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华文报与政府各司其职/南洋社论

希盟高层及部长级领袖近来不断宣称,希盟政府不是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一人说了算,也由不得民主行动党一党坐大;有副部长更因此怪罪中文媒体,刻意制造行动党对马哈迪无力感的负面印象,而另一方面,马来报和巫裔网民则(负责)指称行动党控制希盟政府。

偏偏在19日,民主行动党秘书长/财政部长林冠英发文告,却也坦承行动党无法说服马哈迪关闭莱纳斯稀土厂,但该党将继续努力,让马哈迪了解环保主义者真正关注的问题。



林冠英文告有一石二鸟的用意,一方面宣示行动党没能控制首相马哈迪,另一方面又借此昭告天下,行动党的真正意愿,是想要关闭莱纳斯。

不过,对公众而言,整起事件的过程是其次,重要的是稀土厂目前还继续营运,而这难免让人回想起行动党人当初反莱纳斯时,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

今天,要是莱纳斯的营运执照已不再延长,那么就算这是马哈迪一人说了算,或这是行动党在内阁仗义执言的结果,反对莱纳斯的广大民众,都会甘之如饴。

眼前的事实和人民的感受,或许更接近行动党巴生国会议员查尔斯和人民公正党梳邦国会议员黄基全的见解;前者认为首相掌握太大权力,而(执政权)应该由希盟成员党均分,后者则表示政府的最高权力,只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中。

查尔斯和黄基全都不谙中文,所以,理性的政治人物都不会硬指两人是受到中文媒体的影响,以致产生首相拥有绝对权力的刻板印象之论述,否则只暴露本身被偏见所蒙蔽的窘境。



中文媒体,尤其是创刊多年的中文报,向来战战兢兢办报,没有预先摆设的特定立场或隐议程,这可从华文报每天给政府和反对党极大兼且平衡的报道中窥见一斑,因此,政治人物不该欲加之罪,为华文报乱扣帽子。

在新马来西亚议程底下,希盟成员党之间不应存在零和心态,相互示强固然不该,示弱也没有必要。要是彼此都无法坚定地信任对方,则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是这个新联盟的致命伤。

同样的,政府和中文媒体也各司其职,政府负责搞好三权分立的天职,中文媒体则一如过往扮演好第四权力的角色,为民众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新闻报道,同时也继续对政府进行舆论监督。

反应

 

言论

慎防民粹主义荼毒/南洋社论

被评选为世界500名最具影响力回教徒的阿菲菲博士,通晓7种语文,在英国牛津大学回教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最近他在卫生部前部长长凯利与巫统前宣传主任沙里尔韩丹联合主持的博客节目“Kindred Stories”侃侃而谈,还论及民族主义与宗教民粹主义混合体在多元种族社会的危险性。

他说,“风波袜”问题激怒了人们的情绪,但却不能因此作出极端反应;“必须负责不让事情变得更糟,不能火上浇油。”

他还提出“情感激化”的词,所谓情感激化是一种怨恨转化导致群体无意识的理性失范 。

在政治语境中,说的是选民对自己所属党派以及他方党派的态度差异持续扩大的现象。

像美国的民主党与共和党两方支持者,因随着情感激化,也越来越讨厌对方党派的人,而不以具体政策来决定投票给哪个党派的候选人,社会也越加撕裂。

多数人以受害者自居

还有难民问题与民粹主义在欧洲形成恶性螺旋,以及民粹主义在全球范围的崛起,都令人甚感忧虑的趋势,在多元种族社会的马来西亚应该保持警惕。

民粹主义之害,就在于多数人以受害者自居,明明居于多数却依然扮演着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少数”,并借此制造异己,挑动对立,甚至传播“某族群将永远失权”,来营造敌人在周围的鬼影幢幢。

民粹主义者总是将时局描绘成一场危机,说是生死存亡的威胁,操弄一种抗争性极强的论述,以营造压力感。

民粹主义政客就是通过诋毁、压制、分化及撕裂社会民众,创造出同质化的群众,观念中的贪腐和治理的失误并不是问题,只要这些腐败行为是为“我们”服务,而非为非我族类的“他们”服务所寻求的手段,就算做错了,也是获得民意的支撑。

“人多即合理”害全民

民粹的可怕还在于以“人多即合理”的主观原则,代替科学的实践论证,将“民”在数量上的优势视作一切权力的合法来源和价值评判标准,并导致问责缺失,体制失灵,法治褪化,最后伤害了全民。

学术界的学者专家也只能发表些干预政治的时论,去解释民粹主义,然而要真正遏制民粹之害,还须靠民众的高度自觉,认识到族裔之间互惠的共生关系,并成为能最有能力改变施政的助力者。

当然,政府更要能坚持正确的决策,以超前思维检验事理,决断政务,驯化民粹,才能稀释民粹主义之毒。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