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财报市价以下“烦”上/麦传球

股市在8月是个“鬼咁”热闹的月份,不是因为它通常也是中国人的农历鬼月(7月),而是因为它是最繁忙的季度报告公布月份之一。

在大马的上市公司,无论如何不得迟于每个财年季度结束后的2个月,向大马交易所公布财务季度报告。



作为一名大马人,你会知道,许多上市公司倾向于在大马交易所规定的两个月截止日期的前几天,才公布其季度业绩。

马电讯(TM)也在大马庆祝第62个独立日的3天前,公布季度财务业绩。

尽管利润较上财年同期增长了12%,但股价却背道而驰下降,跌幅超过9.%,跌破4令吉的心理支持水平,一时间坊间议论纷纷。

财务业绩和股价变动之间的差异,确实给散户带来了很多困惑和疑虑,尤其是市场上的新投资者。因而,在各种股票投资社交媒体,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关的问题。

当然,相当多的人提供了关于财务业绩和股价变动分歧的原因和可能性。



有些提供了很好的答案,但其它的可能是误导、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的答案。

在此,我想分享一些财务业绩和股价变动分歧的原因和可能性。

但是,这不是马电讯的具体问题,每年还有许多其他股票表现出类似的差异模式的。

有一份研究报告将该股评级下调至“降低”。

该研究机构表示,降级是由于近期股价上涨。

报告方式误导

笔者发现上述分析员的报告和建议很有趣,因为他说股票的评级下调,是因为它的价格上涨了。

如果价格上涨会导致股票评级降低,那么在牛市期间是否必须降低所有上涨了的股票?

评级下调不是因为股票的基本面或前景不如以前那么好吗?。

当然,我们是明白他实际的建议的。可是,他报告的方式具有误导性,特别是对经验不足的投资者阅读。

他应该说:“如果价格低于某一水平,如3.70令吉,投资者应该持有。但由于价格在报告当天为4.08令吉,已经高于3.70令吉的目标价格了,所以建议减持或卖出。”

这样讲会令人更容易理解 。而不应该说,由于最近的价格上涨,所以建议卖出。

当然,我们不期望每个读者在技术术语或计算方面理解每个分析员的报告,但分析报告至少应该是可以令大多数读者都能理解的。

财务业绩和价格趋势分歧的部分原因如下:

1.我们总是将季度业绩与上财年同季进行比较,这将使我们能够比较一年前的表现,并捕捉季节性因素。

然而,尽管本季度的表现比去年同期好,如果表现比刚过去的季度差,投资者还会将股票出售的。

这是因为我们总是希望购买具有上升趋势表现的股票(除非较差的表现,完全是由于每年的季节性因素所致)。而且,最新的两个季度结果比去年的季度结果更可靠。

2.股票的价格部分取决于投资者对公司盈利潜力的预期。

若预期结果是利润会增加60%,那么当实际的结果仅为45%(仍非常好)时,投资者将出售持股,因为当前股价可能已考虑到60%的预期增长率了。

因此,投资者必须先查看市场或分析员对该股票预期的结果与实际业务的成绩,然后才决定买或卖。

3.很多时候,股价在业绩公布前已偷歩上升,这可能是投资者通过监控公司业务运营,提前分析到良好的业绩而“先下手为强”。

因此,当公司公布良好业绩,不论数字是在市场预期内或低于预期时,投资者将出售股票套利以便买其他还没上涨的股票。

股价在业绩公布前偷歩上升也可能是来自内幕交易。

因此,当公司公布良好业绩后,内幕交易者也出售股票套利。这也是股市很流行的格言:“买谣言,卖新闻”,交易者倾向于推高股票价格的谣言,然后在消息发布后卖出。

4.如果盈利的增加是由于成本的降低,而不是因为公司继续增加盈利,投资者还会将股票出售的。

公司是不能永久地降低成本的,因为做生意有最低的经营成本。

5.行业前景也很重要。

电信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赚幅越来越低。

因此,当投资者对行业未来前景增长失去信心时,他们将抛售股票并转向其他更有前景的行业,尽管股票表现出改善的财务表现。

6.如果当前的价格是基于10%的增长率,但最新季度报告仅为6%,那么内在价值将会降低,因此投资者也会出售股票。

7.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市场情绪也将导致抛售压力。

特别是当全球市场萧条时。

市场看涨时,20倍的本益比会被认为是便宜的,但当市场疲软时,10倍的本益比可能看起来是很昂贵的。

希望以后你不再会因为看到财务业绩与股价趋势背道而驰时,而感到匪夷所思了。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交易道路成长故事(中)/慧眼识股

做一件事是否能成功,并非取决于是否遇到挑战和困难,而在于是否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去突破这些障碍!

在上一篇文章“我在交易道路上成长的故事 (上)”时提到,我想要开始回测我的交易方法,但是基于交易方法过于复杂,回测起来太难,遇到了不少问题和挑战!

第四章:突破瓶颈

在机缘巧合之下,我重新联系回我一位在对冲基金工作的朋友。一次的晚饭,发现我们的交易理念非常相似。

那次起,我们时常会一起交流、一起研究交易策略。我的操作也因此无意中引进了“量化”的概念,它解决了我操作上很多的问题。

很多人对“量化”这一词感到很陌生,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量化就是把模糊的东西,清晰的划分,变得可计算。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说选股要选好公司,才有机会获利!

“好公司” 这个词太模糊了,如果我要量化它,我可能会说“选股要选公司在过去1年盈利有增长30%以上的公司。”,这样就清晰多了。(注意,这只是例子。)

一旦被量化了,我们就能做许多分析,分析胜率、分析盈亏比等。

量化的概念,让我的操作方法,从非常复杂、模糊,变得清晰、有条理了,并且学会了怎么去用最公正、最客观、不带偏差的方法进行回测,证实一个策略的有效性。那时候,正是我的操作突破了瓶颈的起点。

第五章:操作周期

在彼此遇到一位理念相投的人,仿佛找到了交易信仰的支撑。我和这位在对冲基金工作的朋友,两人对研究交易策略更加沉迷。

过程中,我还寻获了一个很有价值的发现,那就是一位交易者或投资者在股市能否赚钱,操作周期至关重要。每个人的性格、耐心、风险承受力都不同,但市场总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操作周期。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适合做短期交易的人 (可能你对市场的信息变动非常敏感),但却尝试去做可能需要持股几年的价值投资,那么你会发现你很难赚到钱。

于是,我花时间去找出适合我自己的操作周期,持续尝试不同的方法,并观察自己的表现。花了蛮长的一段时间,也亏了一些钱,我只能把它当成是需要付出的研究成本。最重要的是,我找到了最适合我的操作周期!那就是——1个月至3个月!

当我平均持股时间在1个月至3个月时,表现最好。我甚至还发现,这也是市场上大部分人的最佳操作周期。少部分人适合少过1个月,极少部分人适合超过1年,但有趣的是,这些周期往往是大部分人喜欢试图去操作的。

第六章:策略的胜率

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周期之后,我开始把时间花在研究持股1个月至3个月的策略。研究了将近一年,我找到了一个胜率很高的方法,并且可以带来非常可观的回报。

它就是筛选业绩符合特定条件的公司(我几年前在Telegram频道分享业绩的公司也是使用这个方法),然后持有接近三个月之后离场。

但我也意识到,这个方法随着时间过去,市场信息传递速度加快,胜率将会逐渐降低。

这个方法在2018年之前非常好用(胜率80%以上),2018年到2019年的胜率稍微下降 (70%左右),2020年市场超级火热之后,胜率迅速下降 (40%左右)。

尽管这个方法帮我在那几年累积了不少资金,但研究交易策略的脚步一直都没有停下,我们其它交易策略的研究都是还在进行着的。

其中有一个交易策略,从2015年就开始研究,在2020年逐步成型,做了严谨的回测,各方面都达到了要求,并且回报率惊人!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交易策略呢?下一篇会继续和大家分享。

(待续)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