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承认统考仍无期?/南洋社论

董总与各州属会27日举行第92次联席会议且通过8项议案,包括促请希盟政府履行大选承诺,尽快承认独中统考文凭;董总主席陈大锦重申,统考非但不会动摇国家教育体系,更有助于强化大马在教育世界的竞争力。

陈大锦的类似谈话,董总领导层可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而其促请政府承认统考的努力也一直未曾停歇,但从国阵执政时期到如今改朝换代,所有的争取几乎还是原地踏步,政府“承认统考特别委员会”对统考的研究报告还在拖拖拉拉,尚未列入内阁的开会议程。



大马人民之声主席柯嘉逊博士早前曾批判有关特委会,认为这是政府拖延承认统考的一种策略。但不管怎么说,一切只能以内阁的意愿为准,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去年8月6日在国会回答一项书面提问时就说过,事情急不来,必须从长计议,政府将在5年内决定是否承认统考。

统考课题老早就已被政治化,除非政治局势出现大逆转,否则要政府在来届大选前承认统考,成功的机会似乎不高,更何况眼下政局暗流汹涌,任何足以影响政权的事项,希盟政府应该不会在这个时候轻易触碰。

如果用“动荡不安”来描述目前的政治局势并不恰当的话,“风平浪静”也肯定不是一个很好的形容词,但弥漫着的气氛,总让人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根据董总主席陈大锦的了解,承认统考特委会的研究报告或将在下个月提呈内阁,作为华文独中的护航者,董总固然不可放过任何争取承认统考的机会,但这个时候就算再怎么发力,看来最多也只能收事倍功半之效。



国阵执政期间,在朝的华基政党议员没几个,却往往被冠以“无法真正守护华教权益”和“没能促使政府承认统考”的罪名,而被以华裔为主的在野党攻击得体无完肤;可如今朝野调换位置,无论是在内阁还是国会,华裔脸孔已处处可见,但事情还是如此难办。

华教的悲歌,何时才能唱完?

反应

 

灼见

市场规律牵动教育难题/胡逸山博士

市场经济规律的确是个很微妙的现象,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把它形容为一只无形的手,在奉行自由资本主义运作的社会里不能说是操纵,但至少显著影响许多社会经济、甚至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即便是被奉为立国之本的教育领域,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我国有关当局最大程度允许教育行业依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运作,加上适当的、主要是保证品质的监管,那么很多本来以为很难处理的、涉及政治较量的教育课题,也许都能迎刃而解,或至少不再那么棘手。

就说本地实施多年的公立大学固打制吧,每次都让入学固打不多的种族忧心仲仲,眼看学子们即便公共考试的成绩再优良,也难分配到所心仪的学系。而独中生的统考文凭不获有关当局所“承认”,就更别奢想得以入读公立大学了。所以当时有者就设法凑钱到国外深造,但也有许多优秀的学子就因没钱而失学,出来社会打拼,以后只好靠“社会大学”来“学习”了。

但后来有关当局开放高等教育行业予私人界来经营,情况就逐渐有了转变。从一开始,这些民营高教学府就不甘于自限予本地,而是勇敢地走出去,与外国的大学结盟办双联课程,让许多学子们得以在本地学府与外国大学本校分别读上1+2、2+1、1+3、2+2、3+1,甚至是3+0、4+0等年份组合的课程,不但大幅度地节省了到外国求学知的高昂费用,而且毕业时还得以领取国内外两校的证书,两全其美。许多家长与学子,从此就根本不再考虑到公立大学就读的选项,而是专注到此类私立高教学府就读。

我当年独中毕业时这类国内外双联高教领域还未趋成熟,只好直接到外国去深造,否则应该也会考虑如此的“价廉物美”的深造选项。而演变到当下,许多此类私立高教学府自身也已升格为完整的大学,不一定再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但即便如此,看来许多学子也还是趋之若鹜地要到这些本地私立大学就读,这从每次公共考试成绩放榜时,五花八门的教育展上各大小私立大学争相招生的场景看出来。如此一来,“固打少而没书读”的怪像,也就得以在很大程度上,被教育领域的市场规律进展缓解了。况且,说得更白点,对于雇主来说,更乐意聘请毕业自公立还是私立大学者。

但同样的教育领域的市场规律,却也影响在另一个相关的教育课题上,也就是独中统考文凭不被有关当局承认一事。这是一个长期以来扣动本地华文教育捍卫者的课题,而对于如我般拥有此文凭者来说更为如此。

高三班级几乎办不下去

但近年来却也观察到一个起码对我来说是个怪现象,即许多独中的学妹学弟选择在高二时报考大马教育文凭,之后就跳过高三不读,当然也就不报考高中统考了,而是凭着教育文凭,直接到上述的一众私立大学去读一年预科,之后就继续就读到大学毕业。

个别独中甚至面对高三学生寥寥无几,高三班级几乎办不下去的困境。坦白说,长此下去,独中统考所面对的问题或将超越被承认与否,及办下去是否还有意义的存在问题了。市场规律强大的运作能力,实在不容忽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