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陈嘉庚基金讲座反应热烈
专家诉说南侨机工血泪史

“陈嘉庚与南侨机工”讲座获得热烈反应。

(吉隆坡19日讯)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与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日前在华研二楼集贤图书馆联办“陈嘉庚与南侨机工”讲座,反应十分热烈,吸引近百名民众出席和交流。

讲座是华研学术沙龙与嘉庚讲堂的同人活动,邀请中国华侨博物馆名誉院长陈毅明教授和中国滇缅抗战史专家戈叔亚为主讲人,彼此分享南侨机工与远征军相关的事迹。



在讲座中,戈叔亚分享了发掘缅北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墓地的一段艰辛过程。

他说,中国远征军在滇缅的两次作战牺牲了10万余人,许多位于缅北的阵亡军人的墓地几经政治局势变动和波折,比如国共内战等,遭到严重破坏,荒弃的墓地也不少。

他也分享多年所搜集的档案与田野调查、走访缅北战地和发现的阵亡军人墓碑和遗骨、记录与处理安葬等事宜。

陈毅明指出,南侨机工在战时的命运极其坎坷,机工是在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下为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所招募回到中国抗战。

她说,1942年西南运输处被解散时正处战争阶段,因新马沦陷导致机工无法归国,而沦为失业者,一部分人随之担任盟军的翻译员,也有被抽调担任谍报员。



战后复员后,回到侨居地的机工不少因无家可归,只好选择回中国;中国解放后,碍于南侨机工昔日的身分,尤其有参与盟军工作和谍报工作的人,当时皆遭受政治迫害。

资料曾被归为“敌伪”

她透露,南侨机工的资料在云南被归类在“敌伪”档案,下场大部分很可悲。直到1986年后,南侨机工的历史和身世开始受到关注,在侨联的动员下开始展开调查和收集资料。

陈毅明认为,自己同为归侨,多年来觉得南侨机工的历史问题必须解决和给予还原,于是到处追寻机工的踪迹。

她补充,2000年后中国政府重视此事,才正式开展了南侨机工的优抚政策和纪念活动,并肯定和承认机工的抗日贡献,给予补助和平反待遇。

反应

 

灼见

【灼见】嘉庚精神,以商养文/锺启章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为配合成立10周年纪念而举办的2023年嘉庚国际论坛“以商养文——嘉庚精神的传承与永续”,本月10日及11日分别在马来西亚厦门大学分校和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举行,这是一场令人瞩目、高水平的国际性学术论坛,为基金10周年庆典划下美丽的句号。

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和本国的学者纷纷围绕着本届论坛主题“嘉庚精神,以商养文”发表透彻的研究结果和展开深入的探讨。第一天的论坛邀请了8位国内外学者畅谈在新时代继续弘扬“嘉庚精神”,以期实现陈嘉庚“实业兴国、教育强国”的伟大理想与美好愿景。次日的圆桌会议主题为“以商养文:嘉庚精神的传播与影响”,有3位引言人,我是其中一人。

两天的论坛使我有机会与国外学者近距离交流。我问陈嘉庚曾孙陈铭关于新加坡华人社会对于弘扬陈嘉庚精神的概况,他摇摇头说,乏善可陈。我也向圆桌会议其中一位引言人、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工嘉庚教育公益基金秘书长吕佩橙博士询问中国人民对陈嘉庚的印象,她有些感慨地说,厦门以外很多地区的普罗大众都不认识陈嘉庚。因此她在引言中,建议研究陈嘉庚的学者制定一套适合中小学教育的课程,让孩子从小就接触陈嘉庚的伟大事迹,以学习嘉庚精神。

我国力推陈嘉庚精神

在马来西亚,陈嘉庚精神并非止于空谈,华文教育的兴盛与中华文化的深耕是有目共睹的。此外,于2014年4月3日成立的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也以实际的行动积极推广嘉庚精神。目前该基金是国内最活跃的组织之一,它于2014年开始举办的陈嘉庚精神奖卓尔不凡,是国内最高级别的奖项。此外,从2011年开始举办的国际论坛已经超过90场,而国际陈嘉庚赏识比赛也方兴未艾,其他活动更是不胜枚举。

大马以外地区对嘉庚精神的传播远不比我们炽热,这并不奇怪,主要是因所处环境迥异使然。华文教育艰困的生存环境让大马华社充满危机意识,只能发愤图强、自食其力,多年来的自强不息,让它的中文程度与中华文化水平超越东盟其他国家包括邻国新加坡。大马的华人社团和华文报纸也是东南亚各国之中数量最多。

嘉庚精神所展现的是一代儒商崇高的人生境界与家国情怀,处在当前的情境中,陈嘉庚“以商养文”的做法,正是我们所应推崇和鼓励的典范。诚如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发起人拿督陈友信在圆桌会议上所说,被誉为“像挖不完宝藏”的嘉庚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的遗产;希望有朝一日,弘扬嘉庚精神的中华文化也能够传播到其他族群。

教育能改变人民生活

陈嘉庚之所以倾资兴校,是因为他非常清楚,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要从教育着手,只有先办好教育,人民才能够富有,国家才能够强大。因此,陈嘉庚百年前便将西方工业化的思想和技术带回家乡,创办了包括水产、航海等学校的集美学村,体现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理念,与当下中国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

近来大马被评为三低国家,亦即低技能、低生产力、低增值。这3个因素加起来,造成大马的经济和产业不能升级,就卡在1990年代低工资竞争的状况,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倘若国家领导有当年陈嘉庚的慧眼,相信今天的经济就不会陷困。

对于教育,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的说法是: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棵树摇动另外一颗树,用一个灵魂唤醒另外一个灵魂!顾名思义,教育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传承,而且是站在创新角度的传承。人类之所以生生不息,且不断进步,靠的就是这种传承,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教育,我们这个世界才会一代比一代更加精彩。

由是观之,嘉庚精神的确是永垂不朽、历久弥新的,值得我们鼓励和学习,使其代代传承,永续不断。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