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牧羊人】再谈领袖

培养领袖的课程,汗牛充栋。



然而,检验世上的领袖(无论是政、经、文、教),合格者有几人?

什么是领袖?领袖该具备什么素质?什么条件?各种学说也汗牛充栋。什么是领袖?比较属灵的说法是:“后面要有人,前面要有神!”不言而喻,后面如果没有追随者,怎可以成为领袖?前面若没有神,没有谦卑,没有敬畏神地横冲直撞,这个领袖岂不迟早带领众人“掉入深坑”?

也有人为领袖定下一些标准:

能否在小事上忠心、能否分清轻重缓急、能否善用闲暇时间、是否有热情、能否抓紧契机、是否不断成长、能否战胜失望而面对艰难、有否自知之明。

在混乱中导向秩序的人



这个标准其实很难达到,有些领袖能面对艰难,却往往缺乏热情。有些领袖能抓紧契机,却又不善于用闲暇时间。有些领袖在小事上忠心,但往往没有自知之明,已经成为政治“票房毒药”,还要坚持出来竞选。

有一个画面,可以考验所谓领袖。一辆巴士从餐馆载着一群会友去到地铁站,当时下着雨,没带伞的仓促跳下车,冲向地铁站建筑,有的淋湿了,有的滑倒了。有带伞的则慢条斯理撑起雨伞,从容下车,走向地铁站建筑物。但负责的领袖此刻“缺席”了,这混乱与狼狈的一幕本是不应该发生的,为什么呢?只要负责维持秩序的领袖在到站前,对巴士车上的会友们呼吁:“正下着雨,有带伞的,麻烦遮一遮没带伞的,谢谢你们。”大家自然就会舒舒服服,有秩序的下车,分享雨伞,到达地铁站,而且不会淋到一滴雨。

结论是:“领袖,是能够在混乱状态中,把一切导向秩序的人。”

赞同吗?……

反应

 

言论

泰勒丝带来了什么?/丁云

万众瞩目的泰勒丝“时代巡回演唱会”亚洲站终于3月初在新加坡落下帷幕。6场演出,估计吸引了30万人观赏,演唱会门票收入,以及周边经济效益,也估计高达5亿美元!

作为最靠近的邻居马来西亚,这次没有极端分子出来喧嚣抗议。但前卫生部长凯利还是按捺不住地评论,他说:“即使没有新加坡争取主办权的手段,泰勒丝也未必会来马来西亚,因为我们一涉及此事,一贯地会变成政治化。”

凯利的看法,可谓一矢中的。连新村申遗、肉骨茶列入“国家美食遗产”,都政治化得一塌糊涂。

巫统前宣传主任沙里尔韩丹则认为:“新加坡使用了高明手腕推动经济,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他们举办F1一级方程式赛车,就有着同样的提起规划的精神,不至于仓促决策而出状况。”

撇开政治纷扰,纯粹从经济效应来看,娱乐行业专家又怎么看“泰勒丝经济学”呢?

注重体验感与当下感

专家认为,当前的社会与文化体验越老越注重体验感与当下感!
看看梵高的画展,已经不再是租下个展览厅,摆几张画罢了,而是声光色配上立体电子影像的“浸沉式体验”了!同理,娱乐、歌唱、音乐会的现场感,只会保持增长的态势,尤其在后疫情的时代,报复性消费,更助长了这一趋势。

马来西亚准备好了么?准备迎接下一波演唱会的高潮了吗?还是继续争议“新加坡是不是个好邻居”?

下来,我要谈一个崭新的体验。

我不是“泰粉”,那天,我是刚好乘搭去新加坡国家体育场的地铁线,发觉车厢挤得满满的,都是准备去赴泰勒丝之约的“泰勒丝粉”。

他们几乎占80%是20岁到45岁的女性,个个打扮成时髦、漂亮,有如去出席重要宴会,特征都是手戴着泰勒丝纪念手链,有的戴了七八个,有的戴了十几个。

她们来自世界各地,有韩国人、菲律宾人、中国人、本地人,印度人等等。尽管车厢很挤,她们谈笑风生,不分彼此,用英语聊天,交换电话号码,也交换手链。当然,也分享了所喜欢的泰勒丝的歌曲。

这些“泰勒丝粉”,来自东南亚各地,碰巧撞在一起,何以能如此融洽呢?何以能与陌生人没有距离感呢?何以能像熟悉的老朋友呢?纯粹是因为泰勒丝,她们都有一颗热爱“泰勒丝音乐”的心,崇拜泰勒丝的心。

突然想提醒我们的政治人物们,请问,你们看到了么?这就是多元,这就是和谐,这就是不分彼此。因为泰勒丝演唱会,不只是带来经济效益,也带来了凝聚力、和谐、不分肤色、不分彼此。

若看到此幕,不晓得我们那些反对举办演唱会、驱逐歌唱艺人、中止艺人演出、抗议周杰伦演出侵占了球场的球迷们,与极端政客们作何感想?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