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东南亚美妆品消费趋势
大马名列第二

最近,国际媒体监测公司“融文(Meltwater)”,针对东南亚国家的美妆品消费趋势,做了份有趣的调查报告。



这份调查报告,是以网络平台,特别是社群媒体为媒介,对消费者习性做出观察,主要是他们讨论的话题;为了提高准确度,他们还将观察的对象,专注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和菲律宾。

调查结果显示,这4个国家中,常在网络平台讨论美妆课题的,印尼位居第一;而对融文来说,这一点都不出奇,自从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后,以及美妆公司的积极行销战略,他们的美妆市场,每年都增长10至15%。

而排名第二的,就是马来西亚。

在东南亚地区最受热议的产品品类,落在唇部(49.2%)。 因此,他们总结出一个结论,即东南亚地区的消费者,将唇膏视为“最重要的美妆品”。

要论品牌的话,Estee Lauder集团的讨论度,(特此强调,是综合旗下的美妆品牌),竟有87.5%都归唇部产品,包括脸部、脸颊和眼部的都不超过10%。反观L’Oreal集团,则有39.4%归唇部,而LVMH集团是38.6%。



至于Coty和Shiseido集团,更高的讨论度,反而是他们的脸部产品,分别是44.6%和46%,唇部都在25%左右。而除了Estee Lauder,其他集团的眼部产品,均介于23至29%之间;很明显的,颊彩的讨论度,是最低的。紧接在“唇部产品”之后的,则有脸部(26.3%)、眼部(23.5%)和脸颊(1%)。

橘红色唇膏居榜首

另外,针对唇膏的部分,他们也做了进一步的观察。譬如在挑选唇膏时,包括滋润度和持久度,以及肌肤的显白度,均是消费者最关注的。

色调的话,第一顺位的是橘红色,第二是带粉红的棕色,第三是最经典的亮红色;至于质地的排名,则是雾面(Matte)、亮泽(Glossy)和缎光(Satin)。

最后,针对唇膏的话题,常被讨论的,还有不同的擦法,包括不同色调、质感或产品的混搭和迭擦等,以便能打造出更个性化的唇妆或整体妆效。

欧美韩系质地盛行

现在的唇膏质地,是越来越多元了,你是否常搞不清它们的差别?

简单来说,刚提到的“雾面”,最明显的特色,就是一点的光泽度都没有,就像盖了一层粉般,所以滋润度非常的低,但饱和度却相对的高;跟哑光的本质很像,但哑光却稍带一点光泽度。

不管是欧美或韩系的彩妆趋势中,这两种质地的唇膏,近几年都非常盛行。至于亮泽和缎光的质地,其实也很类似,但前者的光泽度会更高,后者较绵滑(Creamy),强调如绸缎般的奢华感。

日本美妆最受热议

然而,最感惊讶的是,在日、韩和中国美妆品之间,原以为韩国的美妆品会更受热议。

没想到,占58.7%的,反而是日本美妆品。

反观韩国美妆品,仅占21.9%,中国美妆品,则是19.4%;看来,日本美妆品有望再重夺大势。

韩国品牌面临大挑战

撇开东南亚,仅论马来西亚的话,较早期的美妆市场,主要以日本美妆品为首;后因韩国流行文化,越来越深受追捧后,便掀起“韩国美妆(K-Beauty)”的热潮。

但近期也有专家指出,目前的韩国美妆品牌,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越来越多品牌出现,而且产品都很类似,导致市场越来越饱和,其行销手段也较花俏,跟日本品牌的成熟稳重和低调内敛呈反差;所以较容易令消费者感腻味。你怎么看呢?

报道·洪诗迪 图片·品牌提供

报道·洪诗迪 图片·品牌提供

反应

 

国际财经

日本美妆在华“两座大山” 经济放缓 网民抵制

彭博社专栏

就在各大公司争相在不断增长的亚洲化妆品市场上抢占更大份额之际,他们收到了一个令人不快的提醒:过度依赖在中国的销售,可能反而伤了自己。

资生堂等日本化妆品公司的中国业务,正在受到双重打击: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放缓,以及网民呼吁抵制日本产品,以示抗议福岛核电站核废水排放。

资生堂股价周一创下36年来最大跌幅,此前削减全年利润预测,因中国需求疲软。

晨星称,资生堂约25%的销售额来自中国,80%的旅游零售——在免税店和旅途中的购买——来自中国消费者。竞争对手,如总部设在东京的Pola Orbis控股公司和韩国的爱茉莉太平洋,第三季度营业利润也低于分析师预期。

增长率下降意料之中

“化妆品公司的增长率下降也在意料之中,特别是之前从中国的经济扩张中受益最多的日本和韩国公司,”三菱日联摩根史丹利证券分析师佐藤若子称。

彭博汇编数据显示,佐藤若子是12位给予资生堂评级的分析师中唯一一位给予卖出等价评级的分析师,她在涵盖日本个人护理行业的分析师中排名第一。

相比之下,资生堂的竞争对手高丝公布营业利润超过分析师预期,而高丝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更低。

“最重要的区别可能在于国内销售的贡献,”晨星分析师陈珍妮(译音)称,“高丝的两个高端品牌黛珂和澳尔滨,贡献了近一半的销售额,而资生堂的销售额则更偏向于中端产品。”

佐藤若子在2021年10月下调资生堂评级至低配,其给出的5000日元目标价是分析师中最低的,但高于周三4480日元的实际价格。

来源:彭博社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