连续两届支持某一个政党阵线,算不算极端?从数目来讲,这是罕见的,是极端的例子。

现在有少数人在“风波袜”借捍卫宗教之名,咄咄逼人之余,还号召民众抵制这个抵制那个,能说是极端吗?数目上说不通。

民主投票包容极端

说九成以上华人选民的投票行为极端,有人会觉得荒谬,并会以选民行使民主权利怎能说是极端为辩解。然而,民主投票好玩的地方是它绝对有可能包容极端行为。

你看看,与其他族群尤其是马来族群的投票行为相比,华裔选民的投票行为是种族极端。

从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他们受某个政党蛊惑,相信“改朝换代,告别腐败”的极端想法,通过手中一票“抵制”国阵的极端行为。

这个过分行为的结果之一是不把开明,搞经济的能力当作是选择这个国家的政府领导人的关键因素。

所以,现在看到有些以为进入“新马来西亚”的人对那些炒作“风波袜”贴上极端的标签或者忙着为巫统洗地的人,我觉得很滑稽,反而可以理解那些对“改朝换代”期望很高,现在却保持沉默的人。他们实在不能说什么。

公平来说,这些炒作“风波袜”的人的行为的确是偏激了一些。可是,在我看来与大多数华人为了推翻国阵的那种极端偏激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可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他们行使的是消费人的权利,也就是不针对选举是要投哪一个政党为号召,而是针对某家连锁店。

还有,18岁以下的公民也是消费人,而且是意义更加广泛的民主权利。

选民几年才通过投票的力量“示威”,但是消费人随时都可以“示威”,前提是他们没有违反法律,也不要把“冯京”当”马凉”。违法的话就得依法处理。

消费人也有权抵制

总说一句,某个族群的选民有“全力以赴”抵制某个政党或者政党联盟的权利,消费人也有权利号召抵制及真正抵制他们认为侵害他们宗教感情的商店。

所以,华人有必要认识到这一点:选民可以“极端”,消费人也可以“极端”。我只听过消费者称王,替人做嫁衣裳的“造王者”,没听过选民是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