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人人都是种族主义者/里郎拔刀

推行新经济政策,大学入取固打制,工程投标和各种AP让土著企业优先,并且自上台以来屡次发表华人有钱论的马哈迪近日宣称,反对爪夷书法课程纳入华小课本的董总为种族主义者。一则张贴其上述言论的面书贴文据说获得了数百万个赞,让人几乎就要相信凡是主张反对教育部最近推行的爪夷书法政策的一律是种族主义者。

显然种族主义者是一则很好用的标签。



根据最普遍的定义,种族主义者是一名对其他种族展示或感觉歧视和偏见的个人。或者他相信特定的种族比其他种族优越。

煽动言论别有居心

根据上述定义,即便我们理智上或尽量表现得不是一名种族主义者,可是潜意识里却往往逃不过种族主义的意识。比方说我自己,赶路的时候偏偏遇到龟速驾驶的某一族大叔,心里会暗骂他们不必工作,有政府供养。放慢速度享受窗外景致时碰到飚车的某一族年轻人,则暗骂这些黑社会。当然驾驶技术影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华人也大有其人,不过一时之间也找不到恰当的标签来歧视自己的族群。

因为对自己不理性的种族主义自觉,所以我对自己公开发表的言论就格外小心。例如我从来不在任何文章,讲座乃至社交媒体说过任何马来人,印度人,原住民的坏话,甚至洁癖般的拒绝使用任何含有贬义或隐射性的字眼,因为我相信煽动种族情绪的文字和言论,往往是别有居心的政客和他们豢养的网路军团们用来撕裂族群,制造冲突的最佳武器。



可是我们无法保证每个人都有这份自觉。特别是几乎每个非马来人或许从小到大都面临过无数次的种族性的差别待遇;从出生、入学、课程、教学用语、大学入取、做生意、到缴税等等。这些经年累月的差别待遇,不断将前述以偏盖全的种族刻板印象凝固化和合理化,让一些人习惯性的通过种族性的字眼和侮辱性的种族名称来描绘他族。这样的言论,不论以什么语言传达,都是激发更大的种族摩擦,乃至冲突的导火线。

克制情绪使用社媒

自希盟执政后,由于马来票源不稳,政治纠纷越来越种族化,也有越来越将战场转移到社交媒体的趋势。因此社交媒体使用者必须克制种族情绪,包括过于激烈的种族认同,例如开口闭口我们华人,他们马来人等等的对立式遣词用句,而以不情绪化和不族群本位主义的语言就事论事。当然,每个个人毕生都由各自的族群文化,历史和个性塑造,无法尽然摆脱族群本位的影响,可是去除了非理性的种族情绪,让课题归课题,原则归原则,我们才能找到不同族群之间相互理解和对话的可能。

当纯粹的不种族主义已成为不可能,我们唯有先认定每个人都是种族主义者,并愿意克制自己的种族情绪和向特定种族认同的倾向,才可能减低族群关系的分化的撕裂,继续聚焦于施政问题而非政客为了掩饰错误而故意挑起的族群争执。

反应

 

要闻

报告:未签ICERD 不利打击种族主义

(八打灵再也15日讯)马来西亚社区传播中心(Komas)公布的《2023年马来西亚种族主义报告》指出,我国迟迟不愿正式签署“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ICERD),不利于我国打击种族主义。

报告说,在正式签署ICERD公约上,即使其他回教国家早已签署,大马却是全球其中最后一批的国家,然而拖延签署只显示我国政府在打击不断上升的种族主义问题上缺乏意愿。

该中心总监杰拉德今日在报告推介礼上说,我国是最后14个未正式签署ICERD的国家之一。若以回教合作组织(OIC)而言,大马与汶莱是未正式签署的国家。

他形容如今的昌明政府框架是包容性,不遗漏任何人的,因此拒绝签署提及的所有辩解都显得奇怪,“这是我们需要反思的事情。”

他指出,种族主义问题至今并未得到解决,而正式签署ICERD 将是大马对抗种族主义的一种方式。

恐吓成为从政者策略

该中心项目主任蔡侑明说,恐吓是从政者使用的其中一种策略,即发表虚假声明来指责若政敌取得胜利,将可能对所服务的社区造成灾难。

“若从政者继续认为马来人是这片土地的合法持有人,视‘马来人优先’,这将突显大马人的斗争,但也否定了非马来社会的贡献和斗争。”

他以土团党马樟国会议员袁怀绍挑战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为例,前者促安华以国会三分之二多数议席的优势修宪,确保首相才能是马来人。

他也以公正党哥打胡姫州议员兼雪州行政议员纳兹旺为例,后者发表种族上歧视的声明,指大马社会主义党(PSM)的候选人来自“印度园后党”(Party India Estet)。

“在日常生活中,刻板印象令人受伤,更何况是在政治中。”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