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商余】双牙异国美食

出门旅行走走看看,难免会想要一尝当地美食,品尝异国料理的味道,新奇味蕾与新奇体验同样新鲜、有趣。有时候则是想要确定一下,其味道是否与我国售卖的一样?(通常味道有别,我国售卖的异国料理往往经过“本土化”调整口味)。



当然,我不是美食家,不会为了美食在陌生城市大街小巷寻寻觅觅(单凭这一点就无法成为美食家),不过,异国美食经验的运气似乎不错,常常在旅行途中遇到好吃或者好食物,增添了旅行的趣味与回忆。

最近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几个城市走马看花转了一圈(我笑称是“双牙之旅”),对于该国料理有了全新体会。贝伦距离里斯本有段距离,那里有几个景点值得观赏,除此之外,据说葡式蛋塔的创始店也在那里。烘焙店门口外带人群大摆长龙,店内用餐区同样人群排队等待就座。走进店内看看,发觉蓝色点缀装饰有点熟悉,后来想起曾经在台湾美食节目《食尚玩家》里见过。

买了外带的葡式蛋塔,走到隔壁星巴克点了咖啡享用,这里位子多,无需排队(旅游部落格指导有方)。葡式蛋塔外脆内软,馅料美味,果然名不虚传。如果曾经在澳门品尝著名葡式蛋塔,有机会来到贝伦的话,难免会排队购买。

外形不起眼但美味

提到澳门葡式蛋塔就联想到澳门猪扒包,不过据知澳门猪扒包与葡萄牙没有关系。在里斯本也有品尝猪肉包,猪肉包就是一个面包夹住3片猪肉。猪肉片不是油炸,而是浸在酱料里烹煮,酱汁颜色不深,猪肉片呈现肉色,坦白说猪肉包其貌不扬,没有汉堡包卖相佳。岂知一口咬下,才发觉猪肉柔软,面包可口,外形不起眼的食物,胜在食材好、调味一流。



来到西班牙旅行,朋友都提醒至少要吃一顿西班牙海鲜饭(Paella),朋友的好意无法推辞,因此吃了几餐海鲜饭。在巴萨罗纳的餐馆第一次点了海鲜饭,侍者摆乌龙,上了一道混合香肠培根的海鲜饭,错有错着,反而有机会品尝肉类与海鲜混搭的特有鲜甜味道。炖饭吸满汤汁显得饱满,融合美妙滋味,入口感觉味道浓郁,几乎停不下来。海鲜饭分量不小,不过我和太太都吃到一干二净,再加上几杯水果红酒(Sangria),饱得有点撑、喝得有点微醺,不过十分满足。

见识西班牙小菜魅力

除了西班牙海鲜饭,西班牙小菜(Tapas)是另一个不时被提醒要吃的美食。品尝西班牙小菜的地点不是在酒馆,而是在餐馆,体验也显然不同。这所餐馆有自己的小菜拼盘,一上桌就令人眼前一亮,小菜摆盘精致,冷热口味皆有。原本小菜适合配搭白酒,可是抗拒不了水果红酒,也幸好点了,这所餐馆的水果红酒顺口、好喝(每家调酒口味不一样),一口菜、一口酒,终于见识小菜的魅力。

那天坐在塞哥维亚的小公园长凳上,巴士上车时间还早,小公园距离车站很近。几位老人家悠闲地享受南欧初夏的阳光,风儿徐徐吹来,还是有点凉意。我们取出夹有生火腿片的长型面包,在阳光与凉风陪伴下,慢慢地一口一口咀嚼。旅游途中,喜欢的气氛环境和好吃的食物,不一定在餐馆或者酒馆,午后小公园也能令人享受西班牙生火腿片滋味的快乐。

反应

 

商余

阅读新旧《槟城散记》/欧宗敏

【庇能风情】文|欧宗敏

《槟城散记》(1958)在书架上好久了,偶尔拿下来阅读一番,然后放回去,惭愧的是,几年来书仍未看完,可是有些篇章倒是翻看好几回。至于《槟城散记续集》(1973),却是无缘拜读及收藏。

最近《槟城散记(新编注本)》出版了,2本著作,合二为一,2书共67篇文章,分成5个章节,更有系统及贴切地展现当年作者邝国祥笔下的槟城风貌。本书的重点是为文章的地名、人名、事件等增添注释(这是高难度的查询与整理工作),也选用适合图片,让有心的读者更方便理解内容。

书里的注释,逐条阅读,虽然耗时费力,不过却协助累积槟城历史知识的厚度与阔度,也对文章里的人物、事件多一层的认识与理解,重要的是它厘清了阅读文章时,不时出现一个又一个的“拦路虎”。

文笔生动故事性强

槟岛亚依淡有条马路名为动物园路(Jalan Zoo),今时今日,动物园路不见动物园,唯有从<法空和尚与世界动物园>一文中,得知一位禅师创办动物园的传奇事迹。

张少宽在文章〈奇才异能的法空和尚〉里指出,有关法空和尚的史略,林博爱的《南洋名人传》有收录,只是该书以文言文书写,不易看懂,而邝国祥的白话文撰写版本,注入新意,文笔生动,故事性强,因此颇受欢迎。

有关世界动物园的史迹(Penang Zoological Garden),创办与经营的年份,根据文章内容,“总计开办的时光,还不足3年,……这是民国二十年的事(1931年)”,换句话说,经营时间大约是1928年至1931年。

《槟城新报》在1932年刊登一则有关该动物园的启事,单位名称是“槟城亚逸依淡律世界动物园”,启事内容为“第5周年纪念奖券办法”,重点是“以100元救济失业以2000元助赈中国水灾难民”。这则启事透露了世界动物园的创办年份为1927年,而在1932年尚在经营,与邝国祥的资料有别。

讲述槟城马来人历史

《槟榔屿的马来人》,顾名思义是讲述岛上马来民族的历史与事迹,除了从英文文献寻找资料,作者拜访当时的马来政治领袖与教育家阿比珍氏(Zainul Abidin S.M.),以取得其讲述槟城早期马来人历史的演讲稿,并翻译与记录。

阿比珍氏,或者再纳阿比丁,毕业于大英义学也是总学长,曾在母校执教20年,他是首位获得伦敦大学校外学位课程的马来人(1933年),1955年参与马来亚大选获胜。槟岛的再纳阿比丁路(Jalan Zainal Abidin)以他为名,只是路名有误。

《3个典雅的校名》里简述钟灵中学的校名由来,编辑选用了一张钟灵中学的校舍照片作为参考,不过图片说明有误,那是1950年钟灵中学大礼堂“怀泽堂”落成时的学校外观,而说明则是“约摄于1960年”,1954年的钟灵中学校舍中部增建大钟楼,学校外观至今依然如昔。

邝国祥从中国南来,通晓英文(文献阅读较广),作为第一代移民,他的视野广阔、兴趣广泛,书写题材并不局限于中华文化与华社历史,这是相当难得的。《圣尼古拉盲童院》、《聋童学校》、《本屿的防虐设备》、《柳丝松》等皆是明显例子。基于他的开放心态与文史胸怀,槟城子民才有机会知道那个年代多姿多彩的槟城历史与故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