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不是我们杞人忧天/黄天荣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爪夷文不是一种“语文”,而是一种 “文字”(alphabet/tulisan jawi),是一种从阿拉伯文字演变而来,用来书写马来文的文字。

今天你去吉兰丹,路上很多的商店招牌都写着爪夷文,其实读音和我们所知道的马来语发音大致上是一样的。当回教传进马来半岛时,马来语开始引用阿拉伯文字来拼写,慢慢的演变成了今天的爪夷文。



我曾经在大学的时候读过三个学期的阿拉伯文,并考试。成绩当然是勉强过关,可是现在除了alif、ba、ta 还有一些文字之外,所学到的东西所剩无几。

应是选择非强制

大学的时候,一边学习阿拉伯文,一边在“靠北”为什么我们非回教徒学生需要花时间在修读阿拉伯文,因为我们毕业后并不能在回教法庭执业,而且每个期末都还需要考阿拉伯文并算入我们的成绩内。没错,学多一种语文可以是一种优势,可是它应该是一种选择,而不是强制性的。

回到爪夷文“鉴赏”加入华小国语课本内的课题,我的态度是从积极转为消极的。第一,如我所说,学习多一种文字或甚至是一种语文,都是好的,就如我们也常鼓励友族学习中文一样,多为自己增加优势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可是,我们并不会强制他们去学习中文、逼他们体验什么中文“趣味教学”,更加不会逼他们在任何科目里鉴赏优美的中文字大中小楷(就算是美术课)。



第二,它的篇幅的确不多。但是,今天教育部(希盟执政的)没有办法保证爪夷文未来不会从“鉴赏”慢慢的变成“必修”、然后接下来变成“必考”,副教长还说“未来有赖大家相互监督”才能避免“必考”的发生。那我只能弱弱的问一句,那人民选你们做政府是为什么?不就是为了帮人民把关吗?

再换另一个角度,如今中文路牌在希盟执政之下必须拆除,但另一边厢地方政府却容许爪夷文路牌,那可不是双标准吗?华社不怕学多一种语言,可是担忧这将引发一系列骨牌效应,包括当国阵执政的彭亨州提出强制性在商业招牌上加上爪夷文的同时,希盟有如和国阵竞争“谁比较能维护马来文化和回教”的趋势。后果是我们的国家只会越来越单元、越发是陷在种族和宗教课题泥沼当中走不出来。

所以,不是我们杞人忧天,而是我们居“不安”思危,但好像有者只关心其他族群的“不安”,而华社的不安则一概是在“筑墙”。

马华民政也请你们闭嘴,这个烂摊子是你们2016搞出来的,所以你们没有资格批评,谨此。(作者为执业律师)

编按: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日前在面簿上说,教育部在2014年至2016年修订课程时,已把爪夷文书法介绍列入小四马来语的趣味语文教学。

反应

 

言论

巫统压得住马华?/蔡晓薇

如今种种迹象显示,成立超过1年又5个月的团结政府,还是做不到百分百团结。

这次被视为“不听话”的团结政府成员党,非马华莫属。

马华早前发文告表明,对于即将来临的新古毛州议席补选,若候选人不是来自国阵,马华将不参与助选工作。

新古毛州议席因民主行动党原任州议员李继香离世而悬空,为此再次由行动党派员上阵守土,可谓毫无悬念,而新古毛作为行动党的堡垒区,要派国阵代表上阵的可能性可说是零。

对于这几乎已成定局的决定,马华为何还要一意孤行不配合?

其实马华心里明白,单凭其简单几句的文告,根本不可能扭转决定。也许马华此举并不是想争取什么,而只是想表达国阵里头再无“一党独大”这回事。

没什么可输

经历了政权交替及种种政坛变幻,国阵已今非昔比,以往国阵成员党上下一心枪头一致对外的情景,已成为过去式。

摆在眼前的是,国阵尤其是巫统的势力大不如前,成员党之间的默契看似也在慢慢地流失,彼此要顾的“大局”,说不定已不是同一个局。

没有了马华的国阵,会在多元层次上欠缺代表性,然而没有了国阵的马华,其实也没有什么可输的了。

国阵共识式微

事实上马华无官职一身轻,在无需顾及成员党内利益关系及权衡问题下,勇敢表达立场也许还能让人另眼相看。至于之后会否因此被对付,那也是后话了。

另一方面,国阵兼巫统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表明马华不愿意为新古毛补选助选只是暂时性而已,他将会尽力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怎么这句话在我看来,仿佛是在说着国阵共识渐渐式微,“国阵一哥”也未必能压得住场,最终可能还是得由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亲自出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