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商余】早起悖论

纽西兰罗托鲁瓦(Rotorua)的夕阳美景(摄影:Joyce Gouk)。

如今人们上网时间越来越长,全世界的人开始睡眠不足,早起成为问题。记得曾有学生期末报告做田野调查,问在籍学生:人生最幸福是什么。竟然很多回答是,睡到自然醒。“睡到自然醒”一时成为校园里的口头禅。考完试第一件事要死睡几天,上班族休假都朝睡到自然醒的目标挺进。退休了,当然也是,睡到自然醒。那玩意儿有点像悬吊在驴子前面的红萝卜,永远咬不着,成为永恒的追求。

打小我们就被教育:早睡早起身体好、一日之计在于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节奏顺应天时节令季候。现代社会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是十九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后才出现的制度。固定的作息时间方便政府机构或私人营业管理员工,应用在制服团体也更能有效执行组织的操作。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早起是首要的生活锻炼。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紧箍咒从此把你箍到底了。



早起习惯成勤奋象征

社会固定了作息时间,早起的习惯也成为勤奋的象征。成功人士的秘诀好像都因为能早起:某某每天只睡若干小时,某某凌晨4点就起身处理公务,某某早起晨运天未亮已经开始办公等等。早起对鸟儿或习惯早起的人来说如呼吸般自然,但对夜猫子来说却有悖个体生物钟,久之就会成为长期缺乏睡眠症状群的会员。人们工作性质不同作息时间有异,你总不能叫蝙蝠都变成鸟啊。

多年前英国牛津大学的睡眠专家保罗凯利(Paul Kelly)教授指出,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早起的。他曾是英国蒙克西顿(Monkseaton)中学校长,实验性把上课时间从9点推迟到10点,发现学习效果更佳,逃学的频率也降低了 。可见早起这种正面的生活习惯有时也会有负面效应的。

我是个晏起的人,难得看到晨曦。但每天都能目送落日西下,随夕照的色彩和云的形状调节心情。随团旅行最抗拒早起观日出,为了看日出早起我觉得很废,那不是中学生旅行才干的事吗?谁不记得当年年纪小曾在山巅或海边看过一回日头移动表演。现在对看日出的兴致超低,因为觉得睡觉比什么都重要。

我家附近的落日夕照。

不止我有失眠问题



还在职场的时候常担心早上起不来。起不来的原因是因为晚上睡不好,逢上早课得靠闹钟唤醒。后来可以选择上课时间一定安排下午课。记得有个同事专门排7点半的课,那是因为他习惯早起。他教必修课学生无从选择只好睡眼惺忪进讲堂,半数还在梦中。等学生挨到我的下午课时已经进入半昏迷状态。如今的学生都是熬夜精,他们永远睡不够。其实老师也一样。学期末大伙到同事家吃饭喝酒聊天,谈开了才知道原来不止我有失眠问题。本以为同事不可能成为朋友,原来分享失眠经历和喜欢喝一样的酒,也能拉近心的距离。

曾有医学研究说睡眠不足会发胖。新陈代谢荷尔蒙全乱了不胖才怪。我失眠最严重的时候,只能以有无做梦来判断:有梦表示有睡。可是专家认为,夜间频频做梦其实没真正休息。你一夜忙忙碌碌做梦不好好睡觉,哪算休息?失眠有如便秘,堵得慌,难以言说。白天你半醒半睡,晚上半睡半醒,动辄一夜不眠,等待天亮如等待果陀,晨昏颠倒寻常事。后来放弃清晨,更爱恋黄昏薄暮。很奇怪,退休后不必起早上班却突然可以早起了。这有点邪门。有时早晨醒来,还会以为睡过头了蹦起来要赶去上班。

 

日子河流:文戈

反应

 

商余

维京传奇/文戈

我们远征北欧,是追看电视剧《维京传奇·Vikings》种下的因缘。疫下3年足不出户,在家耍废追剧等待疫情过去,《维京传奇》就是那时看的。

3年时间的跨度与密度似乎与正常的日子不一样,宝贵的光阴突然可以挥霍,一心只想把那段诡异的日子速速涮掉。

3年里泡过的电视剧远远超过30年来所看电视剧之总数,很多剧目故事内容如今已经模糊,惟独《维京传奇》这部历史剧,却像植入式晶片那样无法移除。

《维京传奇》片头开始是一支船队缓缓从深不可测的峡湾滑出,背景音乐是Fever Ray的歌曲《如果我有一颗心·If I had a Heart》,唵唵喃喃如魔咒般流泻出来。

音乐以歌声和小提琴演绎,由远而近,从低低的呢喃到雄壮浩荡的爆发声势。歌声如怨如诉在峡湾上空飘扬颤动,场面宏伟震撼人心。

报复禁足3年之恨

每次续看《维京传奇》,都重复沉浸在片头和音乐所带来的撼动,百听不厌。低喃的唱词听着听着就被蛊惑了:

我若有一颗心,就会爱你!

我若有一把声音,就要唱出来!

黑夜过后我醒来,

我将看到明天有什么等着我!”

If I had a heart, I could love you. 

If I had a voice, I would sing. 

After the night, when I wake up ,

I'll see what tomorrow brings.

我对老伴说,疫情结束后我们应该到北欧峡湾看一看。说了多次,首先就把自己说服了。后来终于成行不免私心窃喜,也算是报复了被禁足3年之恨。

《维京传奇》是爱尔兰影业与加拿大历史频道合作摄制的历史剧,在爱尔兰拍摄,2013年在美国与加拿大两地同时首播。此剧描绘了维京人鼎盛时期的故事,主要描述斯堪迪纳维亚半岛的维京人朗纳尔罗德布洛克的英雄事迹。

他们是最早有文献记录的北欧海盗之一,曾经劫掠过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今英国)和西法兰克王国(今法国)。

剧中的朗纳尔原本是个维京农民,但是野心很大。他在妻子拉葛沙、兄长罗洛和好友弗洛基的协助下,成为首名率领部属向西航行的维京人,后来终于成为斯堪迪纳维亚国王。

个人对北欧情有独钟,也因为念研究院的时候涉猎北欧神话,其中一个小作业就是比较北欧神话故事和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套式结构。

维京人信奉北欧诸神,非常尚武。他们不畏惧死亡,认为人死了不过是到另一个世界旅行去了。他们相信如果光荣战死,灵魂就能进入天国阿斯加德(Asgard )的神宫瓦尔哈拉(Valhalla),勇士的英灵就能在那里饮宴欢歌继续过另一种生活。

《维京传奇》剧中就多次展演了战死的勇士神游到瓦尔哈拉神宫的场景。

一般人谈到维京人,想到的都是他们尚武好斗勇猛凶悍等刻板印象。其实,除了征战抢掠,维京人也是出色的航海家。

最早的维京人出海主要打劫西欧沿海的修道院,后来开始侵入其他欧洲国家。从爱尔兰到不列颠,从法国到东欧,都留下维京人的足迹。史料记录他们向西探险而发现了冰岛和格陵兰岛,甚至抵达北美。

朗纳尔死后,《维京传奇》故事继续上演他的儿子们的事迹,他的后代继续在英国和地中海地区探险。

个人的观感是,自朗纳尔和拉葛莎死后,整部剧的张力就走下坡了。看完第六季,也是最后一季之后,头脑里清楚记得的故事与情节依旧是第一和第二季的朗纳尔和拉葛莎的故事。

爱恨情仇极其暴烈

维京人的爱恨情仇极其暴烈,但朗纳尔和拉葛莎的爱情与婚姻道路上,也有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细腻情节。

饰演拉葛莎的加拿大籍演员凯特琳温妮克(Katheryn Winnick)把拉葛莎诠释得非常到位,令人觉得,维京人拉葛莎就应该是那个样子的。当然,剧中人物的原型和历史元素,都是加工敷演刻画,求其活色生香,传奇色彩浓烈。

维京人史实事迹很零碎,《维京传奇》也非严格意义的历史剧。作为普通观众,享受故事的戏剧性高潮之际,倒也无需对比史实挑出与史料不符的细节。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