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商阅】接种疫苗
商机或救命工具?

疫苗该不该接种已经成为全球热议话题,支持和反对派各有论述,争议始终没有定论,更重要的是,当前环境充斥真伪难辨的资讯,对于非医疗专业的普罗大众来说,难以了解和辨别、攸关健康与生命的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恐惧和抗拒是一种自然反应。

没有人可以忍受自己的小孩受到伤害,问题是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决定,究竟是在伤害他们或是在保护他们?一如《疫苗》作者所说:对宝宝的爱,潜意识里的恐惧、意识形态的作祟,面对盘根错节的挣扎,我们究竟要如何确保做出不后悔的决定?



书本:《疫苗:两种恐惧的拔河》

作者:尤拉毕斯(Eula Biss)

译者:吴妍仪

出版:如果出版

《疫苗》不是科普教育,更像是报告文学,作者尤拉毕斯是诗人,也是新手妈妈,出色的知识分子,对于自己不了解的疫苗问题,除了在母职圈里寻找答案,还搜索阅读医学文献,访谈专业人士,为了“求真”。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从社会环境、种族、宗教等方面讨论疫苗的问题,二是直接表达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对他的小心翼翼,也因为他的出生,才让曾经不敢为孩子接种疫苗的毕斯,开始调研免疫和接种,而书中所引用的社会传染病例子,也贴近生活,并不陌生。

她在书中深度探讨:

◆疫苗问题重重的起源如何让它代表侵犯、腐化和污染的形象深埋人心

◆疫苗中微量化学物质的威胁,究竟有无科学根据?抑或只是现代人对环境毒物的焦虑感的投射?

◆医疗体系中,重视专业权威的父权主义与病患至上的消费主义,信任如何成为缓解对立的解答

◆当一个群体中的大多数人都接种疫苗,那么少数未接种疫苗的人也会受惠,不易染病。问题是,谁该是那些少数?

◆疫苗究竟是获利至上的商品,还是拯救人命的道德工具?世界卫生组织的流感警报、政府的接种政策,难道都是资本主义的骗局?

◆为了保护深爱的宝宝,有些疫苗,是不是不接种比较好?

◆为了对抗恐怖的流行病,父母应该怎样面对疫苗背后的风险?

探讨之后,逐一解惑。

疫苗牵涉公众利益

比如,她在说到免疫的问题上指出,我们的身体不只是我们个人的问题,牵涉到公众利益,因为疫苗要发挥效力,重要的不只是个人的免疫,而是群体免疫,前提就是要接种疫苗的人数够多。

事实上,科学已有证据显示,一个没接种疫苗的人,混在接种疫苗的群体中,比那些接种了疫苗而混在没接种疫苗的群体中,受感染的风险更低。

另外,有关疫苗与自闭症有关、药厂因生产疫苗而取得暴利等等,就更属无稽之谈:前者已有大量医学证据那是伪科学,有关医生被视为遭同行迫害,事实却是收取了控告药厂的律师的金援;而从商业角度评论,疫苗作为生物制剂,制造成本比纯化学成分的药品更高,获利只属中等,比起制造常用的成药和伟哥,疫苗的获利实在微不足道。

偏见造成误解

至于如何解读拒绝接种疫苗的决定,某些家长因恐惧“副作用”或选择相信“自然免疫”论调,但书中一位儿科医生的说法却引人深思:“我们能尊重他们的恐惧,却不能尊重不接种疫苗的决定,更可恶的是有些人明明知道疫苗的群体免疫机制,不接种纯粹就是为了做群体免疫当中的少数不需接种而免疫者,除了是赤裸裸的自私,就没有其他解毒了。”

曾经同样拒绝为孩子接种乙肝疫苗的毕斯,却没料到她产后输血,大大增加了儿子患乙肝的风险,再深入探讨和了解关于疫苗的种种之后,她改变了原有的想法和决定:接种疫苗、信任疫苗,使得身体具有免疫力,才是正确的。

她在“如果接种这一行为能被当成战争手段,那么它同样也能成为爱的手段”篇中,提出各种实在例——尼日利亚发生的脊髓灰质炎,宗教和政治领导们宣扬接种疫苗是西方势力的邪恶计划,怂恿人们拒绝接种,结果不到一年的时间,病毒侵入到17个国家,而后尼日利亚当局批准使用疫苗才结束抵制行动,病毒也慢慢消散。

过度怀疑 寸步难行

她认为,“怀疑”本身无可厚非,但过度的怀疑会让人寸步难行。作为群体一员,我们必须适时信任,尽管信任已是一种日益稀缺的资源,但更可怕的是偏见和误解,用心至深却未尽如人意。她由切身相关的疫苗谈到社会学的关系,原本是爱孩子的母亲个人的执念,不意窥见了广阔天地的自然规则。

关于接种哪些疫苗、什么时间接种,她尊重各人选择,只是提醒爱子心切的母亲们:莫因讯息错落,聪明反被聪明误。同时,关于飘摇不定的信任感她则是立场鲜明:只有胸襟开阔,推己及人才有出路,毕竟“我们都是彼此置身的环境的一部分,免疫力是公众分享的空间”。

追踪疫苗进展

对包围着疫苗接种的种种文化迷思,有深刻思考及追根究底的分析,尤拉毕斯从自己的内心和社区内部挖掘,努力去理解这些迷思是怎么样、为什么会在社会中得到牵引的力量。她很出色地追踪了疫苗接种的进展:作为一种隐喻——想保护我们的孩子不受伤害的冲动,免成为理论与科学,成为大药厂的摇钱树。

她也对更晚近的疫苗恐惧——疫苗中带有水银乃至甲醛等毒素,还有人指控疫苗在自闭症的致病原因中扎了一脚等等难辨真伪的论述和说法,提供了一个思想深刻而讥讽的批评,但其呈现手法却让辩论过程生动惊喜,聪明又充满教育性,给予读者一个强固的平台,可以开始做自己的研究,并且负起对自己的责任。

全书文字优美,穿越历史、医药以及她身为人母经验的文字旅程,阐明了一位家长让孩子接种疫苗的决定,和另一位家长不让孩子接种疫苗的决定,系出同源。

因无从了解而害怕

当前环境,各种真伪难辨的论述和说法,让我们因无从了解而产生害怕,于是倾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避免一切“可能会发生的风险”。

在成为母亲之前,尤拉毕斯也不曾想过自己会展开这样的一场探索之旅,面对盘根错节的挣扎,她不断思考如何才能做出不后悔的决定。

醒来、睡着、吸奶和哭泣,她笔记本里的含糊注记,全是关于她的宝宝;她也担心枕头和毯子可能害他窒息,墙上的含铅油漆和饮水中的六价铬可能害他生病——但每个母亲需担心的事情远多于这些,尤其棘手的是,该不该让自己的宝宝接种疫苗?

她从儿子出生前几个月就开始纠结于这问题,她参与其他母亲们的讨论、请教专家,也埋头研读文献,试图理清自己及群众对疫苗的恐惧到底从何而来,又会对社会全体造成什么影响?这复杂难解的迷宫她一走就是5年,也因而有了这本“手记”。

反应

 

霹雳

王声鸿:增覆盖率防遗漏 速带孩子补种麻疹疫苗

(太平24日讯)家长受促踊跃带孩子到诊所接种麻疹疫苗。

太平医院巡察员王声鸿指出,为预防麻疹及达到更高的疫苗覆盖率,拉律峇登及司南马县卫生局近日将展开“补种”疫苗计划。

他表示,我国虽是麻疹疫苗接种率相当高的国家,多数儿童都有依据卫生部的规定免疫接种,但仍有一些儿童尚未接种上述疫苗。

他继说,拉律马登及司南马县妇幼保健单位(MCH)与传染病控制处(CDC)合作,特在各地区展开“补种计划”活动,以便可为未接种的儿童“补种”麻疹疫苗。

他表示,县卫生局的上述措施旨在通过评估地区的免疫覆盖率,来监测国家免疫计划的实现情况。卫生局已派员到各个地区,挨家挨户上门检查孩子的免疫记录,若发现有未接种者,将会鼓励父母把孩子送到诊所接种疫苗。

他表示,当局采取这个行动乃因一些传染病,可通过综合免疫计划有效预防,接种免疫计划的有效性,则取决于各地的免疫覆盖率。

他说,“补种计划”活动日前已在后廊新村展开,也获得当地居协的积极配合,并希望这项活动能在其他地区获得响应,共同达到国家免疫规划所需的免疫覆盖率。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